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拉克提群

凱拉克提群,以群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地層隊、新疆地研所王景斌等,1978年命名。由一套具微細層理的泥質粉砂岩砂岩泥岩,中夾結晶灰岩冰磧岩薄層組成,主要分布於新疆科古琴山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拉克提群
  • 外文名:Kailaketi Gr
  • 地層單位編碼:04-65-0315
  • 地層地質年代:Z
  • 階代碼:Z
  • 地區代碼:1
簡介,命名,沿革,特徵,層型,構成,產物,備考,

簡介

凱拉克提群(Kalkti Gr.)的時代屬南華紀震旦紀。分布於新疆霍城縣博羅霍洛山果子溝地區,為一套近東西向展布的碎屑岩及冰成岩。厚288~1091米。含豐富的微古植物化石Leiopsophosphaera sp.、L.solida等。上部鋯石U Pb等時線年齡(6.4±0.3)億年。與上覆下寒武統磷礦溝組呈假整合接觸。

命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地層隊、新疆地研所王景斌等,1978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新疆霍城縣博羅霍洛山果子溝

沿革

本群最初被劃分為志留系泥質頁岩系,1974年林寶玉、張太榮等改稱肯薩依組(中-下寒武統)。1977年林寶玉、成守德王景斌等將肯薩依組兩分,上部劃歸早寒武世磷礦溝組,下部命名為凱拉克提群並稱之為上冰磧層。1980年王景斌等仍將凱拉克提群擴大到1979年的含義,將其內部劃分為六個組,即自上而下包括塔里薩依組塔爾恰特組喀英迪組別西巴斯套組(中冰磧層)、吐拉蘇組庫魯鐵列克提組(下冰磧岩)(王景斌等1982,1985)時代歸屬於震旦系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新疆霍城縣肯薩依斯山口0.5km實測剖面

構成

本群不整合覆於庫松木切克群之上,其上又為磷礦溝組假整合覆蓋(超覆)。為一套近東西方向展布的碎屑岩沉積及冰成岩,由具微細層理的泥質粉砂岩砂岩泥岩,中夾結晶灰岩及冰磧岩薄層組成。頂部為黃褐色冰磧岩夾粉砂岩,含。含三葉蟲等。
本群自下而上包括庫魯鐵列克提組(下冰磧層)、吐拉蘇組別西巴斯套組(中冰磧層)、喀英迪組、它爾恰特組、塔里薩依組(上冰磧層)。厚148-1091米。命名剖面位於果子溝科古爾琴山,厚為590.5m。在本群上部塔爾恰特組內曾獲640±33Ma的全岩U-Pb法等時線年齡(朱傑辰, 1987),證明時代屬晚震旦世晚期。

產物

本群含豐富微古植物,包括 Leiopsophosphaera sp., L. Solida, Trachysphaeridium incrassatum, T. Simplex., Taeniatum aff. Crassum等。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彭昌文
作者1:林寶玉
年份1:1979
作者2:成守德
年份2:1979
作者3:王景斌
年份3:1979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