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唐佐

凌唐佐

凌唐佐(約1072年—1132年),字公弼,休寧(今屬安徽)人,宋哲宗元符三年進士。宋高宗趙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後,任命凌唐佐為京畿刑獄,加直秘閣,遂遷居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炎三年,凌唐佐被任命為南京知府。後來南京被金兵攻陷,凌唐佐被俘假意投降,金人立劉豫,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密遣人持蠟書告於朝,紹興二年(1132)事泄被害。宋高宗趙構後來詔贈凌唐佐徽猷閣待制,並御賜白玉碑一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宋《新安志》卷七、《宋史》卷四五二有傳。

基本介紹

  • 本名:凌唐佐
  • 所處時代:北宋末年南宋初年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休寧(今屬安徽)
  • 出生時間:1072年
  • 去世時間:1132年
  • 主要作品:《洗藥溪》 《黃山湯泉》
人物生平,代表作品,後世紀念,御賜白玉碑,凌家宅院,褒忠祠,史籍記載,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凌唐佐考中進士,授大名府司戶參軍,調夏津縣令。入為敕令所詳定官,歷提舉京畿、江東常平,知嚴州,以劾罷。高宗建炎初,起提點京畿刑獄。建炎三年(1129年),知南京。
凌唐佐像凌唐佐像
是宋哲宗元符三年進士。宋高宗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後,提名凌唐佐為京畿刑獄,加直秘閣。建炎三年,凌唐佐被任命為南京知府。當時,南京為南宋都城,凌唐佐為南京應天知府,責任重大,由此也可見凌唐佐深受趙構欣賞。
當時,濟南知府為劉豫劉豫在與金兵作戰之中,金將撻懶許以富貴,劉豫竟然舉城投降。劉豫聽從金的命令,助金攻陷南京。據《新安人物誌》記載,凌唐佐任南京應天知府時,正值金兵大舉侵犯之時。趙構帶著朝中文武群臣遷都揚州,而凌唐佐留在南京禦敵,故凌唐佐被稱為南京留守知府。當南京城遭數十萬金兵圍困時,凌唐佐決心以身衛城,與城池共存亡。南京城後被金兵攻陷,凌唐佐被俘。凌唐佐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威武不屈,這樣反使金兵統帥非常敬佩,一面破例將他釋放,一面指使宋朝叛將劉豫勸凌唐佐在金朝樞密院裡當官。凌唐佐堅決不答應,金人無奈,就讓他繼續留守應天府,以圖感化他。但是,凌唐佐明里留任應天府,暗下卻並不為金的利祿所誘,反而秘密整理了金兵的軍事情報,封成蠟書,派人送給南宋朝廷。準備請求援軍前來,裡應外合,收復南京。此事後來暴露,凌唐佐再次被捕,押至汴梁(今開封)。劉豫審問凌唐佐時說:金國對你這么好,你為什麼還要出賣我們?
凌唐佐反問他說:朝廷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為什麼還要跟賊人同流合污?劉豫氣急敗壞,將凌唐佐捆綁起來吊了幾天,但凌唐佐始終不屈服。紹興二年,凌唐佐被殺害,同時遇害的還有凌唐佐的妻子田氏。
宋高宗趙構後來聽人稟報了凌唐佐的事跡,深受感動,詔贈凌唐佐徽猷閣待制,並御賜白玉碑一塊。到了明代,為了紀念歷史上的一些忠義志士,曾在商丘古城內建了一座褒忠祠,褒忠祠內敬奉了三個人,其中一位就是南宋留守知府凌唐佐。

代表作品

凌唐佐工詩文,摯愛徽州的山水,曾寫過不少歌詠黃山的詩文。如《洗藥溪》、《黃山湯泉》。
一道出遙岑,潺湲古到今。
雪天聲瀉玉,月夜影搖金。
歲旱施功大,民疴被澤深。
浮丘與軒帝,仙跡可追尋。
這首是凌唐佐寫的《黃山湯泉》一詩,詩中記述了中國人文之祖軒轅黃帝曾在黃山湯泉浸泉七日,皺紋消除,返老還童,最後黃帝在黃山羽化成仙的傳說。

後世紀念

御賜白玉碑

凌唐佐的墳地在火神台西北角響堂莊村的南邊,占地約15畝。商丘古城西門外與凌唐佐墳墓之間的路兩旁,立著石人、石獅子、石馬等塑像。因為御賜的白玉碑象徵著皇威尊嚴,凡到凌唐佐墓碑處的人無不肅然起敬,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據響堂莊村人講,白玉碑白里透明,質地柔軟,用力就能敲下來一小塊兒,用指甲一划也能劃下來一些粉末。從前,響堂莊村人割麥子時劃破了手,就在白玉碑上刮些粉末止血,傷口不但不發炎,還癒合得快。新中國成立後,因破除迷信,凌家人就不敢再到凌唐佐的墳前祭拜。1958年,凌唐佐的墳墓被盜,白玉碑也被砸成碎塊。

凌家宅院

在商丘古城劉隅首西三街(原商丘縣城和平八街)有凌唐佐的原住處。據凌唐佐後人凌潤華講,凌家原府宅有門樓兩間,石獅把門;門衛室兩間,有門衛看守。進大門分前後兩處院落:前院屬客廳,有北、西、南屋各4間;後院屬正房,有北、東、西屋各5間。凌家宅院在“文革”中被毀。

褒忠祠

明代,商丘古城內建的褒忠祠里就祭奉有凌唐佐。據《商丘縣誌》及《歸德府志》記載:褒忠祠,祀宋南京留守凌唐佐、明歸德府檢校董倫及柘城舉人陳聞詩也。其中,這樣記載凌唐佐:唐佐字公弼,休寧人。建炎初,留守南京,仗義遇害,贈徽猷閣待制。
趙構任康王時,凌唐佐為趙構的侍衛,後攜家眷隨趙構來到商丘。正是因為凌唐佐曾經為皇帝當過侍衛,很多知道凌唐佐的睢陽區老人,還喊凌唐佐為凌侍衛。凌唐佐死後,其家人並沒有遷回祖籍,而是在商丘安了家。除長門後人外,凌唐佐的其他後代現大多居住在梁園區張閣鎮的後凌閣村及虞城縣芒種橋鄉的前凌閣村,約1000人。凌唐佐的長門後人一直居住在商丘古城內凌唐佐的府宅內。其最後一個長門裔孫的名字叫凌濟生,生於1919年,27歲時因病去世。凌濟生的妻子楊格芝終生未改嫁,將凌濟生唯一的女兒凌潤華撫養成人。據凌潤華回憶,其父健在時,每年清明節,前凌閣村和後凌閣村的男人都會到她家,在她父親凌濟生的帶領下到凌唐佐的墳前祭祀。祭祀後一起在她家吃一頓飯,族人在一起座談一陣後散去。每年凌家人都到凌濟生家會合的原因,不只因為凌濟生家是嫡親,還因為凌唐佐的墳地由凌濟生家往外包租,收著租金。
“文革”期間,供奉著凌唐佐的褒忠祠慘遭毀壞。
1997年,凌潤華的母親楊格芝病故。這位為凌家守寡守了50多年的貞節女子,死後希望安葬在凌家祖墳里,但當時凌唐佐的墳墓已經被毀壞了三四十年。正是因為響堂莊村很多老年人還都記得凌侍衛及白玉碑的事情,最後才允許將楊格芝安葬在響堂莊村的田地里。凌潤華將母親安葬在凌家墳地時,還為母親立了忠烈賢媳碑。
近段時間,凌潤華開始為重建凌唐佐墓碑及褒忠祠奔走。凌潤華說,忠烈大義的凌唐佐不但是他們凌家後人的驕傲,還是商丘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商丘應該為歷史上這樣一位忠烈英勇的留守知府修建一個祠堂,以供後人緬懷。

史籍記載

凌唐佐 《新安志》卷七《敘先達》:“凌待制唐佐,字公弼,休寧人。登元符進士第,授大名府司戶。”同書卷八《敘進士題名》:“元符三年李釜榜:凌唐佐,休寧,南京留安,贈待制。”《新安文獻志》卷首《先賢事略上》:“凌待制唐佐,字公弼,休寧人。元符三年進士。”《輿地紀勝》卷二十《江南東路·徽州人物》:“凌唐佐,紹興二年初,金敵陷南京,守臣休寧凌唐佐降之,復以為南京守。”《宋史》卷四五二《忠義傳》:“凌唐佐字公弼,徽州休寧人。元符三年進士。”《弘治徽州府志》卷六《選舉》:“元符三年李釜榜:凌唐佐,休寧人。”同書卷九《人物》:“凌唐佐字公弼,休寧人。”《宋詩紀事》卷三一《凌唐佐》條:“字公弼,休寧人。元符三年進士。”

歷史評價

唐佐字公弼,休寧人。建炎初,留守南京,仗義遇害,贈徽猷閣待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