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的動因研究

冷戰後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的動因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推翻薩達姆政權
  • 外文名:伊拉克戰爭
  • 時間:2003年3月20日至今
  • 地點:中東伊拉克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韓慶娜著
導師
熊志勇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關係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外交學院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軍事行動 美國對外政策 國家安全 國家利益
館藏號
E712
館藏目錄
2009\E712\1

中文摘要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蘇聯敵人不復存在,美國的核心安全問題得到解決。然而,美國並沒有放棄在國際關係中使用武力。與冷戰時期相比,美國對外軍事行動在數量上和範圍上都有所擴展,這與其全球戰略密切相關。根據變化了的國際環境,美國分別推出“世界新秩序”、“參與和擴展”和“布希主義”全球戰略。在這些戰略思想的指導下,三任美國政府對待聯合國和國際合作的態度不盡相同,在對外用兵上也有不同的指導原則。 在美國政府看來,冷戰的結束並沒有自動生成一個和平時代:地區衝突取代世界大戰成為國際政治的顯著特徵;傳統的軍事對抗讓位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和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給國家安全構成新的挑戰;長期掩蓋在兩極體制下的民族矛盾與種族衝突爆發開來,人道主義災難日益突出。冷戰結束後,“單一威脅”已經被“複雜多變”的挑戰所取代,美國必須採取一切措施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作為當今超級大國,美國還要承擔起超越國界的全球責任。 在應對這些威脅與挑戰時,美國往往具有更深層次的利益訴求和戰略考慮。本論文通過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三個案例,分別檢驗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的經濟利益動因、人道主義動因和國家安全動因。以此發現,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為了捍衛中東的石油利益實施了“準單邊主義”行動;在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為了在巴爾幹的戰略利益不惜違反聯合國決議、主導北約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大規模的空襲行動;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為了推翻薩達姆政權把“先發制人”戰略付諸實施,將武力運用和“單邊主義”發揮到了極致。 總而言之,冷戰後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的開展與它的全球戰略、當代國際政治大環境和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現實需求都密不可分。從根本上,美國對外軍事行動都是服務於它的全球戰略;從客觀上,冷戰後的國際政治為美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主觀上,美國具有採取軍事行動的現實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