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耕火種文化

刀耕火種文化,又稱原始耕種文化。是原始人類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社會存在形態。其突出特點是人們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用各種原始刀器砍伐地面植被來拓荒,為了獲得足夠的肥料,縱火燒山,利用其灰燼種植作物。既便是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偏僻貧窮的地方保留著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刀耕火種文化所反應出的人們農業耕種特點是生產方式初級化,耕作水平低下化,收成效益惡性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刀耕火種文化
  • 別稱:原始耕種文化
  • 釋義:原始社會形態
  • 特點:耕作水平低下化
概述,與全球氣候,海南少數民族砍山欄,與生物滅絕,

概述

刀耕火種文化
刀耕火種文化,又稱原始耕種文化。是原始人類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社會存在形態。是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的表現。刀耕火種文化的表現遍及世界各地。其突出特點是人們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用各種原始刀器砍伐地面植被來拓荒,為了獲得足夠的肥料,縱火燒山,利用其灰燼種植作物。既便是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偏僻貧窮的地方保留著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現在有些地方還有“燒火糞”的習俗,就是刀耕火種文化的一種遺風。其文化帶來的種種後遺症是深重的。
刀耕火種文化所反應出的人們農業耕種特點是生產方式初級化,耕作水平低下化,收成效益惡性化。

與全球氣候

刀耕火種文化
人類幾千年來的刀耕火種,使大規模的森林遭到焚燒,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足以改變全球氣候,並導致了全球變暖的趨勢一直持續到今天。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馬里蘭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人類文明早期發展時期人口數量雖少,但所使用的耕地面積大,那個時期得依賴刀耕火種的技術來騰出大片土地以滿足糧食生產的需要。
早期的人類使用一種刀耕火種的方法來種植糧食,他們將森林燒掉後就地挖坑下種。用林木的灰作為農作物的肥料,等到產量開始下降後,又開始對另一個區域的森林進行焚燒種植。隨著人口的增長,這種刀耕火種的方式也開始變本加厲,燒的森林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廣。通常每次燒的森林面積為實際上種植面積的5倍或者更多。隨著人口的增長越來越多,農業用土地越來越少後,他們才開始發展精耕細作的技術來提高農業產量。

海南少數民族砍山欄

刀耕火種文化
海南少數民族以農業為主要謀生手段,傳統的耕作方式為刀耕火種的“砍山欄”等。
“砍山欄”的生產方式是:黎族苗族運用砍刀把樹木砍倒曬乾,再把樹枝焚燒,待下雨後播種。這種“砍倒燒光”的原始農業,就是文獻上所指的刀耕火種,人們稱為“砍山欄”或“種山欄”。
主要步驟:
選地。每年農曆一月,上山選地。
砍伐。二三月,選擇吉日砍伐樹木,先利用鉤刀把雜草、小樹砍倒,再由男子爬上大樹砍樹枝,爬樹所用的工具是爬竿。砍大樹時,男子們把木鉤搭在樹杈上,順著竹桿往上爬,將樹枝砍下。當砍完一棵樹的樹枝,就將木鉤鉤住另一棵樹,像盪鞦韆似的隨著竹桿擺動盪過去。
焚燒。砍倒的樹枝放置一段時間,待乾枯後便可以焚燒了。
播種。山欄地經雨水澆灌後,土地變得鬆軟,不用翻地就可播種。
收割。八九月間,婦女們用手捻刀割稻穗,捆成把。男子用山竹搭起山欄架,把稻穗一把把地放在架上晾曬,到來年春天才挑回家。

與生物滅絕

刀耕火種文化
近幾個世紀以來,全世界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數以千計,其中自16世紀以來滅絕的鳥類約150種,獸類約95種,兩棲爬行類約80種;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統計的數字表明:現在,5%—20%的脊椎動物和樹木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而且物種滅絕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長。
自然界的物種不斷產生,又不斷滅絕。自寒武紀以來,地球上曾
有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主要都是由於地質變形和氣候變化
造成的。
其中,農業生產中的刀耕火種方式,產生的惡化效應是多重的。不僅大量破壞生物生長的自然環境,改變它們的生存習性,使之無法適應而瀕危;更為特別的是,焚燒植被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因植被減少尤其是森林面積減少,導致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吸收失去平衡,“溫室效應”逐步產生。人類自進入工業化社會以來,導致更多的溫室氣體產生而不能被日益惡化的植被系統所化解,使得全球氣候發生種種變化,因此導致的種種災難如大風暴,大雨雪等特殊氣候產生,嚴重危害到生物的正常生存,最終結果是加快了無數生物資源的滅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