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禮俗

冬至禮俗

二十四節氣中,冬至處於農曆十一月,時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之後,白天又逐漸變長。冬至,也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的到來。所以,自古至今,禮俗眾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冬至禮俗
  • 節日時間:農曆十一月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中國
  • 節日起源:二十四節氣
  • 節日活動:測日影、添線、飛灰、履長
節日起源,各地習俗,

節日起源

祭祀。冬至日祭祀,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祭天,二是祭祖。最早記載祭天的 《周禮·春官·宗伯下》說:冬至日,大司樂要在地上的圜丘(天然圓形的山上)奏樂,演奏六次,則天神降,可以禮神。之所以在“圜丘”上祭祀,是因為“圜丘”象徵天圓。具體的祭天儀式記載最詳的是 《東京夢華錄》。冬至祭祖之俗,最早出現在東漢的《四民月令》一書中,據該書記載說,是日,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也記載說:冬至日,要更易新衣,備辦飲食,祭祀先祖。明清時代,冬至祭祀更加盛行,嘉靖《江陰縣誌》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於中堂,設拜奠,其儀並依元旦。”

各地習俗

絕事·拜賀
“絕事”,就是斷絕一切事情,把冬至作為一個息事寧人的特殊日子對待。《呂氏春秋》:“日短至,陰陽爭,諸生盪,君子齋戒,處必?(遮蔽)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行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主張君子要在冬至日齋戒,禁絕各種欲望,身心安定,達到身寧事靜,以待陰陽的轉化。古人認為,冬至是死而復生的關鍵點,因此,冬至絕事、安身靜體便是模擬死亡,以待回歸。這是古老農事信仰的反應。
數九·獻鞋襪
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也是由寒冷變暖的轉折時期,因此,自古以來,就有從冬至起數九個九即八十一天的風俗,謂之 “數九”。數九風俗,最早見於《荊楚歲時記》一書,講南朝“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所以,“數九”之俗,意在消磨沉悶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此後,歷代沿之,並產生了類似於 《九九詞》、《九九歌》等歌謠。明朝時,還流行過木板年畫《九九消寒圖》。早在漢朝時,就流行冬至日兒媳婦向公婆獻鞋襪的風俗,《中華古今注》:“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獻姑舅。”此後,歷朝承之,直到清末,此俗還盛行於北方,光緒《荊州府志》記載:“襪之獻姑舅,儀如北地。”那么,為什麼在冬至日兒媳要向公婆獻鞋襪呢?曹植在其《冬至獻襪履表》中說:“國家冬至,獻履貢襪,以迎福踐長。”原來,貢獻鞋襪是為了“迎福踐長”,以圖祓厄迎福,生命得以長久。
另外
冬至日還有測日影、添線、飛灰、履長等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