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出版社

出版社(Press或Publishing House),指進行圖書、圖畫、雜誌,報紙和電子物品等有著作權物品的出版活動的組織。如:人民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基本介紹

出版簡介,基礎構成,出版程式,出版分類,學者定義,出版發展,出版類型,西方發展,出版特徵,中國出版機構名單,各省出版社,社科類,科技類,大學類,教育類,古籍類,少兒類,文藝類,新聞類,港澳台出版社,其他國家出版社,英國,荷蘭,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日本,

出版簡介

什麼為出版是出版學研究中首先要接觸的問題。對出版活動內涵的理解不同,對出版學知識體系構架的認識也就不同。因此,中外出版界都很重視對出版內涵的研究,並形成了不同的認識。
出版社
娛樂媒體電視台出版社類矢量標誌
日本學者認為:“採用印刷術及其他機械的或化學的方法,對文稿、圖畫、照片等著作品進行複製,將其整理成各種出版物的形式,向大眾頒布的一系列行為,統稱為出版。”
英國學者認為,出版是指“向公眾提供用抄寫、印刷或其他任何方法複製的書籍、地圖、版畫、照片、歌篇或其他作品”。
美國學者認為:“出版——公眾可獲的,以印刷物或電子媒介為形式的出版物的準備和印刷、製作的過程。”韓國學者認為:出版是“以散布或發售為目的把文稿、文書或圖畫、樂譜之類印刷出來,使問世、刊行”。1971年出版的《世界著作權公約》第6條給出版所下的定義是:“可供閱讀或者通過視覺可以感知的作品,以有形的形式加以複製,並把複製品公眾傳播的行為。”

基礎構成

各國學者給出版所下的定義儘管在文字上稍有差別,但對出版活動本質特徵的描述卻十分接近。各國學者都認為出版活動的內涵由以下內容構成:
  1. 出版是將已有的作品形成為出版物的過程;
  2. 原始作品必須經過一個大量複製的過程,使其形成一定的載體形式,成為出版物;
  3. 通過一定方式使公眾獲得這些出版物,也是出版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出版程式

  1. 新聞出版署相關行政規定和行業慣例,由相應職業資質的出版社編輯、編輯部主任 (副主任) 、總編輯 (副總編輯) 對原作品進行包括“初審—複審—終審”的“三審”,並將相關書面審稿意見存檔。
  2. 需專題報批的相關類別和選題,提交相關機構組織專家進行出版審查,審查範圍包括出版社的出版資質、編輯人員資質、作者資質和內容問題等。需專題報批的類別包括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的表述及評價,重大國策與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軍事與國防問題,外交問題,色情問題,等等。部分類別出版物必須交由相關專業出版社出版。審查有時會無限期拖延,意味選題自動否決;大部分情況下,會由相關審查部門出具審查結果,以及包括具體修改要求的審查意見。
  3. 三審”及“專題報批”後,出版社申報選題並申請相關出版手續
  4. 編輯人員對原作品進行具體內容編輯,有時這個過程需與作者溝通,甚至退回作者修改
  5. 美術編輯對版式、封面進行設計
  6. 錄排人員對書稿進行錄入、排版與相關技術工作
  7. 確定印刷量和市場價格,有時這個工作是提前確定的
  8. 國際標準書號以及圖書在版編目 (CIP) 數據、條碼等
  9. 出膠片 (很少時候會用硫酸紙) ,交由印刷廠和裝訂廠進行印製
  10. 出版社技術人員檢查藍紙、毛書或對批量圖書進行質量抽檢
  11. 圖書入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