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前的告別

出征前的告別

出征前的告別是一種油畫名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出征前的告別
  • 外文名:chuzhengqiandegaobie
  • 類型油畫 、 名畫  
  • 年代:作於1880年
  • 作者薩維茨基
基本資料,簡介,意義,

基本資料

【名稱】出征前的告別
【年代】作於1880年
【作者】薩維茨基
【規格】210×406厘米
【屬地】現藏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簡介

畫家康斯坦丁·阿波洛諾維奇·薩維茨基(1844~ 1905)是俄國巡迴展覽協會成員中最年輕的一個。他與列賓是同庚,又是同學。這位畫家善於處理多人物的大場面,而且決不重複人物的姿式。他在1874年第三屆巡迴展覽會上,展出了第一幅油畫《維修鐵路》,受到廣大觀眾的肯定。這幅畫反映的是19世紀70年代俄國發展資本主義時期修建鐵路的重大事件。大量破產的農民淪為僱傭工人,指出俄國正在從封建剝削制度轉向受資本主義剝削的深淵。

意義

這一幅《出征前的告別》(一譯《打仗去》),是以1877~ 1878年的俄土戰爭為背景,描繪了一群被征入伍的青年農民與家人在車站告別時的情景,是薩維茨基在80年代的巨幅創作之一。畫面橫長,場面雄偉,頗具紀念性意義。它有210×406厘米大,繪於木板上面。
全畫的構圖別具一格,形象十分生動。車站前人群鼎沸,氣氛悲切。畫面右側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多看不清頭臉;稍前一些,可以看清一些表現沉思、低語、互訴、叮嚀、淚別等等的人物形象。近景靠中間的一組人物是全畫最生動、最感人的一個場面。一個應徵的青年人被人們簇擁著,要進入車站。母親悲痛欲絕,伸出手來呼喚,卻支持不住自己的身子。幾個鄉村婦女正攙扶著她。兒子不時回過頭來叫喚著母親,想用最後一句告別語言來安慰她。在左側,是一組妻子送丈夫參軍的場面:老妻把頭貼伏在參軍者胸前,這個上了歲數的老兵感到一籌莫展。他一手攙著身旁的女兒,表情痛苦,神色發楞。月台上有幾個軍官模樣的人物,在給鐵路工人下命令,唯獨這幾個形象與前景不同,他們冷若冰霜,毫無表情。各組人物安排有致,疏密得體。
右側前景上一輛空大車前,站著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顯然,他也是送某個士兵來車站的,可是他的臉上卻露出一種眾皆迷醉我獨醒的感覺。有人說,這個形象是克拉姆斯柯依的《護林人》一畫的翻版;也有人說,這是畫家有意構思的一個理智性人物。他那陰鬱的臉龐象徵了一種民族精神,而那魁梧壯實的身體,代表著一種獨立自主的力量。
各組人物的色彩有許多對比,以渲染一種不安情緒,如服裝上的黃、紅、藍等。站台上的官吏與鐵路員工的色彩與前景人物的色彩也構成了對比。"打仗去",這是人民的一種口語。這場戰爭是為沙皇對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區和巴爾幹半島掠取大片土地的擴張而效力的。這種"打仗",乃是賣命的代名詞。所以全幅的總傾向,具有對沙皇的擴張政治的揭露性。 康斯坦丁·薩維茨基早年畢業於彼得堡美術學院。在與克拉姆斯柯依、斯塔索夫等人的相處中,成為一位具有民主主義進步思想的藝術家。1895年,他被彼得堡美術學院吸收為院士。1897年轉赴奔薩美術學校並任該校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