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書懷

《冬夜書懷》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詩先以冬夜環境和自我形象的描繪為渲染,再於其中推出漢朝顏駟不遇於時,終身為郎官的故事,進行點化,寄寓自己一生不遇的感慨。全詩境寒人寂,讀來卻但覺聲色俱烈,鬱積難平。此詩抒發了作者仕途不得意的苦悶,渲染了冬夜肅殺的景物和淒清的環境,襯托出作者蕭索遲暮的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冬夜書懷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王維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冬夜書懷
冬宵寒且永,夜漏宮中發1
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2
麗服映頹顏,朱燈照華發。
漢家方尚少3,顧影慚朝謁。

作品注釋

詞語注釋

1、永,長。夜漏:漏,漏壺,古計時器。壺有浮箭,上刻符號表時間,晝夜凡百刻,在晝謂之晝漏,入夜謂之夜漏。意為夜間的時刻。此處夜漏是指報更的鼓聲,即漏鼓。
2、靄:霜霧迷茫的樣子。澄,澄清明朗的樣子。
3、尚少:用漢代顏駟不遇的典故。據《漢武故事》載,漢武帝嘗至郎署,見郎官顏駟 “須鬢皓白,衣服不整”。武帝問他:“何時為郎?”答道:“以文帝時為郎。”武帝又問為什麼“老而不遇”。他回答說:“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後因以“郎潛白首為郎”慨嘆雖有才能而至老不遇。謂老於郎署,喻為官久不升遷。

白話譯文

冬天夜晚冷又長,宮中傳出更鼓響。
白草茫茫蒙濃霜,木葉蕭疏冷月朗。
華服映我衰頹容,紅燈照我白髮蒼。
正當朝廷尚年少,上朝不禁顧影傷。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天寶元年(742年)前後。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作為張九齡起用之人,因而在政治上受到壓抑,眼見年華流逝,老之將至,卻依然位居人下,而那些投靠李林甫的年輕無行文人卻青雲直上,心中不勝感慨,而作此詩。

作品鑑賞

本詩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肅殺襯托自己途失意的蕭索。又以麗服、朱燈與頹顏、華發的對比,表現詩人無奈的遲暮心情。
不是真寫自己老邁無用,顧影自慚,而是寫自己不受重用,與執政者的心意相左。王維早在天寶十一年即為吏部郎中,而至天寶末,轉為給事中,官階並未升遷。據《舊唐書·李垣傳》:“楊國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於外。”當時,被排擠出朝廷的有“尚書十數公”,而同時啟用了一批歸附於楊國忠的年輕人。王維雖未外調,但給事中是諫官,在楊國忠一手遮天的極權統治下,可謂無言可進,無言可采。詩人的孤獨與苦悶之情,只能在詩中作委婉的流露。
天寶年問,李林甫和楊國忠先後當政,王維對這兩個反動腐朽的政治集團都有所認識,不願同流合污,但既然在朝為官,也不能不與其敷衍周旋。詩人內心極其苦悶,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在這首詩中,他嘆老嗟卑,慚愧無用,卻隱隱地流露出對當朝援引朋黨、年少競進的不滿。詩從他人值省中起筆,寫寒夜漫長,漏滴聲聲,宮外草白霜凝,木衰月清。這蕭條冷寂的冬夜景色,更加強了詩人的遲暮之感。五六句自繪其形,麗服與衰顏、朱燈與華發相互映照,對比鮮明。言簡韻促,寓慨深沉。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