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2年

公元842年;唐會昌二年;南詔天啟三年;日本承和九年;渤海國鹹和十二年。本年發生了回紇慍沒斯率眾降唐、仇土良誣告李德裕減禁軍衣糧、吐蕃內亂等歷史紀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842年
  • 時間:壬戌年(狗年)
  • 事件:石雄大破回紇烏介可汗
  • 類型:時間記事
歷史紀事,文化紀事,過世人物,

歷史紀事

回紇慍沒斯率眾降唐
開成五年(八四0),回紇被黠戛斯攻滅。可汗兄弟溫沒斯及其宰相赤心、仆固,特勒那頡啜各率其眾抵天德(今內蒙烏拉特前旗東北)塞下,請求內附。會昌元年(八四一)八月,天德軍使田牟、監軍韋仲平欲擊回紇以邀功賞,因奏稱慍沒斯侵逼塞下,請出兵驅逐。武宗命群臣集議,眾皆以為當如田牟奏請,出兵驅逐回紇為宜。宰相李德裕力排眾議,認為回紇助唐,屢立大功,今部落離散,請求內附,當以漢宣帝受降匈奴呼韓邪之例,遣使鎮撫,運糧以賜,不得使田牟等邀功生事。武宗遂許以谷二萬斛賑濟回紇慍沒斯等,並詔河東(今山西太原南)、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北)嚴兵以備。二年三月,慍沒斯以赤心狡黠難知,先派人轉告天德軍使田牟,稱赤心密謀進犯邊塞,遂誘殺赤心及仆固。那頡啜收赤心部落七千帳東奔。四月廿日,慍沒斯率回紇特勒、宰相等二千二百餘人降唐。五月十四日,遣鴻臚卿張賈安撫回紇降眾,以慍沒斯為左金吾大將軍、懷化郡王;其餘酋長各授官爵。賜其部落米五千斛,絹三百匹。慍沒斯率其子弟入朝至京。六月,詔以其部為歸義軍,以慍沒斯為軍使。賜慍沒斯兄弟姓李氏,慍沒斯名李思忠,其弟阿歷支名李思貞、習勿啜名李思義、烏羅思名李思禮。三年二月,詔停歸義軍,以其士卒分隸諸道為騎兵,優給糧賜。三月,河東節度使劉沔上奏,稱歸義軍回紇分隸諸道,不肯從命,已盡誅除。
石雄大破回紇烏介可汗
會昌三年(八四三)正月,回紇烏介可汗率眾侵逼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北),招撫回紇使劉沔遣麟州(今陝西神木北)刺史石雄、都知兵馬使王逢率沙陀、契苾、拓拔部落三千騎襲其牙帳,沔自以大軍繼後。雄至振武,派人轉告太和公主駐車勿動,自城內鑿洞穴十餘,引兵夜出,直攻可汗牙帳。可汗大驚,棄輜重逃走,雄率軍緊迫不捨,十一日,大破烏介可汗於殺胡山(今呼和浩特北),斬萬餘人。可汗受傷,與數百騎逃亡,雄迎太和公主返還。收降回紇部落二萬餘人。廿一日,以石雄為御史大夫、豐州(今內蒙五原南)都防禦使。

文化紀事

仇土良誣告李德裕減禁軍衣糧
武宗信任宰相李德裕,觀軍容使仇士良由此忌恨德裕。會昌二年(八四二)四月,群臣將上武宗尊號,武宗即日將御丹鳳樓宣詔大赦天下。有人預告仇士良:宰相與度支商議,欲減禁軍衣糧及馬匹芻粟,士良遂揚言,稱武宗大赦天下時,神策軍士必于丹鳳樓前喧譁鬧事。德裕聞訊,廿一日,請開延英殿抗訴。武宗得知大怒,即遣中使宣諭左、右神策軍,稱“赦書並無此事,且赦書皆出朕意,非由宰相,爾安得此言!”士良惶愧謝罪。廿三日,群臣始上尊號,赦天下。
張仲武大破回紇那頡啜
會昌二年(八四二)三月,回紇原彰信可汗兄弟慍沒斯誘殺其相赤心、仆固。特勒那頡啜收赤心部落七千帳東奔,至幽州雄武軍(今河北薊縣北)。五月,幽州節度使張仲武遣其弟仲至率兵三萬人出擊,大破那頡啜,其部落七千帳皆降,分配諸道。那頡啜逃亡,被烏介可汗擒殺。
吐蕃內亂
會昌二年(八四二),吐蕃達磨贊普卒。達磨在世時,以佞幸之臣為其國相。達磨卒後無子,佞相立達磨妃林氏兄尚延力之子乞離胡為贊普。乞離胡以佞相與林氏專制朝政,其老臣數十人皆不能參政。首相結都那不滿,見乞離胡不拜,被佞相誅殺,滅其家族,國人憤怒。佞相亦不遣使求唐冊立贊普。吐蕃洛門川(今甘肅武山東南)討擊使論恐熱勇悍多謀,以乞離胡之立無名,遂與青海節度使同盟舉兵,自稱國相,欲誅乞離胡等。論恐熱率兵至渭州(今甘肅隴西東南),遇國相尚思羅,大敗其眾。思羅棄輜重奔於松州(今四川松潘),徵發蘇毗、吐谷渾、羊同等部落兵八萬人,拒抗恐熱。恐熱說降蘇毗等部落,擊殺尚思羅,並其眾合十萬人,自渭川至松州,所過殘滅,屍首枕藉。

過世人物

劉禹錫卒
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一說東都(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七九三)進士及第,登博學鴻詞科,淮南節度使杜佑闢為掌書記。隨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與王叔文結交。順宗即位,轉屯田員外郎,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後,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元和十年(八一五)改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歷諸州刺史,太和二年(八二八),入朝為主客郎中,宰相裴度奏薦禮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度罷相,出為蘇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時白居易亦居東都,二人唱和往來。會昌二年(八四二)七月卒,年七十一歲。劉禹錫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貶逐巴楚時,學習當地民歌俚調創作《竹枝詞》,詞意高妙,風韻天成,對後世詩歌創作有很大影響。其七言律、絕,精闢含蓄,多為傳誦名篇,白居易稱他為“詩豪”。散文不拘一格,長於論說。在政治上反對墨守陳規,主張“稽弊而矯”、“唯變所適”。雖然長期貶逐,但積極進取,意志不衰。有《劉賓客集》傳世。
劉蕡卒
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今北京)人,寶曆二年(八二六)進士及第。太和二年(八二八),策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指斥宦官專權及朝政弊端,主考官畏宦官權勢,判蕡落第,遂終身未仕於朝。令狐楚出任山南西(今陝西漢中)節度使,牛僧孺為山南東(今湖北襄樊)節度使,辟蕡為使府幕僚,以師禮待之。宦官深疾蕡,乃誣以罪。會昌元年貶為柳州司戶參軍,二年(八四二)卒於任。
鄭覃卒
鄭覃,德宗朝宰相鄭珣瑜之子,鄭州滎澤(今鄭州西北)人。初以父蔭補弘文館校書郎,累遷刑部郎中。元和十四年(八一九),遷諫議大夫,以直諫聞名。歷御史中丞、京兆尹,太和三年(八二九),召充翰林侍講學士,拜工部侍郎,奏請置五經博士,校定經典,勒石於太學。覃精於經學,與李德裕為至交,系李黨主要成員。七年,德裕拜相,以覃為御史大夫。九年,德裕罷黜,李宗閔入相,貶覃為秘書監。同年十一月,甘露之變失敗,召入禁中草制,拜同平章事。時宦官專權,覃與李石輔政,遏制宦官,朝綱粗立。覃以父蔭入仕,嫉進士浮華,開成(八三六—八四0)初,奏罷進士科,未得允許。後牛黨成員李固言、楊嗣復、李珏入相,覃與其屢爭,是非蜂起。四年五月,罷相,守左僕射。會昌二年(八四二)致仕,五月卒。
吐蕃達磨贊普卒
會昌二年(八四二),吐蕃達磨贊普卒(一說卒於會昌六年)。十二月八日,吐蕃遣論普熱來唐告贊普之喪,武宗命將作少監李璟為弔祭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