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天中節

六么令·天中節

六么令·天中節是北宋大詩人蘇軾寫的一首詞。蘇軾作為“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的大家,“落筆皆超逸絕塵”,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然而,少見評析的《六么令.天中節》,實乃有關“端午節”之佳作,(“天中節”乃端午節之別稱。)此篇與蘇軾其他的那些“豪放”或“婉約”之作大有不同,仔細讀來,意蘊深遠,別具一格,令人讚嘆。蘇軾一生坎坷,几上幾下,最後客死異鄉,與屈原不無有一些相似之處。全詞上片“述今”之端午節民間活動諸況,下片追敘“湘纍”人生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六么令·天中節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東坡樂府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六么令·天中節(宋·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纍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注釋譯文

先看上片“述今”:“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民間認為五月為“惡月”、“毒月”,瘟疫流行,毒蟲滋生,因此要採取各種方法避邪祛毒。舊時人們用綾羅布帛等製成小虎形,縫綴兒童臂上,認為可以避惡消災。“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民俗,將青翠的艾葉懸於堂中,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以僻邪驅瘴,有驅魔祛鬼之神效。“紙鳶”又稱風箏。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香飄十里”,既有“粽葉”的清香,也有“粽子”裡面的各色餡料之美味。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恰逢雨天,當人們得知打撈賢臣屈大夫時,湖面上的小舟再次匯集,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句意:江面上龍舟競發,彼此吶喊助威,還有一些人在江邊悲壯地大聲吟誦屈原的《離騷》!
再看下片“懷古”:“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感嘆:有所感觸而嘆息。楚懷王:羋姓,熊氏,名槐。昏聵:比喻不明事理,頭腦糊塗,不明是非。悲戚:悲痛哀傷。秦吞楚:公元前223年戰國楚國被秦國滅掉。“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異客:作客他鄉的人。這裡是指屈原已經遠離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垂涕:哭泣。淫淫:流淚不止。鬢白知幾許:兩鬢如霜,知道有多少嗎?“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朝夕:猶言從早到晚一整天。新亭對泣: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從早哭到晚。“淚竭”,猶“淚乾”、“淚盡”爾。“陵陽處”,屈原的第二次被流放,最後到了陵陽。“汨羅江渚,湘纍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江渚:江邊。湘纍:屈原。屈原是赴湘水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稱之為湘纍。“斷腸句”:當主要指《九歌》。

作品鑑賞

全詞藝術特色,至少有六點值得推介:
一是詠今嘆古,在上片極力渲染當下“端午”諸種盛況,卻重在下片“感懷”,“借古”而“啟今”也。
二是動靜結合, “纏臂”、 “紙鳶舞”、“香飄”、“對酒”、“ 爭渡”、“ 吶喊”、“ 憑弔”、 “誦君賦”、“ 吞楚”、“ 垂涕”、 “對泣”等是為“動”,“ 虎符”、“粽葉”、“ 艾蒲”、“ 青翠”、“新亭”、“ 陵陽”等是為“靜”;動與靜自然轉合,在“動”與“靜”的變化之中,歷史的車輪已經走過千年。
三是明暗結合,明寫屈原,直接抨擊楚王“昏庸”,暗諷時政,鋒芒指北宋王朝,將蘇軾自己的愛恨情仇寓於其間,卻不露痕跡。
四是虛實相間,敘說眼前慶祝端午諸景,是“實”;感懷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為“虛”;“虛”寫屈原,實及自己,慨古人之憂,發今人之嘆。
五是前呼後應,前有“辟邪”之“虎符纏臂”、“艾蒲青翠”,後有“懷王昏聵”、“ 新亭對泣”;似乎舊惡未去,新惡難除。前有“香飄十里”,後有“湘纍已逝”;前有“誦君賦”,後應“斷腸句”。
六是詞中有景,景色如畫,畫裡“有話”。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動的民俗風景畫,撲面而來:童之臂、門之艾、菖蒲之劍、風箏漫舞、對酒當歌、龍舟競發、誦君之賦,哪個不是美輪美奐的圖畫?再看下片,懷王之昏、秦之吞楚、異客垂涕、新亭對泣、汨羅江渚,哪一個不是再現歷史的滄桑?這些詞中之境,如詩如畫,一唱三嘆,色香味俱全,豈非神來之筆?
六么令·天中節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