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球場

公共球場

對公眾開放的球場。常指高爾夫球場,也有籃球、足球等。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來到中國的那天起,高爾夫球場走的就是奢華的路線——優越的地理環境,百里挑一的草種,國際頂尖的設計師,豪華的會所。高爾夫以其高昂的收費,成為中產階級的專利運動。在國內,一場18洞的球普通消費為800元,如果只打9洞,則需500元。這樣的價格大約是國內普通白領3天的工資。高爾夫的誘惑讓人難以抵擋,高爾夫的感覺讓人心曠神怡,高爾夫的價格卻讓人有些望而卻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球場
  • 常指:高爾夫球場
  • 類別:球場
  • 特點:公共
高爾夫,簡介,美國高爾夫歷史,我國狀況,通往公共球場的捷徑,尋找打折契機,避開周末在其他時候打球,球比三家,選擇套售服務,購買年票,我國公共球場發展狀況,落地之初:兩個月收入打一場球,逐步發展:問題多多政府干涉,走進大眾:需要大量公眾球場,學者:期待更多公立球場,呼喚公共球場,亞太各國高爾夫歷史不同,公共球場勢在必行,

高爾夫

簡介

高爾夫(GOLF=Green(綠色)+Oxygen(氧氣)+Light(陽光)+Foot(散步))是接近大自然,享受新鮮空氣和明媚陽光的代名詞。對於高爾夫運動的發燒友們說,頭頂的陽光,腳下的綠地,輕輕一揮球桿帶來的快感,足以消除一星期來工作的疲勞。
高爾夫球運動是在陽光、綠地、湖泊為主調的場地上開展的一種集運動、休閒、健身、娛樂和社交等為一體的體育活動。高爾夫球運動自14世紀在蘇格蘭起源以來,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世界各地早已盛行。在已開發國家,無論是總統、皇室人士等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深愛這項運動。1755年,在英國蘇格蘭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高爾夫俱樂部——“皇家高爾夫俱樂部”,即現在的“聖安德魯斯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250年後,500萬人口的蘇格蘭已經擁有500座球場。從1860年舉辦首屆英國公開賽算起,現代高爾夫球運動歷經145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現代體育運動中發展最快的項目之一。今天,全世界已有32000家球場分布在119個國家,並且有0.57億高爾夫人口。(球場分布:美國占59%、歐洲占19%、亞洲占12%、其他占10%) 。
公共球場公共球場

美國高爾夫歷史

美國的高爾夫球已經有幾百年歷史,服務更成熟,價格也更接近大眾。更令高爾夫運動普及到民眾的是公眾球場。在美國,面向大眾的公共球場的收費較低。高爾夫早已突破“貴族運動”的概念,2600萬高爾夫參與者擁有2萬個球場,有80%是粗放化管理的公眾高爾夫球場。周末在一個鎮級的高爾夫球場打18洞的一場球需要36美元,在公共球場打同樣的一場球則需要40美元,大約是美國白領將近半天的收入。但在平時,在公眾球場打球的消費只需10到20美元一場,收費最低的只要8美元一場。美國的很多高爾夫球場對老年和少年練習者都有特別優惠。有時候,在某些特殊日子,折扣會很大,比如父親節、母親節、六一國際兒童節等。此外,一些俱樂部會在某些日子對特殊的客戶優惠,比如對老人或孩子進行優惠。許多人會選擇這些特別時刻去玩高爾夫。某些俱樂部也會在自己的成立日對練習者給予優惠。並且,越來越多的俱樂部提供家庭套餐項目。在南卡羅來那的海濱城市梅爾海灘,成百上千的高爾夫俱樂部為家庭提供服務。在成年人進行練習的同時,兒童可以享受打折甚至免費的練習。通常,這種服務沒有所謂尖峰時段。

我國狀況

在我國,公共高爾夫球場僅有深圳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一家。總投資3500萬元人民幣的龍崗球場2002年12月正式開始營業。球場占地面積1000畝,球道長度6888碼,是按照18洞72桿的國際標準建造的。照政府部門的要求,公眾球場的消費價格應該定位在大眾化的水平。在深圳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包括果嶺費,平時打一場高爾夫球的價格在380元左右,節假日為530元,平均價格控制在450元以內,僅相當於一般高爾夫球場收費的30%左右。

通往公共球場的捷徑

顯而易見,找到公共球場就意味著可以在享受高爾夫帶來的快感同時省下不少銀子。只是,僧多粥少,目前我國公共球場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眾多高爾夫球迷的需求。幸而,我們找到了一些通往“公共球場”的終南捷徑:

尋找打折契機

在大型的高爾夫球場,價格通常會相對穩定,打折機會較少。而在國內一些中等規模大小的高爾夫球場,則經常會出台一些打折的舉措。
註冊加入一個高爾夫團體,您通常可以享受漂亮的打折。在上海、大連等地,如果您參加“高爾夫旅遊”團體,您可以享受到低於平常價格的高爾夫球比賽。當然,加入一個團體更讓人心動的事是您可以遇到很多志同道合者。

避開周末在其他時候打球

每個高爾夫球迷都想在周六早上過把癮,打上一場高爾夫球。然而,從省錢角度考慮,周六打球非常不划算。按照價值規律,周末屬於最昂貴的消費時間。選擇周末打一場球,高爾夫球場果嶺費、球童費、照明費、租賃費、桿、鞋、傘、存包、加起來費用至少過千元。在不同的球場,每周的不同時間和每天的不同時段收費都不一樣。周末以外的日子去練習打高爾夫球,價格會便宜不少。通常,國內的高爾夫球場周一停開。如果選擇在周二、周三、周四去打一場球,則會比周末打同樣一場球節省300元錢。
公共球場 圓石灘高爾夫球場公共球場 圓石灘高爾夫球場

球比三家

“如果您不屬於任何一個俱樂部,您可以花些時間到本地區的各個高爾夫球場去轉轉。不少大城市網站都會在信息欄列出高爾夫球場的資料。”北京高爾夫球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應該考慮驅車前往球場所需的油費或過路費等。您可能享受到高爾夫球場給的幾十元打折價,但如果需要多花上百元的過路費、過橋費和油費才能跑個來回,那就得不償失了。

選擇套售服務

在休閒度假之際,您可以利用一種名為“套售”的服務。”在一些觀光旅遊區,會有不少旅館達成契約的高爾夫俱樂部會為您解饞。俱樂部會根據您選擇的旅館,給予您優惠的服務。在離開家之前,記得與當地商會、旅館門房或者遊覽區的前台服務人員進行聯繫,知道哪些旅館和高爾夫俱樂部有配套服務。

購買年票

“很多高爾夫球場會出售年票。購買年票後,您練習的次數越多,事實上為您省下的錢越多。”北京高爾夫球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高爾夫俱樂部可以提前收到您幾個月或一年的練習費用,而您可以省下一筆不菲的開銷,這其實是一種雙贏的做法。”
有時候,高爾夫俱樂部會出售的月票或季票,如果您能趕上這樣的時候,也可以省下不少錢。當然,這也看您訓練的頻率。練習頻率越高的發燒友,省得越多。
對於越來越多的高爾夫球迷來說,公共球場是一塊魂牽夢繞的綠洲。儘管高爾夫公共球場現在對於絕大多數球迷而言,享受真正意義的公共球場還是一個夢想,一個奢望,然而,只要多留心,“公共球場”或許就在您身邊。

我國公共球場發展狀況

自從高爾夫落戶中國以來,有關這項運動的看法就褒貶不一。時至今日,雖然高爾夫已經被大多數人所認識,但在人們的心目中,高爾夫依舊有兩副面孔:一是精英色彩的體育項目,大家談論的是泰格·伍茲、維傑·辛格和米克爾森。另一面則是侵占耕地、破壞環境的洪水猛獸,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是權錢交易的場所,是炫耀財富的舞台。或許,只有高爾夫真正走進大眾的生活,它才能消除人們“談高色變”的陰影,對於中國的高爾夫來說,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落地之初:兩個月收入打一場球

中國內地的高爾夫最早出現在1984年。1984年6月,戴耀宗從香港到中山,他回憶說,當時內地還處於比較封閉的狀態,過海關時,現金不能多帶,物品必須申報,連手錶是什麼牌子的都要交代。
那一年,內地有3家球場正在加緊建設,它們是珠海國際、北京國際和深圳高爾夫。8月,中山溫泉成為內地第一家開始營業的大陸球會,29歲的戴耀宗擔任總經理。
對於當初在中山球場打球的消費,小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崔志強還記憶猶新:“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打一場球要人民幣100多元,但是我那個時候大學畢業工作兩年,每個月的工資是54.5元,這個工資在當時並不算低,但是打一場球對於我來說,仍舊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逐步發展:問題多多政府干涉

從1984年至今,高爾夫在中國受到歡迎的程度與遭到的抵制是同樣強烈的,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系盧元鎮教授說:“高爾夫在西方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而中國只有二十多年,在這個被濃縮的過程里,高爾夫很容易被當成經濟過熱、貪大求洋的代名詞。我們有文化差異帶來的偏見,有意識形態上的牴觸,也有因社會腐敗而產生的對它的怪罪。”
在政府的干涉下,高爾夫球場的土地、用水等價格都不菲,球場為了經營生存,只能提高價格,這樣一來,高爾夫就成了“有錢人的遊戲”。《亞洲華爾街日報》曾經發表一篇文章描述“中國特色的高爾夫”,文章說:“10年前,中國僅有4個高爾夫球會,而現在已接近 200個。但是,高爾夫球在中國似乎演化成了一個與其他國家截然不同的遊戲。在其他國家,對個人風度的重視絕不亞於得分。如果高爾夫球像一句玩笑所說的, ‘本來是一場絕佳的散步,可惜被攪亂了’。攪亂它的通常是社會中那些所謂的有錢人,他們只知道在球場上彰顯身份,建立商務聯繫。高爾夫球在中國是有錢人的運動,但卻不是高尚運動。”

走進大眾:需要大量公眾球場

2002年11月開業的深圳龍崗球場是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以公共球場為口號的,在眾多球場把會員銷售當作主要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龍崗球場希望能以更便宜的價格吸引更多的散客。幾年以前,時任中國高爾夫協會秘書長的崔志強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修建公共球場是保證中國高爾夫發展的基礎,“美國的高爾夫之所以普及,就是因為他們有大量的公眾球場,在公眾球場打一場球只需要7美元,龍崗的公眾球場一場是200元錢,這和唱卡拉OK價錢差不多,如果大學生都有能力打,他們今後就不會對高爾夫抱有偏見,就不會害怕高爾夫”。

學者:期待更多公立球場

與北京體育大學的李今亮副教授取得聯繫的時候,他剛剛從有“世界高爾夫故鄉”之稱的蘇格蘭聖安德魯斯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學習高級裁判課程歸來。“我的住處就在老球場的旁邊,每個星期天,這裡都對市民和遊客免費開放,誰都可以在這個舉辦全英公開賽的場地上散步。”
而在中國,這根本無法想像。李今亮說,從世界範圍看,除了英國的情況較為特殊,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其實也沒有多少普通老百姓去打高爾夫。英國之所以平民化,除了這項運動本身在當地的傳統和淵源,以及地多人少的分配情況,很關鍵的一點是,英國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極為適合開展高爾夫。“由於靠海,土地種莊稼並不合適,但卻正好很適合高爾夫球場所用草種的生長。加上氣候等自然因素,在那裡球場基本不需要怎么維護,一個球場裡專門的維護工人也很少。他們的維護費用和我們比起來要低很多很多。”
於是,蘇格蘭出現了很多公立球場,即不屬於個人投資,由政府建設的沒有贏利目的的球場。這種高爾夫球場的設計很簡單,沒有豪華的附屬設施和會所,收取的費用也相當低廉。純粹的商業性球場,在蘇格蘭所有的高爾夫球場中只占約10%,而這一比例在中國卻幾乎是100%。目前中國的高爾夫設施都是面向高端市場,價格貴得嚇人,這就一下子豎起了一道無形的牆,把大眾和青少年擋在門外,而後者,恰恰是日後中國高爾夫發展的主力軍。
“在我看來,以當前國內的狀況,能有更多的中產階級走進高爾夫球場,就已經很不錯了。”李今亮稱。

呼喚公共球場

呼喚公共球場——訪亞太區高爾夫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托馬斯·李
倘若想真正使高爾夫在亞太地區得到普及,必須為普通民眾興建高爾夫球場

亞太各國高爾夫歷史不同

GOLFWEEK:亞太地區的高爾夫運動歷史十分悠久,跟英國有很深的淵源,是嗎?
托馬斯·李:確實。在亞太地區,那些早期英屬殖民地國家是最早開展這項運動的。印度加爾各答皇室高爾夫俱樂部是除英國以外,世界上最早的高爾夫俱樂部,有超過150年的歷史。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緬甸等前英屬殖民地國家,也都擁有一段很長的高爾夫歷史。日本雖然不曾是英屬殖民地,但是通過英國商人,高爾夫才得以引入該國,同樣擁有超過100年的高爾夫歷史。
GOLFWEEK:您對馬來西亞比較熟悉,那么您覺得馬來西亞高爾夫的發展歷史對中國有什麼可借鑑的地方嗎?
托馬斯·李:我覺得沒有。因為高爾夫運動在馬來西亞和中國的發展歷史完全不同。
GOLFWEEK:目前,亞太地區各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情況如何?
托馬斯·李:現在日本有2500個左右球場,然後就是澳大利亞有1600個球場排在第二,剩下的亞太區國家所擁有的球場都不會超過400個左右。日本的球手數量也最多,有1300萬。從球場和球手的比例來說,印度人均擁有高爾夫球場的數量很小,紐西蘭人均擁有高爾夫球場的數量最大。而對於高爾夫運動來說,韓國是相當擁擠的國家,僅200個高爾夫球場,竟有350萬高爾夫球手!
GOLFWEEK:那您了解中國的情況嗎?
托馬斯·李:據我所知,中國擁有大約306個高爾夫球場,包括正在興建的。可以說,中國人均擁有高爾夫球場的數量仍然是很少的,就這一點來看,中國高爾夫未來的發展潛力很大。近年來,中國的高爾夫事業發展速度十分驚人。1990年,當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參加亞洲賽的時候,北京僅有4個高爾夫球場,上海的情況也是如此。但在過去十年間,高爾夫球場像雨後春筍般在中國各地湧現。
GOLFWEEK:在亞太國家,高爾夫運動的普及遇到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托馬斯·李:由於高爾夫運動的發展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受商業利益的驅使,高爾夫變成了商業與旅遊的一部分。很多人雄心勃勃地興建昂貴的球場,這種現象隨處可見。可是,當高爾夫運動的發展受到商業利益的驅使,而非出於對運動本身的熱愛的時候,結果往往令人失望,投資回報比起其它用途的土地開發來說,是比較不樂觀的。在我的國家,馬來西亞,許多高爾夫球場實際上是虧損的。

公共球場勢在必行

GOLFWEEK:很多人認為,高爾夫是有錢人的運動,您怎么看?
托馬斯·李:在亞太地區,很少高爾夫俱樂部會遵照高爾夫運動的傳統,選擇那些為高爾夫運動獻身的真正球手成為會員,也只有很少的俱樂部為初學者而設。高爾夫已經變成一項商人、政界精英和富有的旅遊者從事的迷人而昂貴的運動。其實,高爾夫成為有錢人的運動,與這項運動的傳統宗旨是背道而馳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高額會員費和球場費用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希望未來高爾夫運動能被推廣到社會各階層。
GOLFWEEK:那么,如何才能推廣這項運動呢?
托馬斯·李:我認為,如果要高爾夫運動真正在亞太地區得到發展與普及,發展商與政府必須尋求一條廉價興建與維護高爾夫球場的途徑。在從事高爾夫運動相對便宜的國家,俱樂部的會所只有一些基本設施,球手們可以帶上自己的球包或用自己的手推車,從而省去一大筆租用球場球車和球童的費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