分香嶺泰山行宮

分香嶺泰山行宮

分香嶺泰山行宮,又名石佛寺,位於平陰城南12.5公里的玫瑰鎮石硤村東的靈芝山中部分香嶺上。始建於 明,重修於清道光、光緒年間和民國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香嶺泰山行宮
  • 始建於: 明
  • 又名:石佛寺
  • 位於玫瑰鎮石硤村東的靈芝山中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相傳,古代有 一位聰明美麗的姑娘名叫“靈芝”,精通醫術,心地善良, 常自採藥草,為窮人治病,且分文不取,被當地民眾親切 地譽為“靈芝仙子”。有一次,一位家財萬貫的財主生病,遍請名醫,卻久治不愈,後經人指點,將靈芝姑娘請去, 只用三服藥,便治好了。財主既驚嘆靈芝的美色,又想獨霸她的醫術,心起惡意,欲納靈芝為妾,靈芝不從。便多方相逼,性情剛烈,不畏強暴的靈芝毅然懸樑自盡。身體化為山上的靈芝草。富人久尋難得,窮人卻一找即現,後百病皆除,且有起死回生之效。當地人民為紀念靈芝姑娘,便將山取名“靈芝山”。分香嶺位於靈芝山的中部,因兩山對峙,間有小徑相通,小徑兩側靈芝飄香,松柏蒼翠,故此得名。

地理環境

泰山行宮,坐北向南,占地6000餘平方米,古建築有泰山行宮、玉皇閣、天王殿、真武廟、閻王殿等殿閣房屋 40餘間。廟內殿閣巍然,碑碣林立,柏蔭蔽空,十分清幽 壯觀。
廟門向南,門的上方嵌一塊長方形青石,上刻“石佛寺”三個蒼勁大字。門東有石碑5通並排而立,記載分香嶺泰山行宮道光、光緒年間重修之狀。碑東10餘米,又有—石砌拱門,稱為神道。拱門向南的一方也嵌有一豎立的長方形石塊,上刻“泰岱遺風”4字。拱門東10餘米又有一排並列的石碑5通,是民國二十六年重修分香嶺泰山行宮、觀音等殿碑刻。
由拱門北行,進入廟內,迎面有小樓一座,名不可考。 樓北是玉皇閣。閣北為天王殿。殿東10餘米有一大殿,俗稱觀音菩薩殿。殿內有觀音、羅漢像數尊。殿前左右建有10餘間配殿。
由西邊寺門進廟北行不遠,是二門。二門北為三皇廟。 廟北偏西有一通重修石佛寺雙龍透雕石碑,立於巨形石 龜之上。石碑兩側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句,上方有“萬壽同歸”四字。碑北有金碧輝煌的大殿一座,曰“泰山行宮”,俗稱泰山老奶奶廟。重梁起架,5脊頂,上覆琉璃瓦。主脊用三組二龍戲珠圖案的巨型琉璃瓦當砌成,兩端飾螭吻。其它脊上也飾以飛禽走獸、飛天力士等。赤龍翻滾,虎豹奔走顧望,飛天力士舉手投足,飛波傳神,造型非常生動。殿內塑泰山老奶奶等像,塑像雍容大方,栩栩如生。
大殿東側有真武廟,廟後有房舍數十間。整個古建築 群,大體分東西兩塊,殿閣廟宇錯落有致,房舍相連,結構嚴謹,巍然壯觀。整個群落多毀於“文化大革命”,萬幸的是主體建築泰山行宮大殿尚存,神道拱門及斷牆殘垣猶在,尚有石碑10餘通,字跡可辨。

旅遊信息

相傳,此處農曆三月三日有廟會,屆時來此游山觀光的人們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