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上的權臣——嚴嵩

刀刃上的權臣——嚴嵩

《刀刃上的權臣——嚴嵩》是2009年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苦鄉,

基本介紹

  • 書名:刀刃上的權臣——嚴嵩
  • 作者:苦鄉
  • ISBN:9787810974288
  • 頁數:312
  • 出版社:河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8-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290000
  • 紙張 :膠版紙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故居遺蹟,嚴嵩故居,嚴嵩與至公堂,

編輯推薦

悲哉大明!悲哉嘉靖!悲哉嚴嵩!
嚴嵩以巨貪的罪名被削籍回江西老家。幾個月後,八十七歲的他,貧病交加,餓死在妻子的墳前。臨死前,他艱難救寫下“平生報國惟忠赤,身死從人說是非”兩句話。
是耶?非耶?一個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生時行走刀刃上,死後千古留罵名。

內容簡介

刀刃上的權臣——嚴嵩,這是一本以明嘉靖時期的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之一嚴嵩為題材寫的一本書。書里講述了嚴嵩一生的光輝與淒涼。可以算是有關他的一部傳記書。
嚴嵩(1480年-1567年),明朝權臣,字惟中,號介溪,江西分宜人,專國政達20年之久,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之一。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旋病休歸里,讀書8載,詩文峻潔,聲名始著。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還朝復官。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顯陵,歸而極言祥瑞,明世宗喜。
幾年內先後遷其為吏部右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兩年後改任吏部尚書。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賀萬壽節至京師。
時值廷議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銜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詞,取得寵信,加為太子太保……

目錄

第一回 伶俐小童佳句稱奇 膽識少女義配才郎
第二回 新進士蟄伏阡陌間 歐陽氏情滿鈐山堂
第三回 豪門惡奴狗仗人勢 翰林侍講忿而掛職
第四回 苦心人千里遭變故 勢利徒為利毆遠客
第五回 百壽翁一語解人生 朱厚熄邂逅落難人
第六回 武宗帝駕崩起風雲 張太后含悲斥江彬
第七回 汝安王修書鎮親弟 蔣王妃重諾授全權
第八回 悉真相江彬急調兵 棄囚車嚴嵩令斬將
第九回 楊廷和小計退府兵 朱厚熄京城嗣大統
第十回 鄉親送行盛況空前 王妃一打朝廷大臣
第十一回 校場愚士盡職好強 王妃二打朝廷大臣
第十二回 太后叫嚷不惜廢君 王妃三打朝廷大臣
第十三回 病祭酒逞辯金鑾殿 嘉靖帝含淚迎生母
第十四回 知危機梁閣老勇退 削帝羽新尚書離京
第十五回 蔣太后惡夢驚魂魄 應天府二士上奏表
第十六回 黃百萬冤魂難升天 向玉清亂結人命案
第十七回 嘉靖帝強權翻舊案 張太后怒急鬧金鑾
第十八回 遷陵墓世宗舉屠刀 反施工太后布殺機
第十九回 店小二一語驚人醒 龍鳳斗塵埃始落定
第二十回 奉旨欽差暢遊故里 閨中密友傳遞鄉情
第二十一回 盤山巨匪鋌而走險 押料差官蒙受沉冤
第二十二回 仗義遊俠棄屍荒野 完美皇陵曠世絕唱
第二十三回 瞽眼兒狎妓遭仆毆 武狀元仗義強出頭
第二十四回 歐陽氏細說朝中情 夏公瑾三戲嚴帷中
第二十五回 科舉案激怒眾學子 查真相狂徒太囂張
第二十六回 嚴世蕃巧計伏夏言 黃承凡無奈打賈根
第二十七回 辦太學夏言修薦書 搏金鑾嚴嵩遭貶官
第二十八回 蔣太后鳳威沖天怒 夏公瑾罷相離京城
第二十九回 嚴世蕃財色雙得意 王世貞茶肆惹禍殃
第三十回 不速客返朝掌內閣 失意人訣別保護傘
第三十一回 叔燒侄舊怨是禍根 臣勸君疑案留後人
第三十二回 春雨為淚祭祀太后 雙冢見證萬年真情
第三十三回 王宮女揮淚敢死隊 方皇后亂誅曹端妃
第三十四回 一根筋強諫觸帝怒 兩面派有奶便是娘
第三十五回 蒙夷兵求貢犯天朝 明大將揚威薊州城
第三十六回 討匈奴仇鸞遭敗績 勸帝戰夏言大興兵
第三十七回 收河套總督犯兵忌 招國難宰相稱知罪
第三十八回 一口瓮烤出殺人狀 三上表投出問路石
第三十九回 皇帝睿智萬世英明 宰相智慧金蟬脫殼
第四十回 正直母狠心撻逆子 不孝兒毒手正邪規
第四十一回 販官帽嚴世蕃暴利 試水深徐子升乍舌
第四十二回 論廢立嚴嵩高一籌 索歲賜世蕃敗劣跡
第四十三回 杯酒盡顯潑皮嘴臉 十罪激起軒然大波
第四十四回 通敵寇讎鸞上泉台 參奸佞繼盛充走卒
第四十五回 武選司破瓷割腐肉 王侍郎請纓抗夷兵
第四十六回 笑笑生誤毒滿庭香 嚴帷中計殺楊繼盛
第四十七回 潑皮放潑自食惡果 命官惜命亂殺無辜
第四十八回 失軍機總督獲斬罪 倒嚴戰御史第一槍
第四十九回 跋扈逆子黔驢技窮 耄耋老父晚景悲愴
第五十回 雙管齊下篡歷史 一曲輓歌嘆古今

故居遺蹟

嚴嵩故居

嚴嵩故居坐落於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城郊東南角,背倚袁嶺,面臨省道清萍公路。
“介橋”一名,最早見於五代時期(907-960年間)毛文錫撰的《茶譜》“……袁州介橋其名甚著,不若湖州之研膏、紫筍,烹之有綠腳下……”介橋自然村均為與嚴嵩同族的嚴姓後裔。
始祖嚴季津於北宋元佑年間即公元1086年,從福建邵武來到袁州府今江西宜春市做官,而後定居袁嶺北麓的“打鐵坑”,即現在的大連坑自然村,至第四代嚴大華遷至介橋村西面的坑頭,到第六代嚴洪伯才逐漸形成現在的介橋村,距今900多年。介橋村曾一度人文蔚起,歷代科甲蟬聯,英賢輩出。明清兩代袁州一府的進士(116個)分宜占了1/4(43個),而介橋村累計出了7個進士,占全縣的1/6,其中嚴嵩一家有3人(高祖嚴孟衡、曾孫嚴雲從)。
據《嚴氏家譜》記載,在明朝科舉考試大力擴招的永樂1415年至天啟1621年的200年間,當時全村八代男丁總數511人中,154人獲得秀才以上稱號,獲得一品官職或朝廷誥封的達8人之多,有“八世一品”的美稱。石砌古巷、古水溝、古井、古方塘、介溪、明清祠堂群、明清古樟群等村中的文物古蹟便是人文鼎興的見證。

嚴嵩與至公堂

據齊如山在一本書里記載,清代京城有順天府鄉試的貢院,順天府鄉試為“北闈”,乃天下鄉試第一,皇帝非常重視,主考官都是尚書銜的。可這個貢院的大殿匾額上“至公堂”三個大字,是嚴蒿所書。這樣一個為朝廷選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懸掛的竟然是大*臣題寫的匾額,誰也會覺得不舒服。乾隆帝想把它換掉,便命滿朝能書者寫這三個大字,他自己作為喜好舞文弄墨的天子,也寫數遍。然而他發現,自己的御筆和其他人所書,都不如嚴蒿,只好作罷,仍然讓奸臣的字高高懸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