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全鄉

分全鄉

四川省井研縣轄鄉。原名分全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33.4平方公里,人口1.1萬。公路通縣城和市中區。轄群力、大力、團結、洛江、源流、蘇家溝、全勝、天樂、騎龍、紅廟、青龍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薯類。養殖業以豬、禽、蠶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分全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井研縣
  • 電話區號:0833
  • 面積:33.4平方公里
  • 人口:1.1萬
  • 車牌代碼:川L
地理位置,歷史變革,資源狀況,產業經濟,集鎮建設,社會事業,人口數據,鄉鎮動態,特色農產品,

地理位置

位於縣城西北15千米。地處東經103°59′,北緯29°29′,海拔450米,面積18.48平方千米。西與樂山市中區童家鄉接壤。
分全鄉

歷史變革

清雍正四年(1726)建分水嶺場和全盛場。清光緒年間,分水嶺場有鋪民54家,全盛場有鋪民3家。民國時期合併為分全鄉。1952年劃為騎龍、洛江兩個鄉。1955年又合併為分全鄉。1958年併入周坡公社。1959年恢復為分全公社。1983年恢復分全鄉。全鄉有7個村、52個 村民小組、1896戶、7284人,非農業人口303人。有耕地583.4公頃,其中田381公頃、土20 2.4公頃。

資源狀況

土地資源:幅員18.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889.5畝(人均耕地面積1.3畝),其中田5543.2畝,土4348.3畝。
林業資源:有林地3000畝,其中:退耕還林700畝,天保2000畝,森林覆蓋率32%.
水資源:有一座小(二)型水庫--全勝水庫,庫容71萬立方米,山坪塘40口。全鄉常年蓄水量135萬立方米。
人口及人力資源:2004年7359人,2226戶,其中:非農業人口425人,農業人口6934人。勞動力達4350人,常年在本鄉務工人員約700人,外出務工人員約730人。

產業經濟

工業經濟: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5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全鄉現有工業企業53家。豬鬃企業有13家,規模以上企業有一家--青龍豬鬃廠,2005年,青龍豬鬃廠產值達700萬元,整個產業總產值達1000萬元,稅收30萬元。
農村經濟:2005年,農業總產值達1159萬元,比上年增長14.5%。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建立蠶桑(騎龍村)、小水果(群力、全勝、青龍村)、水產基地(青龍、群力、全勝村)。震邦農場等引進了PIC、DLY優質母豬170頭,提供優質豬源3000頭。2003年,全鄉出欄生豬14000頭;養蠶達2500張,實現收入78萬元,脆紅李等水果產量超過37.67萬斤,實現收入30多萬元。水產品總量達66萬斤,實現收入198萬元。積極引進業主經營,震邦農場、毛勇水產養殖場等既保證了農民的糧食收入,又給農民提供了就地務工的機會,使農民得到了雙收益,走出了分全鄉農民不離土不離鄉照樣奔小康新路子。成立萬園李子專業合作社、老協水果經營部,解決了小水果“賣難”問題。
國家投資四川省井研縣分全鄉土地綜合改造示範工程項目,國家全額投資約1123萬元,對我鄉群力村、青龍村和蘇家溝村的21個組實施整理,面積達8660畝,通過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積1020畝,提高了耕地質量,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旅遊業:2005年分全鄉有特色小水果1500畝,微型水利建設水面約1000畝,擬發展農業休閒觀光旅遊農業項目。
財政:2005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3.3萬元。其中:國稅30萬元,地稅10.05萬元。全鄉存款餘額達1580萬元,比上年增長300萬元。

集鎮建設

2006年集鎮規劃3.623公頃,實際建築面積55105平方米。全鄉個體工商戶有97戶。城鄉新增建房4376平方米。

社會事業

2003年建計畫生育“三結合”基地1個,在縣國土局的支持下,投入6000元為全鄉54戶計畫生育幫扶戶進行了資金扶持;進一步實行激勵機制,新增計畫生育扶助對象10人,繼續享受對象35人;進一步加強了流動人口的管理,堅持計畫生育率90.4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常鳴安全生產的警鐘,與各企業生產業主、客運車輛、船隻責任人簽訂責任書,堅持了每月對轄區內的安全工作的排查,確保了全年來無安全事故發生。
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分全農民書畫首次走出國門,到韓國參展,提高了知名度。建立鄉村組三級網路,全力做好了信訪和民眾工作。受理民間民事糾紛54件,調處54件,調解率100%,成功53件,調解成功率98.2%。。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837
3546
3291
家庭戶戶數
2009
家庭戶總人口(總)
6322
家庭戶男
3258
家庭戶女
3064
0-14歲(總)
1236
0-14歲男
619
0-14歲女
617
15-64歲(總)
4974
15-64歲男
2624
15-64歲女
2350
65歲及以上(總)
627
65歲及以上男
303
65歲及以上女
32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558

鄉鎮動態

分全鄉:“小豬圈”變“大豬場”
近日,記者來到分全鄉群力村李元文的家中,見到了這樣一幕有趣的場景:在有取暖器保暖的豬圈裡,一群肥頭大耳的生豬在輕音樂的伴奏下,輕鬆愉快地吃喝著。李元文告訴記者:“我這個豬圈裡存欄只有50頭豬,場地太小了,我已經將屋後的荒山荒坡租下來,15號就開工建一個年出欄能達到5000頭生豬的新豬場。”
從50頭到5000頭,不僅數量上有了數十倍的差距,而且需要考慮的資金投入、技術力量和銷售問題也將接踵而至。李元文哪來這么足的底氣擴大養殖規模呢?眼見記者的疑惑,分全鄉鄉長李德海一句話道破天機:“我們鄉正謀劃生豬產業升級,現已和龍頭企業--藍雁食品公司達成了初步協定,將我們鄉作為公司的一個養殖基地,將小豬圈變成大豬場!”
分全鄉歷來有散養生豬的傳統,但傳統養殖方法落後,養殖周期長,圈舍小且排污影響大,全鄉年出欄僅6000餘頭,養殖效益不明顯,民眾發展願望強烈。如何提高養殖技術?如何提升生豬養殖效益?2009年,該鄉瞄準現代養殖項目,確定了“依託龍頭企業發展生豬養殖”的產業調整模式。
分全鄉黨委、政府多次與藍雁食品公司聯繫,雙方確定了供銷合作關係。食品公司提供統一的豬場建設模式、相應的技術支持,農戶出資建設豬場並開展生豬養殖。育肥後的生豬全部由食品公司收購,保證養殖戶每頭豬的收益不少於150元,遠遠高於散養效益。
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夯實養殖基礎。要搞好養殖,良好的交通條件和環保設施必不可少。為解決運輸的問題,分全鄉發動民眾,積極開展了組道建設。截止目前,組道建設已基本完成。環保設施上,豬場選址儘量利用荒山荒坡和低洼地段,並配備化糞池和過濾池,實現“畜-沼-林”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
種種舉措極大地調動了養殖積極性,不少農戶積極爭取適度規模養殖計畫。截止目前,分全鄉已確立了3戶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重專戶、5戶年出欄1000頭的重點戶及15戶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適度規模戶,掀起了生豬養殖熱潮。
分全鄉:一片“栽種”書畫的田野
分全鄉曾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僅7000人口。上世紀60年代始,一大批書畫愛好者時常聚在一起切磋交流,上至近百歲的老翁,下至四五歲的孩童積極參與,文化底蘊逐漸深厚。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這裡的農民書畫已空前繁榮,初步形成了一支有組織、有紮實民眾基礎和相當藝術水準的農民書畫隊伍。
分全鄉農民饒紹清,現在已是中國農民書畫協會會員兼研究員。饒紹清當年擔任該鄉文化站站長兼電影放映隊隊長,平日裡辛勤勞作,春種秋收。利用農閒時間,他自費參加了重慶美術學院的學習,又不遠千里到天津書法學院函授。他創作的24米長的《嘉州勝跡圖》榮獲了香港《環球中華》雜誌“特別優秀獎”。
為了普及分全農民書畫藝術,一大批書畫愛好者積極為分全書畫的發展竭力奔波。愛好者以鄉文化站為依託,通過學校、社區等載體,開展培訓活動,一大批後繼人才開始湧現,層次不斷提高。通過培訓,先後有10餘人考上了美術院校,進行系統學習。
1992年,分全農民組織100多件作品在樂山展出7天,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熱捧。1999年,他們又帶著作品在北京故宮展出,《人民日報》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導。一系列的規模展出,擴大了分全農民書畫的知名度,該鄉先後被命名為四川省文化先進鄉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捧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這一金字招牌,分全鄉農民書畫愛好者們笑了,更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近年來,分全農民書畫先後參加了各級各類展出近100場次,參評作品200餘件,作品以新時代農民獨特的審美眼光,謳歌了農村的新面貌,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5年過去了,分全農民書畫也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大膽走出去,迎來了一片更寬更廣的天地。省農民詩書畫藝協會會員的童文學,近兩年來潛心於根雕創作,填補了分全民間藝術的空白。年過半百的賈述軒依靠自己開辦的美工部,不僅走了致富路,更在山水畫方面有了更高的造詣。饒紹清與饒藝父子倆,潛心繪畫創作,技藝突飛猛進。作為後起之秀的饒藝,已成為中國農民書畫協會會員,被評為井研縣第五批拔尖人才。李伯君與李驥父子倆,一個致力於書法創作,一個專攻繪畫。目前,該鄉已有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2名、研究員1名,四川省農民書畫藝術協會理事1名、會員8名、研究員2名,一個代表分全鄉甚至縣域農民書畫特色的團隊正在形成。
目前,該鄉正在醞釀成立分全鄉農民書畫院,涵蓋書法、繪畫、剪紙、根雕、刺繡等藝術領域,將農民書畫藝術向更深的領域拓展,推動分全鄉民間藝術的不斷發展,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祖國的傳統藝術發揚光大。

特色農產品

水稻、玉米、小麥、薯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