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雙墩漢墓

六安雙墩漢墓

雙墩漢墓位於安徽六安市三十鋪鎮雙墩村境內,為並列兩座大墓,此外還有三座陪葬墓。在陪葬墓現場遺留中發現了盜掘器皿和工具,經過盜墓工具的分析證明車馬坑曾在唐代被盜。這是安徽境內第一次發現諸侯王陵,而且是目前發現的古墓中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個。該墓葬封土巨大,這座古墓坐西朝東,墓室長方,呈中字形,全長達45米,其中墓坑長17米、寬12米,墓口距墓底深10米,墓室內為“黃腸題湊”木結構,保存較好。這種結構是西漢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目前這類墓葬僅在北京、河北石家莊、江蘇揚州、湖南長沙等地有發現,均為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我省屬首次發現。考古人員在主墓室外圍發現了一周用方木構成的儲藏室,被分隔成不同的小區,用以放置不同的陪葬品,內有約20件大型銅壺,這些銅壺採用了錯金銀等技術,並在其上刻有“共府第六”、“共府第十”等文字。同時考古人員還發掘出了木俑、木車、木馬以及模印有“六安飤丞”字樣的封泥等文物。按照西漢時期“士死如士生”的說法,墓室中所存放陪葬品的種類、位置以及數量對研究墓主人身份、地位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社會制度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漢墓結構,墓室藏品,價值,保護工作,概況,探因,出路,

漢墓結構

該墓葬封土巨大,這座古墓坐西朝東,墓室長方,呈中字形,全長達45米,其中墓坑長17米、寬12米,墓口距墓底深10米,墓室內為“黃腸題湊”木結構,保存較好。這種結構是西漢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目前這類墓葬僅在北京、河北石家莊、江蘇揚州、湖南長沙等地有發現,均為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我省屬首次發現。考古人員在主墓室外圍發現了一周用方木構成的儲藏室,被分隔成不同的小區,用以放置不同的陪葬品,內有約20件大型銅壺,這些銅壺採用了錯金銀等技術,並在其上刻有“共府第六”、“共府第十”等文字。同時考古人員還發掘出了木俑、木車、木馬以及模印有“六安飤丞”字樣的封泥等文物。按照西漢時期“士死如士生”的說法,墓室中所存放陪葬品的種類、位置以及數量對研究墓主人身份、地位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社會制度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外部外部

墓室藏品

該墓室早在唐代就被盜掘過。目前在墓葬封土的西側發現了3座並列的小型西漢墓,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鼎、壺、罐、鍅、灶、五銖錢等;在墓葬西南面發現了車馬坑(為陪葬坑),坑中殘存8匹馬的殘骸和4架車的殘跡。考古人員在這裡還發掘了100餘件銅車馬飾件及車的殘片,同時,在墓穴的東北還發現了一殘坑,坑內殘存有鉛質模型小車馬器。
史書記載的“六安國”是個什麼樣子,王陵在何處,一直是個謎。目前該漢墓出土文物上的銘文,和《史記》、《漢書》上記載的第一代“六安王”劉慶的記載非常吻合,專家認為,該墓葬的開啟將為“古六安國”找到源頭。

價值

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六安市雙墩一號漢墓正式開棺。這表明漢墓考古發掘工作已進入揭開墓葬、全面清理文物階段。據介紹,雙墩漢墓有可能是六安國始封王劉慶(共王)的陵墓,其對研究六安國的歷史和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工藝技術、墓葬制度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出土器具出土器具

保護工作

概況

作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安徽六安王漢墓堪比著名的馬王堆漢墓,備受海內外關注,高鐵項目建設也為保護區文物“讓道”。但時隔三年多,耗費4000萬元繞道的高鐵早已通車,而六安王漢墓原址保護卻停滯不前,成了“爛尾”工程。  據安徽省文物部門介紹,在2006年合肥至武漢高速鐵路建設中,安徽省考古隊在六安市雙墩村發現並列兩座西漢大墓。隨後考古人員對雙墩一號漢墓搶救性發掘。經考證,墓主為西漢六安國第一代諸侯王劉慶,墓地15平方公里範圍內為西漢六安國王陵區。隨後,六安王漢墓被評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並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速鐵路工程為此向南改道107米。
然而,自發掘結束到現在三年多了,高鐵改道之後早已經通車運營,六安王漢墓及王陵區的原址保護工程卻陷入停頓,現狀令人“慘不忍睹”。
發掘現場發掘現場

探因

三原因致保護工程陷困境
六安王漢墓原址保護工程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三個:規劃欠缺、資金不足、體制不順。
作為當時雙墩一號漢墓考古發掘的領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汪景輝說,保護工程之所以進展緩慢,首先是因為王陵墓地的保護規劃編制遲遲未能出台,耽誤了整個工程後續進度。
除了規劃欠缺外,另一個原因是財力不足,有關方面在文物保護的投入上認識不一致。汪景輝等專家認為,要對西漢六安王陵實施大規模原址保護,應該由地方政府牽頭成立一個專門的管理班子或保護機構,配備專人和設備,制定整體實施方案,掌控工程進度,協調溝通各部門。“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根本沒有明確的管理體系,有問題要層層打報告,還不知道誰能拍板,基層文管人員有心也使不上勁。”

出路

保護關鍵在地方政府真正重視
“不管是什麼原因,重點文物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關鍵還在於地方政府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汪景輝說。
有關專家表示,當六安王一號漢墓發掘成果引起海內外關注後,地方政府才提出對其原址保護,並制定了“一館三園一中心”王陵墓地建設與保護計畫,即除了在原址建設王陵遺址博物館外,還將在周邊保護區範圍內建設生態園、遊樂園、手工工藝園以及漢文化學術交流研究中心,總投資預估超過2億元。但這個“宏偉計畫”因為投資主體不明確,三年之後仍是一個“畫餅”。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六安王漢墓原址保護就是個‘燙手山芋’。”六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黃道甫表示,當初就“不該原址保護”。
談到如何補救六安王陵保護區的建設,六安市文物管理局局長鬍援認為,除了地方財政支持外,應尋求國家有關方面的支持。據悉,目前六安市文物局正積極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獲得經費支持。同時,王陵墓地的保護規劃已委託北京建工學院編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