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河戰役

冷河戰役

冷河戰役,發生於394年9月5日—6日。羅馬帝國東部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以為瓦倫丁尼安二世報仇為理由,發兵討伐西部,尤吉尼厄斯和他的法蘭克人指揮官大元帥阿波加斯特的戰敗使得整個帝國再次歸於統一統治。該戰役最重大的意義乃是結束了最後一次對基督教在帝國內地位的爭論,基督教在晚期西羅馬帝國的命運也就隨著戰役結果塵埃落定了。

基本介紹

  • 名稱:冷河戰役
  • 時間:394年9月5日—6日
  • 參戰方:西部羅馬帝國,東部羅馬帝國
  • 結果:西部戰敗
  • 參戰方兵力:東部羅馬帝國5萬人(包括2萬哥特僕從軍)
    西部羅馬帝國5萬人
  • 傷亡情況:東部羅馬帝國傷亡1萬餘人
    西部羅馬帝國傷亡3萬餘人
  • 主要指揮官:西部:阿波加斯特,尤吉尼厄斯
  • 主要指揮官:東部:狄奧多西,斯提里科
  • 主要指揮官:東部:阿拉里克,提馬修斯
  • 主要指揮官:東部:蓋納斯,巴奇里斯
戰役背景,戰爭準備,戰役經過,戰役結果,戰役影響,

戰役背景

對於超過兩代人來說,自從君士坦丁一世宣布基督教合法到狄奧多西一世帖撒羅尼迦敕令的形式將該教確立為國教以來, 元老院中的爭執就持續不斷, 很多元老都不是基督徒,而東西兩位皇帝卻大都公開支持基督教。因此,元老們時常寫信爭著要求羅馬傳統信仰的回歸,強調要對那些自從羅馬建城以來就被信奉的多神教進行保護,要給予他們財政支持。對於這一點,儘管程度不同,那些受了洗禮的皇帝堅持基督教必須放在首位。儘管帝國兩大宗教之間的鬥爭主要表現為學術爭端而非武裝衝突,然而小規模的暴力事件卻早已在帝國蔓延開來。
利用亂局攫取權力的提奧多西利用亂局攫取權力的提奧多西
公元383年,在位不過8年的原西帝國皇帝格拉提安,就在的內戰中被不列顛僭帝馬格努斯·馬克西姆斯打敗後殺死。此後,整個西部帝國也被一分為二,不列顛--高盧--西班牙被馬克西姆斯控制。義大利本土則在名義上歸屬格拉提安年僅12歲的弟弟——瓦倫提尼安二世。這一僵持局面維持了四年,直到馬克西姆斯野心壯大,企圖在387年入侵義大利為止。
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
相比之下,東部帝國雖在亞德里亞堡之戰失去了皇帝瓦倫斯,但權力真空卻被格拉提安委任的狄奧多西共治皇帝所攫取。此後,該家族在領地廣闊的東帝國,延續了大半個世紀。
提奧多西在馬其頓行省的戰鬥提奧多西在馬其頓行省的戰鬥
狄奧多西並非當世名將。在380年春季,狄奧多西在馬其頓與哥特首領弗里迪蓋倫的繼承者的一次正面對抗中,遭遇挫敗。格拉提安令其悍將,羅馬化法蘭克人保托和阿波伽斯特率領一支強軍增援東部。東帝國才將哥特人逐出馬其頓。
西部權力上層的內斗 讓東部有了可乘之機西部權力上層的內斗 讓東部有了可乘之機
即使如此,當兩年後雙方達成最後的和約時,哥特人還是以同盟的身份。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帝國土地。就連皇帝的御用文人提米斯提烏斯也不得不承認:想要徹底消滅哥特人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哥特人與狄奧多西的戰鬥哥特人與狄奧多西的戰鬥
不過狄奧多西的軍事能力也不是完全沒有亮點。
在馬其頓的敗局中,狄奧多西利用戰利品引誘哥特人,得以全師而退。在公元388年的內戰中,狄奧多西先發制人,打亂了西部馬克西姆斯的戰略部署,並利用其內部的叛亂,一舉致對方於死地。
在軍事上,狄奧多西雖然依賴愛將斯提里科和哥特首領阿拉里克,但他本身整頓軍備和提拔人才的能力卻也可圈可點,在亞德里亞堡慘敗之後,迅速恢復了東部軍隊的建制和戰力。
在馬克西姆斯敗亡後,提奧多西名義上把瓦倫提尼安二世扶上西部帝座,但卻以後者年幼的藉口,將實權下降於法蘭克將領阿波伽斯特手中。後者曾是格拉提安派遣至東部援助提奧多西抗擊哥特人的大將,此後一直留在東部,與皇帝相交甚篤。通過阿波伽斯特,提奧多西等於間接控制了西帝國的方方面面。
坐擁君士坦丁堡的東帝國坐擁君士坦丁堡的東帝國
抓住一名哥特戰俘的羅馬士兵抓住一名哥特戰俘的羅馬士兵
儘管如此,間接控制仍然不是掌控西部的最好途徑。我們可以想像,提奧多西一定如君士坦丁那樣渴望讓自己的意志直接行使於整個羅馬世界,只不過礙於名譽而無法下手。幸運的是,西帝國此後發生的動亂給了他實現夢想的契機。
由於權臣阿波伽斯特把控了西部所有朝政大權,日漸成長的小皇帝無疑越來越無法容忍以上安排。瓦倫提尼安二世在公元392年,下旨剝奪法蘭克人的軍權,但後者卻以撕碎旨意的粗暴行為表示了他對小皇帝的蔑視。
當時的教會史學家曾提到瓦倫提尼安二世與阿波伽斯特之間爆發過劇烈衝突。在一次例行爭吵之後,皇帝無法克制自己的脾氣,直接拿起一把劍刺向將軍,最後才被制止。這些舉動迅速加快了兩者之間的對立,就在事發生不久後的5月15日,瓦倫提尼安被發現死於自己位於高盧維埃納的寓所內。這位曾向阿里烏派顯示過偏愛的皇帝,在支持基督徒的同時,延續了鎮壓羅馬多神教信徒的政策。這使得皇帝與元老們之間的緊張形勢不斷加劇。
我們不知道他究竟是自殺還是被人謀害,但可以肯定此事成為東部干預西部的最好藉口。
當東部皇帝狄奧多西聽說了瓦倫提尼安的死訊時,大元帥,西部帝國實際的掌權者阿波加斯特派使者通知狄奧多西,宣稱小皇帝是自殺身亡的。
駐守在邊境的西帝國軍團士兵駐守在邊境的西帝國軍團士兵
這個夏天,東西兩半帝國之間關係不斷繃緊。阿波加斯特試圖派信使與狄奧多西溝通,但他們只得到了東部帝國禁衛軍長官魯菲努斯的接見。從魯菲努斯得到的回應對阿波加斯特毫無幫助。在很大程度上由於他的妻子加拉相信她的兄弟是被謀害的,因而狄奧多西懷疑起瓦倫提尼安二世的死因。
尤吉尼厄斯發行的銀幣尤吉尼厄斯發行的銀幣
此外,對於阿波加斯特而言,儘管他的伯父李奇梅爾斯是東部帝國的一位騎兵統帥。他在東部帝國的宮廷中缺乏幫他說情的朋友。看樣子狄奧多西無論如何都要以阿波加斯特為敵,這位法蘭克人決定先發制人。
這一年的8月22日,阿波加斯特將西部帝國宮廷修辭學家弗拉維斯·尤吉尼厄斯擁立為帝。這位傀儡皇帝德高望重,比起阿波加斯特來更適合成為皇帝。他的背後有西部帝國禁衛軍長官大尼科馬科斯·弗拉維尼魯斯(Nicomachus Flavianus the Elder)和許多信奉古典宗教的元老們的支持。然而有些元老,特別是西馬庫斯對這一舉動感到不安。
登基之後,尤吉尼厄斯將幾位異教徒元老置於西部政府的要害職位上。另外,他承認了異教復興運動的合法地位並重修了例如勝利女神祭壇和維納斯羅馬神廟這樣一些異教遺蹟。這樣一系列動作遭到聖安布羅斯的猛烈抨擊,並且他與狂熱的基督徒皇帝狄奧多西之間的關係惡化。
作為一位基督徒,狄奧多西對發生在尤吉尼厄斯統治下的異教復興感到悲傷和憤怒。再加上瓦倫提尼安的死這一問題的處理從沒讓他滿意。最重要的是,那位修辭學家皇帝解除了狄奧多西把西部帝國交付給瓦倫提尼安時留下的所有高級官員的職務,這使得狄奧多西一世失去了對西半部的控制。
當一夥西部大使到達君士坦丁堡要求東部皇帝承認尤吉尼厄斯為共治皇帝時,儘管帶來了禮物和模糊的承諾,狄奧多西不置可否。最終,在393年1月宣布他兩歲的兒子霍諾里烏斯為西部皇帝後,狄奧多西已經決心統一羅馬帝國。

戰爭準備

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裡,狄奧多西積極秣馬厲兵。東部帝國軍隊主力自亞得里亞堡戰役自主帥瓦倫斯皇帝以下幾乎全體官兵陣亡以來,就一蹶不振。重整任務主要落在斯提里科和提馬修斯兩位將軍的肩上。他們通過徵兵和訓練成功使軍隊恢復了戰鬥力。

 與此同時,狄奧多西的另一位幕僚宦官歐特羅皮厄斯,被派出去徵詢一位住在埃及利科波利斯的基督徒僧侶的意見。根據克勞迪安和沙卓門對這次會面的記載,這位老僧侶預言狄奧多西將取得一場代價巨大卻具有決定性的勝利。
394年5月,東方軍向西部開拔進軍。這支重組的軍團擁有包括兩萬哥特同盟軍和來自敘利亞的軍隊。狄奧多西自己統率全軍,其他指揮官是他自己的將領斯提里科和提馬修斯,哥特人酋長阿拉里克, 還有一位高加索伊比利亞人伊比利亞的巴奇里斯。
軍團穿越了潘諾尼亞和毫無防範的尤里安阿爾卑斯山脈,狄奧多西和他的部下一定對阿爾卑斯山天險的毫無守備感到疑惑。這是因為阿波加斯特基於對抗篡位者高盧的馬格努斯·馬克西姆斯的經驗,認為集中軍隊保衛義大利是最好的選擇,阿爾卑斯山的防禦就被放棄了。阿波加斯特軍主要由法蘭克人和高盧羅馬人組成,此外還有哥特輔助軍。
西帝國的精銳騎兵部隊西帝國的精銳騎兵部隊
埋伏的西帝國軍隊埋伏的西帝國軍隊
多虧了阿波加斯特集中兵力的戰略,東部軍隊才得以順利通過阿爾卑斯山脈順冷河河谷而下,矛頭直指阿奎萊亞。九月初,當代的維帕瓦河附近,東方軍在這個狹窄而多山的區域遭遇了駐紮在克勞斯特納·伊利里亞阿爾卑斯要塞的嚴陣以待的西羅馬軍隊。戰役打響了。

戰役經過

在作戰之前,尤吉尼厄斯和阿波加斯特把一尊朱庇特的雕像奉於戰場之上,並把赫拉克勒斯的肖像作為軍隊的保護神,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喚起士兵對過去羅馬勝利的回憶。昔日的那些將士們總是把自己寄托在那些舊神身上,然而,那樣的時代永遠過去了。
阿波伽斯特的西部 充滿了異教特色阿波伽斯特的西部 充滿了異教特色
尤吉尼厄斯對勝利充滿信心,親自來到一處高地上觀戰,並下令在戰鬥結束後不得私自殺死提奧多西。
在戰役的第一天(394年9月5日),那些老神看樣子顯示出了更強大的力量。提奧多西首先讓擔任騎兵軍官的哥特人蓋納斯,發起騎兵衝鋒。阿拉里克等人指揮的其他哥特同盟軍,則緊隨其後。這些士兵都是東部大軍中最具戰鬥力的部分,提奧多西顯然是想乘軍隊士氣正旺時,依靠己方騎兵精銳去撕開對方的陣線。餘下的東部野戰軍團,則伴隨騎兵與哥特的步伐,依次前進。
東帝國的哥特騎兵與西帝國的騎兵交戰東帝國的哥特騎兵與西帝國的騎兵交戰
然而,戰場形勢卻遠比他預想得要糟糕。儘管哥特人奮力搏殺,也不乏與西羅馬士兵同歸於盡的英勇事跡,但他們卻還是被嚴陣以待的西部軍隊擊敗。潰兵的後撤導致己方戰線的脫節。西部的軍團就從這一側的斷裂處,蜂擁而入。當時的情況萬分危急,以至於來自高加索伊比利亞的喬治亞將軍巴庫里烏斯,奮不顧身地率本部人馬前往堵住缺口。一直到他最後戰死,才終於頂住敵人的反撲勢頭。雙方之間的慘烈廝殺,一直持續到黃昏才告一段落。
不過,狄奧多西對於哥特士兵的消耗,也可能是借刀殺人之計。在當天,有數千名哥特人戰死沙場。
東帝國發起的騎兵衝鋒 最終被對手的步兵陣線所遏制東帝國發起的騎兵衝鋒 最終被對手的步兵陣線所遏制
這一天結束時,尤吉尼厄斯慶祝了軍隊的成功防禦,而阿波加斯特則派出了一支兩千人的分遣隊阻斷了狄奧多西軍身後的山路。然而,西部帝國政局不穩,伏兵指揮官阿比提奧早已受到過狄奧多西的調略。
順勢發起反撲的西帝國步兵順勢發起反撲的西帝國步兵
在一個無眠之夜後,狄奧多西收到這樣的訊息:阿波加斯特派去埋伏在河谷的部隊準備叛變到他們這一邊來,只要皇帝賜予自己及其部屬足夠顯赫的職務,他們就反水站到東部一方作戰。這個好訊息使他振奮起來。
如此重要的利好訊息足以讓提奧多西欣喜若狂。他的回覆如此急切,以至於因一時找不到墨水和紙張,就把獎勵給變節者的職位名稱刻在了桌子上,讓使者帶回他的軍營。不過,狄奧多西擔心這兩千人的軍隊是詐降,於是,命令他們駐紮在原地不動。
西帝國步兵在第二天的逆風中 慘遭重擊西帝國步兵在第二天的逆風中 慘遭重擊
在第一天戰鬥中損失慘重的哥特同盟軍在第一天戰鬥中損失慘重的哥特同盟軍
第二天(394年9月6日),東方軍再一次發動了攻擊。此時,戰場上下起了暴風雨,有些故事宣稱風暴是身為基督徒的狄奧多西祈禱來的。在上帝的庇佑下,塵雲被強風颳到西部軍隊的臉上,使他們睜不開眼睛。這些故事甚至宣稱連西部軍隊射出的箭也被強風颳回來了。
由於這不合時宜之風的襲擊,狄奧多西趁勢發起猛攻,阿波加斯特的戰線崩潰了。狄奧多西取得了那位埃及僧侶所預言的勝利。

戰役結果


依靠順風優勢 東帝國步兵終於擊破了數量占優的對手依靠順風優勢 東帝國步兵終於擊破了數量占優的對手
在這種情況下,西部軍隊終於再無力抵抗對方隨後發起的近身攻勢。位於兩軍接觸正面的前排士兵,幾乎立即就被殺死。殿後者也因轉頭潰逃而遭到己方和敵方雙重的衝撞和踐踏。阿爾卑斯的山雪被殺戮染紅,冷河的冰面甚至因鮮血的熱量而冒出蒸氣。
整個西部大軍幾乎全軍盡沒,少數倖存者也因意識到自己不可避免的失敗命運,拋下武器向征服者投降。甚至有部分頭腦靈活的見風使舵之徒,調頭向西部僭帝所在的山上跑來。他們用最初準備抓獲提奧多西的枷鎖,反過來套在禁衛軍長官大尼科馬科斯·弗拉維尼魯斯身上。這位原本信心滿滿的西部統帥,就這樣被當做投名狀,押解到東部皇帝面前。
戰役之後,尤吉尼厄斯被抓獲並送到皇帝的面前。狄奧多西對他的哀求置若罔聞,並下令將他斬首。而阿波加斯特逃到了深山之中,但在幾天的逃亡之後,他發覺難以逃過追捕,於是自己結束了生命。
西帝國的殘軍在拘捕了自己的領袖後 大量向東帝國投降西帝國的殘軍在拘捕了自己的領袖後 大量向東帝國投降

戰役影響

對於狄奧多西,這是一場決定性的勝利。然而對於那些元老們,這是一次災難性的失敗。西方諸省很快便向狄奧多西投降,羅馬帝國再一次卻是最後一次統一了。
兩年後 阿拉里克的哥特人就攻入了雅典兩年後 阿拉里克的哥特人就攻入了雅典
更重要的是,對基督教化的最後一次阻撓最終失敗了。西部帝國的教會命運隨之塵埃落定。是役的意義可以與米爾維安大橋戰役相提並論,因為這不僅僅是一次內戰的勝利,更是基督教的勝利——羅馬這些信奉異教的菁英再也不可能對基督教構成任何嚴重的威脅,到了晚古時代,他們甚至成為教皇忠實的子民了。
然而,這次戰役也加速了西部軍隊崩潰的速度。軍團這一名詞在西部幾乎失去了它的意義。由於訓練以及裝備的整體下滑和這次戰役的失敗嚴重地削弱了西方軍。—要知道,西部軍團抵抗蠻族入侵的任務要比東部繁重得多。羅馬軍人素質的下降意味著不得不雇用更多蠻族僱傭兵(也就是所謂的輔助軍團),這些人被證明並不可靠,甚至性好背叛。
該戰役也是一個由步兵軍隊轉型為騎兵軍隊的轉折點,以騎兵為主的軍隊組織一直延續到中世紀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