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村(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胥嶺鄉六都村)

六都村(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胥嶺鄉六都村)

在縣城北面10來里,屬胥嶺鄉,原名善和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都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 安徽
  • 地理位置: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胥嶺鄉
六都村,六都村歷史,如今的六都,

六都村

在縣城北面10來里,屬胥嶺鄉,原名善和里。建村於唐,為程姓世居之地。史載東晉時新安太守程元潭,傳至15世程仲繁時,任戶部尚書,“攜子令匪拒黃巢,始居祁北善和”。
村莊座北朝南,背山面水。三山環抱,正北竇山,恰如靠背,托住村莊。村前有水叫和溪,西入東出,環村前緩緩流過。青山綠水,相依相伴,風光如畫,村景絕美,有著名的“和溪十景”:竇峰五桂、綠袍萬松、日山曉晴、月山晚霽、和溪桃浪、珠浦板橋、報慈古柏、傍雲修竹、梧岡書院、蘭峰文筆。過去村頭有水口林,古木參天,惜已不存。如今村口尚有一棵桂花古樹,濃蔭如蓋,蒼老遒勁,讓人依稀可見往日的盛況。

六都村歷史

悠久,文風昌盛,歷代文人墨客輩出,高官顯宦不少。尤其是南宋時,村中出了祁門歷史上唯一的狀元,就是武狀元程鳴鳳,他被朝廷外派在廣東、四川、廣西為官,政績顯赫。為表彰其功績,徽州知府魏克愚專門在祁門縣城豎了狀元牌坊,顯赫一時。明中葉是六都村的鼎盛時期,村里中進士者有程泰、程宏、程昊、程杲、程昌等5人。其中程昌曾“致仕在家”,徽州知府及祁門士紳皆來拜謁,求政問難,以其一言而定奪,乃至縣城至六都的鄉道,車水馬龍,轎來轎往,好不熱鬧,“小小祁門縣,大大六都村”褒獎之語由此而來。
村中古蹟眾多,進村處有座“和溪橋”,此橋始建於明弘治7年(1494),清同治元年(1862)傾圮,同治4年重建,如今古風依然,小橋流水,情趣盎然。橋頭屹立著憲伯坊,為旌表程昌所建。此坊是祁門縣絕無僅有的上等著名牌坊,古樸雄偉,4柱3間3層,外向正中上層鐫有“大憲伯”3字,兩側上中兩層嵌有鏤空浮雕,鐫有龍鳳花鳥圖案,精美無比。古橋古坊緊密相連,未及進村,便讓人感受到村子的悠久文化底蘊。
六都村最多的古蹟是祠堂,歷史上村中有18座祠堂。如此眾多的祠堂匯聚一村,實為少見,人稱“祠堂村”,現存還有6座。最著名的祠堂是承恩堂,建於明初,原名永安堂,後因明代穆宗二弟朱璽賜書“承恩”而改名。占地近2畝,6柱5間,棟宇宏偉,石柱雕梁,氣勢巍峨。原祠內匾額眾多,有曾國藩、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國民黨元老柏文蔚于右任等親書匾額數十塊,惜均被毀。祠前有卵石廣場,照壁迎立,拾階而上,兩側是一對相峙的石獅,氣度不凡。石獅昂頭少髻,是典型的明代產物,在徽州的石雕中很少見。
六都村還是一個牌坊村,史書上記載,六都村的牌坊曾有15座之多,其中功德坊10座,貞節坊4座,門樓坊1座,人稱“牌坊林”。其中著名的有黃門坊、鐘秀坊、世科坊、方伯坊、經魁坊、繡衣坊、會亞魁坊、參政坊、節孝坊等,如今多數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憲伯坊、桂林坊和世美坊三座了。桂林坊也為門樓式石坊,因村人程文於桂花盛開時中鄉試而得名。坊上刻有“丁酉舉人山東新泰縣教諭程文”等字樣,牌坊高約5米,寬3米許。惜因年代久遠,坍塌嚴重,亟待修葺。世美坊座落於村前和溪河旁,建於清道光年間,為磚砌牌坊,如今是六都村進出的總大門。

如今的六都

,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建築,那斑駁的磚牆、精美的徽派“三雕”,讓人仿佛走在過去的年代裡,悠悠歲月,風情無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