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福田

冷福田

冷福田,土壤學家,核農學家。早年參加、主持全國土壤地力測定研究課題,為中國化肥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蘇北鹽墾地區勘察及鹽土改良利用研究,提出四級土壤鹽漬分類標準及各級土壤改良利用的措施,總結了該區土壤改良利用及以鹽土保苗為重點的綜合植棉技術經驗,就地普及推廣套用,晚年負責組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和南京輻照中心,套用同位素示蹤研究江蘇省主要農業土壤的磷素供應;研製成中子土壤水分測定儀,在農業、水利、地質等方面普及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福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鎮江市
  •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
  • 職業:土壤學家,核農學家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經歷,生平介紹,研究,主要論著,技術成就,

經歷

1915年10月 出生江蘇省鎮江市人。
1934-1938年 在浙江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學習。
1938-1939年 中央農業實驗所任研究助理員。
1939-1949年 中央農業實驗所任技士,技正。
1945-1946年 去美國康奈爾大學、德克薩斯和亞里桑那州立大學以及美農部設在加里福尼亞州的西部鹽土研究室學習考察。
1947-1948年 前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黃泛區復興局技正(借調)。
1948-1949年 上海軍管會蘇北鹽墾勘察團工作。
1950-1959年 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土壤肥料系副研究員。
1959年至今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利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生平介紹

冷福田,字心耕,1915年10月生,江蘇省鎮江市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員,195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4年,於江蘇省立揚州中學畢業後,當時江蘇省正興起開發蘇北鹽墾區的熱潮,揚州中學時常放映先進機械農業的科教影片,由於這些影響,他萌發了改良土壤發展機械化大農業的構想,因而立志學農,於1934年考入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1938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接受中英庚款補助,以研究助理員名義,在前中央農業實驗所土壤肥料系工作,參加由張乃風主持、英藉顧問理查森(L.Richardson)指導的全國土壤地力測定研究課題,在四川省進行田間肥料試驗。
冷福田

研究

1939年7月在中央農業實驗所土壤肥料系轉正,任技佐。同年冬參加田間肥料試驗技術訓練班學習。1940年被派往雲南昆明負責田間肥料試驗布置及調查,並進行磷礦粉肥效試驗研究。1941年回四川北碚中央農業實驗所參與全國試驗結果分析整理,此項研究面廣量大,其結果為我國當時化肥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1945年考取前農林部留美實習員,赴美進修一年,重點進修鹽鹼土的改良利用。先在美國紐約州康奈爾大學農學院作短期學習,了解情況,隨後又參觀訪問了美國農部華盛頓研究中心,德克薩斯和亞里桑那州立農學院。1946年轉入美國農部設在加里福尼亞州的西部鹽土研究室實習,參加該室科研工作,並赴鹽土地區調查考察,一年進修期滿回國。1947年由前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黃泛區復興局借調,任該局農業技正,同時兼任與工作有合作關係的江蘇農業改進所技正,主要從事指導化肥套用試驗示範工作。1948年仍回前中央農業實驗所,參加農村復興委員會,負責浙江省化肥示範推廣,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解放後參加上海市軍管會工作。由於要解決上海大批遊民的安置,以及為棉紡工業提供原棉,有關部門有開發蘇北鹽墾區興墾植棉之議,當年夏季即組成蘇北鹽墾區勘察團。他參加了該團籌建上海農場的建場勘察和規劃工作。1950年調南京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現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任土壤肥料系副研究員,主要負責蘇北鹽土改良研究。1951年協助蘇北行政公署,在大豐縣上海農場組建了蘇北鹽鹼土研究室,培訓技術骨幹,建立試驗基地,後改建為新洋農業試驗站。1952年他負責組建江蘇省鹽墾棉區綜合工作組,兼任組長,開展全區土壤改良利用及鹽土植棉技術民眾經驗調查研究。1958年工作轉移至淮北地區,他又負責淮北農業綜合工作組,在徐連地區開展民眾性的農業土壤普查工作,總結民眾生產經驗,就地堆廣套用。1960年負責江蘇省原子能農業利用研究工作。曾先後擔任該院農業物理系副主任、農業理化研究室主任及原子能農業利用研究所所長等職。1979年籌組江蘇省原子能農學會,被推選為學會理事長和中國原子能農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論著

1 冷福田,趙守仁.《江蘇省沿海地區鹽漬發生過程及鹽漬特性的轉化》.土壤學報.1957,5(3):195~205
2 冷福田,趙守仁.《江蘇省濱海鹽漬土研究》.見: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彙編.1958.1~97
3 冷福田,張伯森.《套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及14C研究高產栽培下晚稻營養生理規律》.見: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陳永康經驗研究彙編.1962
4 冷福田.《放射性示蹤原子在土壤化學研究中的套用》.土壤農化參考.
5 冷福田.《中子測水技術在農業上的套用及其進展》.原子能農業譯叢.1981(3):1~7,等。

技術成就

冷福田清楚的認識到,水不僅為農業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必需,而且對農作物生產各種重要因素起著調節與促進作用。在乾旱地區,往往由於水分缺乏,嚴重地限制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常因設計和管理不當,不但浪費水源,而且導致土壤的鹽鹼化和沼澤化。在濕潤地區,雖有充沛的雨水,但由於季節性分布不均,常有澇災與濕害,旱季則有缺水現象,影響農業生產。為提高農田用水的經濟效益,必須研究改進田間實地測水技術。80年代初期,他帶了幾個年輕科技人員,研究中子測水技術在農業上的套用。中子測水法的主要優點是不攪動土壤,不受水分物理狀態變化的影響,能作不同深度的測定,它操作簡便快速,而其所測定的土壤含水量是一個容積範圍內的加權平均值,所以準確性好,特別是能定點實地連續測定,觀察土壤水分在一定時期內的動態變化,並且不受土壤水分滯後現象的影響。他和同事們一起研製成功鋰玻璃閃爍體中子土壤水分測定儀,舉辦全國中子測水技術訓練班,推廣中子測水技術,並組織力量去內蒙古自治區和山西省調查,宣傳節約用水,普及測水技術。由於中子測水法具有其他方法難以代替的優點,因而日益在農業、水利、地質等方面的廣泛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