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5年

公元625年

武德八年,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求婚。

基本介紹

紀年,年表,大事,

紀年

乙酉年(雞年
武德八年
新羅建福四十二年

年表

武德八年(六二五)四月,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派遣使節入唐求婚。高祖與裴矩商討此事。裴矩主張結好西突厥,“遠交而近攻”,答應其請婚要求。唐高祖遂派高平王李道立出使西突厥
突厥大敗唐兵
武德八年(六二五)六月,頡利可汗率突厥軍隊進攻靈州(今寧夏靈武南)。唐高祖以右衛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中書侍郎溫彥博為長史防禦突厥。唐高祖因突厥屢犯唐境,與突厥停用敵國禮(即平等國家之間的禮儀),而改稱詔敕。同年夏天,突厥進攻唐朝的相州等地。代郡都督藺暮與突厥作戰,在新城被突厥擊敗。唐政府派張瑾駐守石嶺,李大亮率軍奔大谷抵抗突厥入侵。高祖為對付突厥再次派遣秦王世民出長安到蒲州屯兵防禦突厥南侵。八月,唐高祖又下詔令安州大都督李靖潞州道出兵,行軍總管任環駐屯太行山,防禦突厥。頡利可汗率領十餘萬大軍大掠朔州(今山西朔縣)。張瑾在太谷與突厥軍隊激戰,唐全軍覆沒,張瑾逃奔李靖,行軍長史溫彥博被突厥俘虜。突厥向其問以唐朝國家的兵糧情況,溫彥博拒絕回答,被突厥押往陰山囚禁。突厥又發兵進犯靈武(今寧夏靈武南),被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擊退。突厥進攻綏州後,頡利可汗派遣使臣向唐請和退兵。
檢校度量衡
武德八年(六二五)九月,唐高祖命太府寺檢查各州的度量衡的輕重大小。唐制規定:長度以北方秬黍中等大的為準,長一黍為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一尺二寸為大尺,十尺為丈。重量也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容一千二百個黍為龠,兩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三斗為大斗,十斗為斛。權衡也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一百黍的重量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三兩為大兩,十六兩為一斤。

大事

(1)春,正月,丙辰,以壽州都督張鎮周為舒州都督。鎮周以舒州本其鄉里,到州,就故宅多市酒肴,召親戚故人,與之酣宴,散發箕踞,如為布衣時,凡十日。既而分贈金帛,泣,與之別,曰:“今日張鎮周猶得與故人歡飲,明日之後,則舒州都督治百姓耳,君民禮隔,不得復為交遊。”自是親戚礦人犯法,一無所縱,境內肅然。
(1)春季,正月,丙辰(二十一日),高祖任命壽州都督張鎮周為舒州都督。張鎮周因舒州本是自己的家鄉,所以在來到舒州以後,便回到往日的住宅中,買來許多酒菜,叫來親戚朋友,與他們盡情宴飲。張鎮周解開頭髮,箕踞而坐,就像他身為平民的時候一樣,總共這樣度過了十天。接著,張鎮周將金銀布帛分別贈送給親戚朋友,哭泣著向他們告別說:“今天我張鎮周還能夠與往日的朋友們歡樂地飲酒,明天以後,我就是治理百姓的舒州都督了,官府與百姓之間的禮法上下懸隔,我就不能夠再與大家交往了。”從這以後,如果親戚朋友觸犯法令,他全不肯縱容。於是,轄境之內,風氣整肅。
(2)丁巳,遣右武衛將軍段德操徇夏州地。
(2)丁巳(二十二日),高祖派遣右武衛將軍段德操奪取夏州地區。
(3)吐谷渾寇疊州。
(3)吐谷渾侵犯疊州。
(4)是月,突厥、吐谷渾各請互市,詔皆許之。先是,中國喪亂,民乏耕牛,至是資於戎狄,雜畜被野。
(4)本月,突厥與吐谷渾分別請求與唐建立貿易關係,高祖都下詔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在此之前,中原地區歷經喪亡禍亂,百姓缺少耕牛。至此,藉助與突厥吐谷渾開展邊疆貿易,中原的各種牲畜又遍布原野了。
(5)夏,四月,乙亥,党項寇渭州。
(5)夏季,四月,乙亥(十二日),党項侵犯渭州。
(6)甲申,上幸縣,校獵於甘谷,營太和宮於終南山;丙戌,還宮。
(6)甲申(二十一日),高祖前往縣,在甘谷設場圍獵,於終南山營建太和宮。丙戌(二十三日),高祖回宮。
(7)西突厥統葉護可汗遣使請婚,上謂裴矩曰:“西突厥道遠,緩急不能相助,今求婚,何如?”對曰:“今北狄方強,為國家今日計,且當遠交而近攻,臣謂宜許其婚以威頡利;俟數年之後,中國完實,足抗北夷,然後徐思其宜。”上從之。遣高平王道立至其國,統葉護大喜。道立,上之從子也。
(7)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派遣使者請求通婚,高祖對裴矩說:“西突厥與我們相距甚為遙遠,一旦發生危急,無法前來援助。現在西突厥請求通婚,應當怎樣對待?”裴矩回答說:“現在北狄正在強盛,為國家當前的利益著想,應當姑且交好遠邦,攻伐近國,我認為應當答應與西突厥通婚,以便威懾頡利。待到數年以後,中原地區完好殷實,足以抵禦北狄族的時候,然後再從容不迫地考慮適宜的對策。”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派遣高平王李道立前往西突厥國,統葉護非常高興。李道立是高祖的侄子。
(8)初,上以天下大定,罷十二軍。既而突厥為寇不已,辛亥,復置十二軍,以太常卿竇誕等為將軍,簡練士馬,議大舉擊突厥。
(8)當初,高祖認為天下完全平定了,便罷除了十二軍的建制。不久,由於突厥不停地前來侵犯,辛亥(疑誤),又重新設定十二軍,任命太常卿竇誕等人為將軍,選擇操練兵馬,計議大規模地進擊突厥。
(9)甲寅,涼州胡睦伽陀引突厥襲都督府,入子城;長史劉君傑擊破之。
(9)甲寅(疑誤),涼州胡人睦伽陀帶領突厥襲擊涼州都督府,攻入小城,涼州長史劉君傑將他們擊敗。
(10)六月,甲子,上幸太和宮。
(10)六月,甲子(初二),高祖來到太和宮。
(11)丙子,遣燕郡王李藝屯華亭縣及彈箏峽,水部郎中姜行本斷石嶺道以備突厥。
(11)丙子(十四日),高祖派遣燕郡王李藝在華亭縣及彈箏峽駐兵,派遣水部郎中姜行本切斷石嶺的通路,以便防備突厥。
丙戌,頡利可汗寇靈州。丁亥,以右衛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以御之,以中書侍郎溫彥博為長史。先是,上與突厥書用敵國禮,秋,七月,甲辰,上謂侍臣曰:“突厥貪婪無厭,朕將征之,自今勿復為書,皆用詔敕。”
丙戌(二十四日),頡利可汗侵犯靈州。丁亥(二十五日),高祖任命右衛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抵禦突厥,任命中書侍郎溫彥博為行軍長史。在此之前,高祖寫給突厥的國書,用的是地位相當的國家間的禮節。秋季,七月,甲辰(十二日),高祖對隨侍的官員說:“突厥貪得無厭,朕準備征討他們。從現在起,對他們不要再寫國書,一概採用詔書敕令。”
(12)丙午,車駕還宮。
(12)高祖的車駕返回宮中。
(13)己酉,突厥頡利可汗相州
(13)己酉(十七日),突厥頡利可汗侵犯相州。
(14)睦伽陀攻武興
(14)睦伽陀進攻武興
(15)丙辰,代州都督藺與突厥戰於新城,不利;復命行軍總管張瑾屯石嶺,李高遷趨大谷以御之。丁巳,命秦王出屯蒲州以備突厥。
(15)丙辰(二十四日),代州都督藺在新城與突厥交戰失利。高祖又命令行軍總管張瑾在石嶺駐兵。命令李高遷奔赴大谷,抵禦突厥。丁巳(二十五日),高祖命令秦王李世民前往蒲州駐兵,以便防備突厥。
八月,壬戌,突厥逾石嶺,寇并州;癸亥,寇靈州;丁卯,寇潞、沁、韓三州。
八月,壬戌(初一),突厥越過石嶺,侵犯并州;癸亥(初二),侵犯靈州;丁卯(初六),侵犯潞、沁、韓三州。
(16)左武候大將軍安修仁擊睦伽陀於且渠川,破之。
(16)左武候大將軍安修仁且渠川進擊睦伽陀,並將他打敗。
(17)詔安州大都督李靖出潞州道,行軍總管任屯太行,以御突厥。頡利可汗將兵十餘萬大掠朔州。壬申,并州道行軍總管張瑾與突厥戰於太谷,全軍皆沒,瑾脫身奔李靖。行軍長史溫彥博為虜所執,虜以彥博職在機近,問以國家兵糧虛實,彥博不對,虜遷之陰山。庚辰,突厥寇靈武。甲申,靈州都督任城王道宗擊破之。丙戌,突厥寇綏州。丁亥,頡利可汗遣使請和而退。
(17)高祖頒詔命令大都督李靖潞州道出兵,命令行軍總管任在太行山駐兵,以便抵禦突厥。頡利可汗率領十多萬兵馬大規模地虜掠朔州。壬申(十一日),并州道行軍總管張瑾在太谷與突厥交戰,全軍覆沒,張瑾逃脫出來,投奔李靖。行軍長史溫彥博被突厥俘獲,突厥認為溫彥博的職務處於機密近要的地位,便向他詢問國家的兵力與糧儲情況,溫彥博不肯回答,突厥便將他流放到陰山。庚辰(十九日),突厥侵犯靈武。甲申(二十三日),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將突厥擊敗。丙戌(二十五日),突厥侵犯綏州。丁亥(二十六日),頡利可汗派遣使者請求講和,於是便撤退了。
九月,癸巳,突厥沒賀咄設陷并州一縣,丙申,代州都督藺擊破之。
九月,癸巳(初二),突厥的沒賀咄設攻陷了并州的一個縣。丙申(初五),代州都督藺將突厥擊敗。
(18)癸卯,初令太府檢校諸州權量。
(18)癸卯(十二日),高祖初次命令太府檢查核實各州的度量衡器具。
(19)丙午,右領軍將軍王君廓破突厥於豳州,俘斬二千餘人。
(19)丙午(十五日),右領軍將軍王君廓在豳州打敗突厥,俘獲斬殺了兩千多人。
突厥寇藺州。
突厥侵犯藺州。
(20)冬,十月,壬申,吐谷渾寇疊州,遣扶州刺史蔣善合救之。
(20)冬季,十月,壬申(十一日),吐谷渾侵犯疊州,高祖派遣扶州刺史蔣善合援救疊州。
(21)戊寅,突厥寇鄯州,遣霍公柴紹救之。
(21)戊寅(十七日),突厥侵犯鄯州,高祖派遣霍公柴紹援救鄯州。
十一月,辛卯朔,上幸宜州。
十一月,辛卯朔(初一),高祖前往宜州。
(22)權檢校侍中裴矩罷判黃門侍郎
(22)代理檢校侍中裴矩被罷免為判黃門侍郎
(23)戊戌,突厥寇彭州。
(23)戊戌(初八),突厥侵犯彭州。
(24)庚子,以天策司馬宇文士及權檢校侍中。
(24)庚子(初十),高祖任命天策司馬宇文士及為代理檢校侍中。
(25)辛丑,徙蜀王元軌為吳王,漢王元慶為陳王。
(25)辛丑(十一日),高祖將蜀王李元軌改封為吳王,將漢王李元慶改封為陳王。
(26)癸卯,加秦王世民中書令,齊王元吉侍中。
(26)癸卯(十三日),高祖加封秦王李世民為中書令,加封齊王李元吉為侍中。
(27)丙午,吐谷渾寇岷州。
(27)丙午(十六日),吐谷渾侵犯岷州
(28)戊申,眉州山獠反。
(28)戊申(十六日),眉州山獠反叛朝廷。
(29)十二月,辛酉,上還至京師。
(29)十二月,辛酉(初一),高祖回到京城。
(30)庚辰,上校獵於鳴犢泉;辛巳,還宮。
(30)庚辰(二十日),高祖在鳴犢泉設場圍獵。辛巳(二十一日),高祖回宮。
(31)以襄邑王神符檢校揚州大都督。始自丹楊徙州府及居民於江北。
(31)高祖任命襄邑王李神符為檢校揚州大都督。開始將州府及居民從丹楊遷移到長江北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