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量值地圖

又稱為等值區域圖,即用面狀符號描繪製圖對象統計面的等值區域的地圖。分簡單等值區城圖和分區密度圖。是傳統的對密度或比率數據的處理方法。分區量值地圖總是用顏色的深淺或色調來表示區域,並且一般地說來,顏色的深淺被設計來代表數值的組別或等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區量值地圖
  • 相關領域:測繪工程
  • 所屬類型:專業術語
分區量值地圖,常用分級方法,相關概念,分區密度圖,索引圖,統計圖表地圖,分級符號地圖,

分區量值地圖

分區量值地圖是表示布滿整個製圖區域的專題要素數量特徵空間分布的方法之一,製圖採用的統計數據為相對值,收集的製圖數據在時間、質量上必須一致。該表示方法是把整個製圖區域按某種區劃(行政區劃或自然分區)分成若干個小的統計區,然後按各統計區專題要素集中的程度(密度或強度)或發展水平劃分級別,再按級別的高低分別填上深淺不同的顏色或粗細、硫密不同的網紋,以顯示專題要素的數量在地理空間上的差別。同時,還可用顏色由淺到深(或由深到淺)、或網紋由疏到密(或由密到疏)的變化顯示出專題要素的集中或分散的趨勢。
製圖時,首先根據製圖目的分析統計數據的特徵,確定數據的分級方法,對統計數據進行分級;然後根據數據分級結果,確定各統計區域的等級;最後運用符號的視覺變數表示各等級區域的數量差別。

常用分級方法

外因分級:是選用與專題要素有關聯的數據將專題要素分成若干個等級。比如,製作土壤侵使強度圖時,常選用侵蝕數數據分級。
平均分級:按照某個間隔值將數據等分成若干個等級。這種分級方法與數據的分布規律沒有任何聯繫;
序列分級:當統計數據的分布頻率符合漸增或新減的分布規律時,採用漸增或漸減的數值間隔對統計數據分級;
特殊分級:如果統計數據符合常態分配規律則採用標準差分級;如果統計數據的頻率時高時低,則採用裂點法分級。

相關概念

分區密度圖

用限定變數、相關變數、位置數據密度表示製圖對象的本質或派生數據值的單位面積效率和變化的地圖。它利用輔助數據源改善空間分布模型。利用兩個數據集的交又獲得更為準確的空間分布評估值。

索引圖

放置在地圖集或系列地圖前面,在全區域範圍的素圖上框繪其內的小區域並標註頁碼,起目錄作用的地圖。

統計圖表地圖

以餅狀圖或柱狀圖為地圖符號。餅狀圖是分級圓圈的一種變異,它可顯示兩套定量數據:圓圈大小可依某一數值(如一個縣的人口)的大小比例而定,而圓內的分區則可用來顯示該數值的構成,比如一個縣人口的種族構成。柱狀圖則對於數據的並排比較很有用。

分級符號地圖

用不同大小的符號如圓園、方形或者三角形來代表數據的不同數量。對此類地圖有兩個重要問題:尺寸的範圍和尺寸間的可辦別差異。這兩點顯然與地圖上的類別數或分級符號數相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