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融荒漠化

凍融荒漠化

凍融荒漠化是由於在晝夜或季節性溫差較大的地區,岩體或土壤由於劇烈的熱脹冷縮而造成結構的破壞或質量的退化。中國凍融荒漠化土地的面積共36.6萬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 13. 8%。凍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在甘肅的少數高山區及橫斷山脈北側的四川巴塘、得榮、鄉城等縣的金沙江及其支流流域上游有零星分布,但面積不太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凍融荒漠化
  • 地區:在晝夜或季節性溫差較大
  • 原因:氣候變異以及人為活動的作用下
  • 成因:區域氣候暖乾化
概況,分布,成因,

概況

凍融荒漠化是在氣候變異以及人為活動的作用下,使高海拔地區多年凍土發生退化,季節融化層厚度增大,地表岩土的凍土地質地貌過程得到強化,造成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過程。凍融荒漠化是中國冷高原所特有的荒漠化類型。

分布

依據生態基準面的理論設計了高原凍融荒漠化土地分級體系,以凍融荒漠化的代表性因子反映的綜合景觀評判值作為等級判定的指征,將其劃分為極重度、重度、中度、輕度等4個程度等級。凍融荒漠化廣泛分布於面積為160×104km2的青藏高原凍土區,多呈片狀分散分布和斑塊狀零星分布。據調查,僅在藏北-藏南-藏西凍土區,凍融荒漠化面積達47895.59km2,占該區土地面積的9.22%,其中,極重度、重度、中度和輕度凍融荒漠化分別為101.11km2、1840.16km2、25412.16km2和20542.17km2,各占凍融荒漠化面積的0.21%、3.84%、53.06%和42.89%。主要分布在河流寬谷、高源湖盆和高原高山緩坡漫崗等地貌部位,分別與鹽漬化、沙質荒漠化、水蝕荒漠化構成沿河流走向立體分布、沿湖盆地環帶狀分布和沿山體坡面垂直分布的形式。並且,隨著自然地帶的更迭和乾旱程度的加重,凍融荒漠化由零星分布、帶狀分布向片狀分布過度、發展,程度也隨之加重。

成因

1.區域氣候暖乾化是凍融荒漠化形成的內在驅動力。近40年來,青藏高原平均氣溫以0.26℃/10a的增長率上升,影響局地地溫上升,導致多年凍土發生退化,其作用:一是局地地溫上升使凍土中冰融水的徑流量增大,通過地下水滲透的熱流交換又在凍土的融凍界面產生消融作用,導致多年凍土變薄、融化而引起凍融荒漠化;二是多年凍土季節融化層增厚,凍土變薄、融化後,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壤乾燥化,植被衰退,導致草甸草原向凍融荒漠化土地退化;三是強化凍融風化作用、凍融交替作用、凍融蠕流作用、熱融作用和積雪、積沙作用等凍土地質地貌過程,加速凍融荒漠化過程。
2.人為不合理的開發活動和高原鼠兔的活動則是凍融荒漠化形成的外在驅動力,其中草地過牧和不合理的開發工程影響最大,它使地溫升高,凍土退化,土壤乾燥化,造成山地、緩坡、漫崗地帶的地表破碎化、裸露化;而高原鼠兔挖掘密集的洞道,既破壞了土壤結構,提高了淺層地溫,使多年凍土上限下移,又破壞了緻密的草根層,使地表植被根莖遭到破壞,加速了凍融荒漠化過程。
在凍融荒漠化的內在驅動力和外在驅動力的共同作用下,高原上形成了半荒漠草原、荒漠草原、蠕流滑塌、泥流坡坎、草皮坡坎、熱融窪地、石環、流石坡、碎石斑和沙地、裸土地等不同等級、多種形態的凍融荒漠化土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