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6年

公元666年

公元666年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個時間點。“封禪”泰山。還至曲阜,祀孔子;至亳州,謁老君廟,上尊號“太上玄元皇帝”鑄乾封泉寶,一當十,準備廢除舊錢。

在此年,高麗泉蓋蘇文死,子男生代為莫離支,與弟男建、男產爭權。男生出走,求助於唐。唐命契苾何力等領兵前往,繼又增派李績為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666年
  • 外文名:In the year 666
  • 紀年丙寅年(虎年
  • 朝代紀年:唐乾封元年
歷史紀事,逝世,史籍記載,

歷史紀事

高宗封禪,諸國從駕
麟德三年(六六六),高宗封禪泰山,是為唐朝皇帝首次封禪。高祖謙讓,不許封禪。太宗初憚於勞費,亦不許封禪,之後,貞觀十五年(六四一)、二十一年(六四七)曾兩次詔來年有事於泰山,或因“有星孛於太微”,或因海嘯停止。麟德元年(六六四)七月,高宗詔“三年(六六六)有事於泰山”。二年(六六五),偕武后從東都出發赴泰山。從駕文武兵士及儀仗法物,相繼百里,列營置幕,彌亘郊原。其時大唐威震四方,諸國酋長皆朝會扈從。突厥、于闐、波斯、天竺、罽賓、烏萇、崑崙、倭國、新羅、百濟、高麗酋長及隨從,穹廬氈帳,牛羊駝馬,填候道路。是時連續數年豐收,斗米僅五錢,豆麥不列於市。史稱古來帝王封禪,以此為盛。麟德三年正月一日,封於泰山,三日,禪於社首。武后表請參與奠獻,於是,凡六宮內外命婦奉奠,及祭地祗梁甫,皆以武后為亞獻,越國太妃(太宗妃)燕氏為終獻。
改元乾封
麟德三年(六六六)正月一日至三日,高宗封禪泰山,五日,御朝覲壇,受朝賀,大赦天下,改元乾封
始泛加階爵
麟德三年(六六六)正月,高宗封禪禮畢,廣施特恩。十日,敕文武官三品以上賜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階。乾封以前未有泛階,官員進階,皆以勞考敘進。官員一年一考,六品以下官,四考滿,皆得中中考者,可進一階;其中有一中上考,又進一階;其中有一上下考,可進二階;若兼有下考,可用上考相抵。應入三品、五品者,則待皇帝另下別制以進,無別制則不得進。乾封以後,泛階之制遂立,屢有恩賜。尤以文明(六八四)至證聖(六九五)十餘年間,每歲逢赦,海內九品以上官員即得階勛。虛授無功,以致官員不求考第取進,服緋者(五品官)滿朝皆是。
贈孔子為太師
乾封元年(六六六)正月,高宗東封泰山還十四日,至曲阜,謁孔子廟,追贈孔子為太師,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並免孔子裔孫褒聖侯孔德倫子孫賦役。
上老子尊號
唐以老子李耳為唐祖,皇帝自稱為老子後代,特別尊崇老子。武德七年(六二四)十月,高祖特上終南山謁老子之廟。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太宗敕稱: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稱號宜在佛先。乾封元年(六六六)正月十六日,高宗東封泰山還至亳州(今安徽亳縣),謁老君廟,更上老子尊號為太上玄元皇帝。又令創建祠堂,於廟各置令、丞一員,改老子廟所在地亳州谷陽縣為真源縣(今河南鹿邑),免縣內宗姓租庸調一年。
詔天下諸州置觀寺
高宗兼信佛法,曾為玄奘作《述聖記》。乾封元年(六六六)正月,敕兗州(今山東)置紫雲、仙鶴、萬歲三觀,及封巒、非煙、重輪三寺。又詔天下諸州置觀、寺各一所,各度七人。其在位期間,約有寺院四千所,僧尼六萬人。
鑄“乾封泉寶”錢
唐初行開元通寶錢,其後盜鑄漸起,劣錢充斥。顯慶五年(六六0),高宗令官府以好錢一文買劣錢五文,以收劣錢,但民間以劣錢價太賤,私自藏之,以待官禁之弛。高宗又令以好錢一文換劣錢二文,其弊仍不息。乾封元年(六六六)五月,遂改鑄新錢,名“乾封泉寶”。此乃以年號為名的貨幣,徑一寸,重二銖六。時規定以新錢一文當舊錢十文,新舊並行。由於新錢作價過高,人多收藏舊錢,以致商賈不通,粟帛增價。新錢之文,“乾”字在上,“封”字在左,與開元通寶其文先上後下,次左後右,從上下左右讀之,或從左迴環讀之其義皆通不同,因此,明年正月,詔罷新錢,仍用開元通寶錢,“乾封泉寶”使用不及一年而廢。
封諾曷缽為青海國王
乾封元年(六六六)五月,唐封吐谷渾可汗慕容諾曷缽為青海國王。龍朔三年(六六三),吐蕃滅吐谷渾,占領青海,領土與唐朝領土直接相連,唐在西域、河西、隴右的統治受到威脅,唐廷日益不安,謀以武力迫吐蕃退出所據吐谷渾之地,扶助吐谷渾復國歸故里,成為唐之屏障,遂有此封,以示擊吐蕃,助吐谷渾復國之決心。
義府瀛州饒陽(今河北深縣)人。有文才,貞觀八年(六三四)對策擢第,補門下省典儀。歷官監察御史、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永徽二年(六五一)表請廢王皇后,立武昭儀,得高宗。武后之寵,擢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賜爵廣平縣男。後又進爵為侯,兼太子左、右庶子。顯慶二年(六五七)任中書令,太子賓客,進爵河間郡公。其子亦並列清官,又詔造甲第,榮寵無人能比。後與中書令杜正倫不和,貶普州刺史。四年(六五九),復召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義府貌溫恭,內褊忌,有“笑中刀”、“李貓”之稱。自居權要,恃寵用事,賣官鬻獄,貪冒無厭。其母、妻、子、婿亦多行不法。龍朔三年(六六三),以賣官聚錢、交結占候之人等罪除名,長流嶲州(今四川西昌),其子婿亦獲罪流貶乾封元年大赦,獨長流人不許還,義府憂憤,發疾而卒。自義府流放,朝士常憂懼,恐其復入朝用事,聞其卒,眾心始安。如意元年(六九二),武則天以義府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贈揚州大都督府。長安元年(七0一),又賜其子實封三百戶。睿宗即位,乃詔停。義府曾奏改《氏族志》為《姓氏錄》。有文集三十卷,及《宦遊記》二十卷。
“封禪”泰山
還至曲阜,祀孔子;至亳州,謁老君廟,上尊號“太上玄元皇帝”鑄乾封泉寶,一當十,準備廢除舊錢。
高句麗內亂
高麗泉蓋蘇文死,子男生代為莫離支,與弟男建、男產爭權。男生出走,求助於唐。唐命契苾何力等領兵前往,繼又增派李績為帥。

逝世

乾封元年(六六六),令狐德棻卒,年八十四。德棻宜州華原(今陝西耀縣東南)人。先居敦煌,代為河西右族。博涉文史,早知名。唐高祖入關,任大丞相府記室。武德元年(六一八)轉起居舍人五年年(六二二)遷秘書丞,受詔撰《藝文類聚》。時承喪亂之餘,經籍亡散,德菜請重金購募遺書,置吏繕寫,數年間,群書略備。又言近代已來,多無正史,周隋之事多遺闕,請修之。高祖乃下詔令群臣修魏、梁、齊、陳、隋史,德棻主修周史。貞觀三年(六二九),太宗復詔撰定,德棻總知類會梁、陳、齊、隋諸史。及書成,以德棻議始,賜絹,遷禮部侍郎,兼修國史,賜爵彭陽男。十一年(六三七),修《新禮》成,進爵為子。又撰《氏族志》成。十五年(六四一),轉太子右庶子,因太子承乾敗,免官。後參預改撰《晉書》,同撰十八人,德棻為首,體例多取決之。書成,除秘書少監。永徽元年(六五0),受詔撰律令,復為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常卿、國子祭酒、崇文館學士、進爵為公,階至金紫光祿大夫。國家凡有修撰,德棻無不參預,又監修《五代史志》、《貞觀實錄》及《高宗實錄》。德棻曾言於高宗:王道任德,霸道任刑。夏商周純用德而王,秦專用刑而霸,漢雜用之,魏晉以降,王霸兩失。如欲用之,宜先用王道,然最難行之。又言當今政要,宜薄賦斂少征役。
張昌令卒
昌令,冀州南宮(今河北南宮西北)人。弱冠以文詞知名。初舉進士,考功員外郎王師旦以其文采浮華不實,取之將誘後生仿效而壞文風,拒署入第。後舉進士。貞觀二十一年(六四七),詣闕獻所作《翠微宮頌》,太宗令起草《息兵詔》以試之,俄頃而就,太宗賞之,敕於通事舍人里供奉。尋為崑山道行軍記室,破盧明月、平龜茲,軍事露布,皆其所作。為士稱道。後轉長安尉、出為襄州司戶,又參與北門修撰。乾封元年(六六六)卒,有文集二十卷。

史籍記載

(1)春,正月,戊辰朔,上祀昊天上帝於泰山南。己巳,登泰山,封玉牒,上帝冊藏以玉匱,配帝冊藏以金匱,皆纏以金繩,封以金泥,印以玉璽,藏以石。庚午,降禪於社首,祭皇地祗。上初獻畢,執事者皆趨下。宦者執帷,皇后升壇亞獻,帷皆以錦繡為之;酌酒,實俎豆,登歌,皆用宮人。壬申,上御朝覲壇,受朝賀;赦天下,改元。文武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階。先是階無泛加,皆以勞考敘進,至五品三品,仍奏取進止,至是始有泛階;比及末年,服緋者滿朝矣。
(1)春季,正月,戊辰朔(初一),唐高宗祭祀昊天上帝於泰山南。己巳(初二),登上泰山,親自緘封玉冊,上帝的玉冊放在玉匱里,配帝的玉冊放在金匱里,都纏上金繩子,封上金泥,加蓋玉璽,藏入封禪專用的石匣中。庚午(初三),在泰山下面的社首山祭祀皇地祗。唐高宗第一個獻祭品完了,執事人都退下。太監用手張起帷幔,皇后登壇第二個獻祭品,帷幔和帳幕都用錦銹做成;斟酒、往俎豆中放祭品、登壇唱歌都用宮女。壬申(初五),唐高宗登上朝覲壇,接受朝賀;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號。文武官員三品以上的賜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階。以前沒有普遍加封官階的先例,都是依據勞績的考核依次進升,到了五品、三品官,還要奏請皇帝決定,到這時才開始有普遍加階的事;到了高宗末年,穿紅色衣服的官員已滿朝都是了。
時大赦,惟長流人不聽還,李義府憂憤發病卒。自義府流竄,朝士日憂其復入,及聞其卒,眾心乃安。
當時的大赦,只有長期流放的罪人不許返回,李義府因此憂憤交加,發病而死。自從李義府流放後,朝庭官員無日不擔憂他再回朝廷,直到得知他的死訊,大家才放心。
丙戌,車駕發泰山;辛卯,至曲阜,贈孔子太師,以少牢致祭。癸未,至亳州,謁老君廟,上尊號曰太上玄元皇帝。丁丑,至東都,留六日;甲申,幸合璧宮;夏,四月,甲辰,至京師,謁太廟。
丙戌(十九日),唐高宗從泰山出發;辛卯(二十四日),到達曲阜,贈給孔子太師稱號,並用羊豬祭祀。癸未(疑誤),到達亳州,拜謁老君廟,給老子上尊號為上玄元皇帝。丁丑(疑誤),到達東都洛陽,逗留六天;甲申(疑誤),去合璧宮;夏季,四月,甲辰(初八),到京師長安,拜謁太廟。
(2)庚戌,左侍極兼檢校右相陸敦信老疾辭職,拜大司成,兼左侍極,罷政事。
(2)庚戌(十四日),唐朝左侍極兼檢校右相陸敦信因年老有病請求辭職,任命他為大司成,兼左侍極,免去檢校右相職務。
(3)五月,庚寅,鑄乾封泉寶錢,一當十,俟期年盡廢舊錢。
(3)五月,庚寅(二十五日),唐朝鑄造“乾封泉寶”新錢,以一當十,等一周年後全部廢止舊錢。
(4)高麗泉蓋蘇文卒,長子男生代為莫離支,初知國政,出巡諸城,使其弟男建、男產知留後事。或謂二弟曰:“男生惡二弟之逼,意欲除之,不如先為計。”二弟初未之信。又有告男生者曰:“二弟恐兄還奪其權,欲拒兄不納。”男生潛遣所親往平壤伺之,二弟收掩,得之,乃以王命召男生。男生懼,不敢歸;男建自為莫離支,發兵討之。男生走保別城,使其子獻誠詣闕求救。六月,壬寅,以右驍衛大將軍契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將兵救之;以獻誠為右武衛將軍,使為鄉導。又以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同討高麗。
(4)高麗泉蓋蘇文去世,長子泉男生代任莫離支,初治理國家政事,即出巡各城,指派他弟弟泉男建泉男產留下治理國家政事。有人對他兩個弟弟說:“泉男生厭惡兩個弟弟的逼迫,有意想除掉你們。不如先準備好對付的計策。”兩個弟弟開始不相信這些話。又有人告訴泉男生說:“兩個弟弟怕哥哥回去奪他們的權,打算拒絕哥哥回去。”泉男生秘密派親信去平壤偵察,被兩個弟弟捕獲,於是他們用王命召泉男生返回。泉男生畏懼,不敢回去;泉男建自任莫離支,發兵討伐他。泉男生出走,駐守另外的城邑,派遣他兒子泉獻誠到唐朝求救。六月,壬寅(初七),唐朝任命右驍衛大將軍契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領兵救泉男生;任命泉獻誠為右武衛將軍,擔任嚮導。又任命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共同討伐高麗。
(5)秋,七月,乙丑朔,徙殷王旭輪為豫王。
(5)秋季,七月,乙丑朔(初一),唐朝改封殷王李旭輪為豫王。
以大司憲謙檢校太子左中護劉仁軌為右相。
朝廷任命大司憲兼檢校太子左中護劉仁軌為右相。
初,仁軌為給事中,按畢正義事,李義府怨之,出為青州刺史。會討百濟,仁軌當浮海運糧,時未可行,義府督之,遭風失船,丁夫溺死甚眾,命監察御史袁異式往鞫之。義府謂異式曰:“君能辦事,不憂無官。”異式至,謂仁軌曰:“君與朝廷何人為仇,宜早自為計。”仁軌曰:“仁軌當官不職,國有常刑,公以法斃之,無所逃命。若使遽自引決以快仇人,竊所未甘!”乃具獄以聞。異式將行,仍自掣其鎖。獄上,義府言於上曰:“不斬仁軌,無以謝百姓。”舍人源直心曰:“海風暴起,非人力所及。”上乃命除名,以白衣從軍自效。義府又諷劉仁願使害之,仁願不忍殺。及為大司憲,異式懼,不自安,仁軌瀝觴告之曰:“仁軌若念疇昔之事,有如此觴!”仁軌既知政事,異式尋遷詹事丞;時論紛然;仁軌聞之,遽薦為司元大夫。監察御史杜易簡謂人曰:“斯所謂矯枉過正矣!”
當初,劉仁軌任給事中,因審訊畢正義的事,李義府怨恨他,讓他出任青州刺史。遇上討伐百濟,劉仁軌負責從海上運送糧食,當時不是出海的時機,李義府督促他出海,結果遭遇大風,船被刮翻,丁夫被淹死很多,朝廷命令監察御史袁異式前往審訊劉仁軌。李義府對袁異式說:“你能辦好這件事,不怕沒有官當。”袁異式到達後,對劉仁軌說:“你與朝廷中什麼人有仇恨,應當提前為自己打算。”劉仁軌說:“仁軌當官不稱職,國家有正常的刑罰,您依法將我處死,我沒有什麼可逃避的。假使倉猝自作主張讓我自盡以使仇人高興,我當然不甘心!”袁異式於是結案上報,走時還親自上鎖,怕劉仁軌逃脫。案情上報後,李義府對唐高宗說:“不殺劉仁軌,沒法向百姓謝罪。”舍人源直心說:“海風驟起,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唐高宗於是命令取消劉仁軌的名藉,讓他從平民身份從軍效力。李義府又示意劉仁願將他殺死,劉仁願不忍心這樣做。到了劉仁軌任大司憲,袁異式畏懼,心裡很不安。劉仁軌將酒杯里的酒倒光,對他說:“我劉仁軌如果記著舊日的事情,就像這酒杯一樣!”劉仁軌主持政事後,袁異式不久即升任詹事丞;當時人議論紛紛。劉仁軌聽到後,又立即推薦他擔任司元大夫。監察御史杜易簡對人說:“這就是所謂矯枉過正了。”
(6)八月,辛丑,司元太常伯兼檢校左相竇德玄薨。
(6)八月,辛丑(初八),司元太常伯兼檢校左相竇德玄去世。
(7)初,武士娶相里氏,生男元慶、元爽;又娶楊氏,生三女,長適越王府法曹賀蘭越石,次皇后,次適郭孝慎。士卒,元慶、元爽及士兄子惟良、懷運皆不禮於楊氏,楊氏深銜之。越石、孝慎及孝慎妻並早卒,越石妻生敏之及一女而寡。後既立,楊氏號榮國夫人,越石妻號韓國夫人,惟良自始州長史超遷司衛少卿,懷運自瀛州長史遷淄州刺史,元慶自右衛郎將為宗正少卿,元爽自安州戶曹累遷少府少監。榮國夫人嘗置酒,謂惟良等曰:“頗憶疇昔之事乎?今日之榮貴復何如?”對曰:“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揣分量才,不求貴達,豈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憂懼,不為榮也。”榮國不悅。皇后乃上疏,請出惟良等為遠州刺史,外示謙抑,實惡之也。於是以惟良檢校始州刺史,元慶為龍州刺史,元爽為濠州刺史。元慶至州,以憂卒。元爽坐事流振州而死。
(7)當初,武士娶相里氏,生兒子武元慶武元爽;又娶楊氏,生三個女兒,長女嫁給越王府法曹賀蘭越石,二女兒即皇后武則天,三女兒嫁給郭孝慎。武士死後,武元慶武元爽及武士哥哥的兒子武惟良、武懷運等都不依禮對待楊氏,楊氏對他們懷恨在心。賀蘭越石、郭孝慎及他的妻子都早死,賀蘭越石妻生兒子賀蘭敏之和一個女兒後守寡。武則天立為皇后,楊氏封為榮國夫人,賀蘭越石妻封為韓國夫人,武惟良由始州長史越級提升為司衛少卿,武懷運由瀛州長史提升為淄州刺史,武元慶由右衛郎將任宗正少卿,武元爽安州盧曹連續提升到少府少監。榮國夫人楊氏曾設酒席,對武惟良等說:“還記得從前的事情嗎?今日的榮耀貴顯又如何?”回答說:“我等因是功臣子弟,有幸很早地進入官吏行列,揣度名分衡量才能,不求富貴顯達,沒有想到因皇后的關係,得到朝廷的非分恩寵,日夜憂慮畏懼,不覺得榮耀。”榮國夫人聽後很不高興。皇后武則天於是給唐高宗上書,請求讓武惟良等出任邊遠州的刺史,表面上是謙虛抑制自己的親屬,實際上是憎惡他們。結果任命武惟良為檢校始州刺史,武元慶為龍州刺史,武元爽濠州刺史。武元慶到龍州後,因憂慮得病而死。武元爽因事定罪流放振州而死。
韓國夫人及其女以後故出入禁中,皆得幸於上。韓國尋卒,其女賜號魏國夫人。上欲以魏國為內職,心難後未決,後惡之。會惟良、懷運興諸州刺史詣泰山朝覲,從至京師,惟良等獻食。後密置毒醢中,使魏國食之,暴卒,因歸罪於惟良、懷運,丁未,誅之,改其姓為蝮氏。懷運兄懷亮早卒,其妻善氏尤不禮於榮國,坐惟良等沒入掖庭,榮國令後以他事束棘鞭之,肉盡見骨而死。
韓國夫人和她的女兒因皇后武則天的關係,出入皇宮中,都得到唐高宗的寵愛。韓國夫人不久去世,她女兒被賜號為魏國夫人。唐高宗想讓她擔任宮廷女官,心裡害怕皇后而沒有決定,皇后武則天因此憎惡她。恰好武惟良、武懷運與各州刺史到泰山朝見皇帝,跟隨皇帝回到京師長安。武惟良等進獻食品,皇后武則天秘密將毒藥放入肉醬中,讓魏國夫人吃,食後突然死去,於是歸罪於武惟良、武懷運,丁未(十四日),將他們處死,改他們的姓為蝮氏。武懷運的哥哥武懷亮早死,他的妻子善氏尤其不以禮對待榮國夫人,善氏因武惟良等犯罪被沒入後宮為奴,榮國夫人讓皇后武則天找藉口用成束帶刺的樹枝鞭打她,直到肉爛見骨而死。
(8)九月,龐同善大破高麗兵,泉男生帥眾與同善合。詔以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
(8)九月,龐同善大敗高麗兵,泉男生率領部眾與龐同善會合。唐高宗下詔,任命泉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
(9)戊子,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廣平宣公劉祥道薨,子齊賢嗣。齊賢為人方正,上甚重之,為晉州司馬。將軍史興宗嘗從上獵苑中,因言晉州產佳鷂,劉齊賢今為司馬,請使捕之。上曰:“劉齊賢豈捕鷂者邪!卿何以此待之!”
(9)戊子(二十五日),以金紫光祿大夫退休的廣平宣公劉祥道去世,兒子劉齊賢繼承爵位。劉齊賢為人正直,唐高宗很器重他,任為晉州司馬。將軍史興宗曾隨從唐高宗在苑中打獵,於是說到晉州出產好鷂,劉齊賢現任該州司馬,請命令他捕鷂。唐高宗說:“劉齊賢難道是捕鷂的人嗎?你為何這樣看待他!”
(10)冬,十二月,己酉,以李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以司列少常伯安陸郝處俊副之,以擊高麗。龐同善、契何力並為遼東道行軍副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如故;其水陸諸軍總管並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並受處分。河北諸州租賦悉詣遼東給軍用。待封,孝恪之子也。
(10)冬季,十二月,己丑(疑誤),唐朝任命李世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司列少常伯安陸人赦處俊為副大總管,以進攻高麗。龐同善、契何力同為遼東道行軍逼大總管並仍兼安撫大使;水陸諸軍總管和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都受李世指揮。河北各州縣租賦全部送遼東供軍用郭待封郭孝恪的兒子。
欲與其婿京兆杜懷恭偕行,以求勛效。懷恭辭以貧,贍之;復辭以無奴馬,又瞻之。懷恭辭窮,乃亡匿岐陽山中,謂人曰:“公欲以我立法耳。”聞之,流涕曰:“杜郎疏放,此或有之。”乃止。
李世想讓他女婿京兆人杜懷恭同行,以便建立功勳。杜懷恭以家貧為理由推辭,李世答應供給他;又以無奴僕馬匹為理由推辭,李世又答應供給他。杜懷恭無話可說,便躲進岐陽山中,對人說:“李公想把我作為施法的靶子。”李世聽說後,流淚說:“杜郎散漫不知拘束,這是有可能的。”便沒有再要求他同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