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細菌性疫病

刀豆細菌性疫病菌主要在種子內或粘附在種子外越冬,播種帶菌種子,幼苗長出後即發病,病部滲出的菌膿借風雨或昆蟲傳播。從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經2~5天潛育,即引致莖葉發病。病菌在種子內能存活2~3年,在土壤中病殘體腐爛後即死亡。氣溫24~32℃,葉上有水滴是本病發生的重要溫濕條件,一般高溫多濕、霧大露重或暴風雨後轉晴的天氣,最易誘發本病。此外,栽培管理不當,大水漫灌,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長勢差易加重發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刀豆細菌性疫病
  • 外文名:Sword bean bacterial common blight
  • 病害類型:細菌
  • 主要危害作物:刀豆
  • 開放分類:病蟲害
  • 病原中文名:油菜黃單胞菌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發病特點,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病原中文名:油菜黃單胞菌
病原拉丁學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haseoli (Smith)Dye
主要為害部位:葉、莖、莢、種子

為害症狀

刀豆葉、莖、莢、種子均可染病,病部先生水漬狀小斑點,後逐漸擴展,變為褐色或紅褐色,莢染病多為紅褐色,病斑圓形或不規則,莢、莖部染病的常溢有菌膿,似粘液層,乾後呈乾酪狀,嚴重的病斑蔓延到豆粒上,致豆粒腐敗和帶菌。

發病特點

病菌主要在種子內或粘附在種子外越冬,播種帶菌種子,幼苗長出後即發病,病部滲出的菌膿借風雨或昆蟲傳播。從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經2~5天潛育,即引致莖葉發病。病菌在種子內能存活2~3年,在土壤中病殘體腐爛後即死亡。氣溫24~32℃,葉上有水滴是本病發生的重要溫濕條件,一般高溫多濕、霧大露重或暴風雨後轉晴的天氣,最易誘發本病。此外,栽培管理不當,大水漫灌,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長勢差易加重發病。

病原形態特徵

菌體桿狀,大小0.4~0.7×0.7~1.8微米,單生為主,革蘭氏染色陰性,具單極生鞭毛,該致病變種能水解明膠和澱粉。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在種子內或粘附在種子外越冬,播種帶菌種子,幼苗長出後即發病,病部滲出的菌膿借風雨或昆蟲傳播。從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經2~5天潛育,即引致莖葉發病。病菌在種子內能存活2~3年,在土壤中病殘體腐爛後即死亡。氣溫24~32℃,葉上有水滴是本病發生的重要溫濕條件,一般高溫多濕、霧大露重或暴風雨後轉晴的天氣,最易誘發本病。此外,栽培管理不當,大水漫灌,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長勢差易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

(1)實行3年以上輪作。
(2)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
(3)選留無病種子,從無病地採種,對帶菌種子用45℃恆溫水浸種15分鐘撈出後移入冷水中冷卻,或用種子重量0.3%的95%敵克松原粉或50%福美雙拌種,或用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浸種24小時。
(4)加強栽培管理,避免田間濕度過大,減少田間結露的條件。
(5)發病初期噴灑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新植黴素4000倍液、抗菌劑“401”8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