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干涉法

共振干涉法,英文全稱Called the resonant interfering method,是一種學術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振干涉法
  • 外文名:Called the resonant interfering method
  • 類型:學術方法
  • 正文:調整儀器使系統處於工作狀態等
方法類型,使用方法,

方法類型

學術方法

使用方法

1、調整儀器使系統處於最佳工作狀態(1)旋鬆發射換能器S 固定環上的固緊螺絲,使S 的端面與卡尺游標滑動方向垂直後再旋緊,將S 移近S ,旋鬆S 的固緊螺絲,調S ,使其端面平行S 的端面在旋緊,兩端面嚴格平行。(2)調整低頻信號發生器輸出諧振頻率 連好儀器後,調整低頻信號發生器輸出的正弦幅度,同時調整接收端的示波器,使示波器螢幕上有適當的訊號幅度,然後移動遊標卡尺尋找訊號幅度最強的位置,找到後,調節信號的輸出頻率,使示波器上地 訊號幅度最大,再用微調旋鈕微調輸出頻率,是示波器上有更大的訊號幅度,此時信號發生器輸出的頻率值即為本系統地 諧振頻率 。為了精確,可以重複幾次。2、駐波法(共振干涉法)測波長和波速(1)根據原理圖連線好儀器,示波器上接通道1,測量前移動游標,將S 從一端緩慢移向另一端,並來回幾次,觀察示波器上的訊號幅度的變化,了解波的干涉現象。(2)測量,S 與S 之間的距離從近到遠,選擇一個示波器上的訊號幅度最大處(駐波的波腹)為起點(游標的讀數為5cm左右即可),記下S 的位置,緩慢移動S ,依次記下每次訊號幅度最多時S 的位置(駐波的波腹)x ,x ,…,x ,共12個值,見原始數據。(3)實驗中要記下實驗室的溫度t(取實驗開始時的室溫與實驗結束時的室溫的平均值),見原始數據,我記了結束時的溫度,由於溫度基本沒有變化,所以對結果的影響不會很大,可以忽略。3、相位比較法測波長(1)在上面實驗儀器的基礎上,再在信號發生器輸出接線柱上再增加一根導線,接到示波器的X輸入,將示波器X掃描旋鈕旋至“外接”,將通道1關閉,通道2打開。(2)調節示波器使屏上出現李薩如圖,緩慢的增加S 與S 之間的距離(即改變兩輸入波的相位差)。(3)同樣記錄之間的距離,選擇一個示波器上的李薩如圖為直線處為起點,記下S 的位置,緩慢移動S ,依次記下每次出現與剛開始同樣李薩如圖時S 的位置x ,x ,…,x ,共10個值,見原始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