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祠

公祠:指過去由社會公眾或某個階層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國現有的公祠很多,如蘇公祠、張公祠、韓公祠等-------。都是為祭祀某個名人而修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公祠
  • 地理位置:海口市五公祠東側
  • 著名景點:雙泉
  • 始建於:明朝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祠堂概況,歷史淵源,人物介紹,

祠堂概況

蘇公祠是為紀念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而修建的。這裡有蘇軾留下的
公祠
、洞酌亭的 遺蹟。這是一座園林式庭院,祠堂、綠樹、鮮錯落有致,溪澗曲徑,泉水呆咚。蘇公祠的左側是面積近10畝的瓊園,園內有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軒等東坡遺蹟。浮粟泉旁一堵粉牆嵌著一快石碑,石碑上刻著“浮粟泉”三個大字,碑前清涼的泉水注滿了上下兩口方井。相傳這是蘇東坡在此發現的。泉水純淨,清澈透亮,味道甘爽。盛夏泉水,十幾年不見水垢,用它泡茶,香醇無比,素有“海南第一泉”美稱。現在井中泉水仍清澈見底,但已不見泉水噴涌。
在浮粟泉的上方,是粟泉亭和洗心軒,據說,這二者是因蘇東坡的一道貌岸然詩而分別由明朝翁汝遇和清朝葉汝蘭興建的。

歷史淵源

蘇公祠,系崇祀蘇軾及其子蘇過而建。清順治、乾隆、光緒年間曾多次重修。蘇公祠正廳原放有蘇軾及其子蘇過和學生羌唐佐(進士、瓊山人)的牌位,廳堂圓柱掛有楹聯:“ 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此聯原為朱潮1915年主持重修時所撰,文革中被砸毀,近年由廣東美院教授麥華三重書復原。

人物介紹

蘇軾我國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從36歲起,就開始過貶謫的生活。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他第一次出判杭州,44歲時再貶黃州。1085年宋憲宗時,司馬光為相,一度奉召回朝。章敦為相時,蘇軾因堅持他的見解,被貶廣東惠州。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再次被貶海南島昌化軍(貶所在今儋州市中和鎮)。宋徽宗就位,1100年召還蘇軾,次年途經常州病卒。
蘇軾被貶昌化軍時,攜來幼子蘇過。他從徐聞遞角場渡海,曾借寓金粟庵客房10多天,3年後北返時又路過此地暫住幾天,前後共住20多天。南宋時,為紀念他曾在此住過,題名為“東坡讀書處”。元代曾在此地開設“東坡書院”,經幾百年變遷遺蹟尚在,現在蘇公祠東側門尚有“東坡書院”橫匾字跡。
今天的蘇公祠就坐落在原東坡書院舊址內。蘇公祠現在正廳還陳列著蘇文忠公石刻平面像一座,以及蘇軾當年手書的《行香子》、《臨江仙》詞二首,詞書開秀,十分惹人注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