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斜街

我們都習慣管那一帶叫冰窖廠。這是籠而統之的叫法,這種叫法,包括著冰窖廠胡同、冰窖斜街和冰窖廠國小三個地方。冰窖廠胡同,是圍繞著冰窖廠國小轉了一圈的環行胡同,冰窖斜街是由大江胡同開始,往珠市口大街偏南斜出去的一條斜胡同。

位於正陽門大街東側的冰窖胡同,早在明嘉靖《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里,已有記載。清光緒《京師坊巷志稿》中,也有冰窖胡同的記載,但這裡的冰窖胡同指的卻是冰窖斜街。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在冰窖胡同這一條目的後面,接著有這樣的注釋:“有乾泰寺,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唐縣、漳州、浙甌、建寧平鎮諸會館。”乾泰寺就在冰窖斜街的南口,連著珠市口大街,而那些會館都在這條斜街上。並且,在冰窖胡同這一條目的後面,《京師坊巷志稿》中還特意標出“冰窖廠”,以示區別於冰窖斜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窖斜街
  • 別名:冰窖廠胡同
  • 歷史記載:大清《會典》在“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條目中存有記載
發展變化
從這些胡同名稱微妙的變化之中,我們就會發現,明朝這裡就有了冰窖廠,那是專門在冬天從附近金魚池裡鑿出冰,運到這裡儲藏,到夏天再挖出來賣,是當年北京城的一座天然的大冷庫。那時的冰窖有土窖和磚窖之分,磚窖是用磚砌成,窖頂有筒子瓦覆蓋;土窖就是挖一個坑,沒有頂子,上面用蘆席或稻草蓋上,再糊上一層泥,草草完事。冰窖廠是土窖,卻很大,放一尺五大的冰塊,照樣能夠存放幾萬塊。這裡的老人告訴我:現在的冰窖廠國小有多大,當年的冰窖就有多大。填上了大坑,蓋起了樓,國小的圍牆就是沿著冰窖廠那大坑的外沿建起來的。
有了冰窖廠,才有了旁邊的住家,有了周圍的胡同,圍著它包成了一圈,包子似的,冰窖就是包子餡,一戶戶簇擁著它的住家,就成了包子褶兒。而冰窖斜街則是以後在明末清初時候漸漸形成的。因為金魚池在冰窖廠的東邊,珠市口在冰窖廠的西邊,冬季從金魚池往冰窖廠里運冰,當然斜插走近;夏天從冰窖廠往外送冰,往東走,走已經在運冰時斜走出來的路,是輕車熟路;但要往西走到珠市口去,就要再往西南直接斜過去最近,便形成了這條在中間略帶一點兒拐彎的斜街。可以說,這條斜街是運送冰塊的馬車軲轆軋出來的。
小時候,因為這裡離家近,到珠市口電影院(原開明戲院)看電影,我常走的就是這條運送冰塊的馬車碾過的斜街。那時,又有院裡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在冰窖廠國小上學,我常常會到這裡的國小校里玩。因此,對這一帶還算比較熟悉。那時候,夏天在大街上能夠看見運凍的排子車,我們常常撿塊碎磚頭,悄悄地跟在車後面,用磚頭砸下點兒小冰塊吃,叫作“冰核兒”。當然,那些冰塊不再是從冰窖廠里拉出的。1937年,北京有了第一家製冰廠,天然冰就被淘汰了,冰窖廠成為了一個只可遙想當年的地名了。
不久前,我前後兩次舊地重遊,主要是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冰窖胡同里有這樣一副門聯:地連珠市口,人在玉壺心。確實不錯,將冰窯廠和緊連著的珠市口兩個地名,巧妙地嵌在了一起。仔細想想,以前去過那裡無數次,從來沒有注意有這樣的一副門聯,也許是年齡小,不懂而疏忽了,便決心找找這副對聯去。
兩次將冰窖胡同和冰窖斜街都整整轉了一圈,也沒有找到這副門聯。因為要修建前門東側到兩廣大街的南北大馬路,南邊的出口處正在冰窖廠一帶,這裡的拆遷很紅火,速度也很快。第一次來的時候,乾泰寺還在。第二次來,已經被拆除一空。冰窖廠國小前的房子也拆得差不多了。或許,這副門聯就在這一片倒塌的瓦礫之中?
只有冰窖斜街的東半段,槐樹陰涼下,久經滄海似的,處變不驚,還顯得寧靜,多少還保存著清末民初時候冰窖斜街的一點影子。路南的12號院兩扇木門破舊得有年頭了,但有一副門聯尚還算清晰,多少讓我有些喜出望外,因為這是轉了兩次,在冰窖廠一帶發現的唯一現存的門聯了。我站在那裡仔細端詳,由於門上安了一個“重點防火院”的塑膠牌,把門聯下聯的頭兩個字擋住了,怎么猜也猜不出是兩個什麼字。這時,走過來一位買菜回家的老太太,看我在那裡望著她家大門頗費猜疑,好心地對我說:我回家給你找把鉗子去,把這個牌子給卸下來,你不就看見裡邊的字了嗎?不一會兒,她還真的拿來一把鉗子,幫我一起起出兩個釘子,把牌子卸下來一角,看見了後面藏著的字,這副門聯算是全了:吉占有五福,慶集恆三多。不用問,這是一家叫作吉慶的店鋪。民國時期,冰窖斜街或私家居住,或開店做買賣,商人居多。一問,老太太果然說是,但再問是什麼店鋪,她搖頭了。
冰窖廠胡同、冰窖斜街,都是因冰窖而得名的胡同。鑿冰窖貯,古已有之。冰窖,就是貯藏天然冰塊的地方。過去人們既無空調,更無冰櫃,夏日炎炎時,只能靠冬日存貯在冰窖里的天然冰塊降溫解暑。
冰窖有官冰窖、府弟冰窖、商民冰窖三種,分為“磚窖”、“土窖”兩類。大清《會典》在“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條目中記載:“凡納冰,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景山西門外窖六,藏冰五萬四千塊,德勝門外窖三,藏冰四萬塊;正陽門外土窖二,藏冰六萬塊,以供公廨……設暑湯之用”。《會典》此處所提之冰窖,正是北京城最著名的幾大官冰窖:景山西門的冰窖,即現在北海公園東門外雪池胡同的雪池冰窖,所藏冰塊采自太液池;德勝門外冰窖,是位於德勝門西河沿北面、冰窖口胡同的冰窖,冰塊取自護城河;正陽門外的土窖,則是冰窖廠國小的冰窖,所藏冰塊取自金魚池。
常言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每到三九,天寒地凍,冰窖便開始忙活起來。貯冰先要打冰,冰塊大小,據工部定章:官冰一尺五寸見方,私冰則三尺長,二尺五六寸寬,比官冰幾乎大一倍。打冰時,人們按所需尺寸用冰鑹打成冰塊,然後拖到岸邊,運到冰窖。等到來年立夏時節啟窖,人們再把冰塊抬出來,送到皇宮或王府、商家。
在北京城的幾大冰窖中,雪池冰窖的歷史最悠久。作為皇家御用冰窖,雪池冰窖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到1979年停用,總計貯冰406年。現在,沿陟山門街西行,再向北拐到雪池胡同,仍可見青瓦覆頂的冰窖遺存,灰色的磚牆上掛有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
老北京城,以冰窖命名的胡同街巷很多。除了冰窖廠胡同、冰窖斜街和德勝門外的冰窖口胡同外,還有幾條曾經也含“冰窖”二字的胡同,為避免重名,在1965年地名改革時,被改為它名。像位於阜成門北順街東側、平安里西大街南面的冰窖胡同,改成了冰潔胡同;位於東直門外斜街西北面的冰窖口,改成了西香河園;位於白米斜街和前海南沿之間的冰窖胡同,改成了白米北巷。
如今,不少以冰窖命名的胡同已經消逝,冰窖更是早已遠離了人們的生活。在冬日的寒風中,我站在冰窖廠胡同,望著眼前已夷為平地的冰窖廠國小空空蕩蕩的院落,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遙遠的哥本哈根以及那裡正在熱議的“低碳”、“減排”等熱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