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37年

公元437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丁丑年,在中國包括宋文帝劉義隆元嘉十四年、北涼永和五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三年等年號。在歐洲,公元437年,居住在低地德國的三支日耳曼部落侵犯不列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437年
  • 年份:丁丑年
  • 大事:趙廣投降劉宋,程道養被處死。
  • 內容:宋文帝劉義隆元嘉十四年等
中國大事件,歐洲大事件,其他大事件,

中國大事件

智猛(公元四世紀前後—453年),雍州新豐人。問海外道人說天竺有釋迦遺蹟以及《方等》諸經,遂生求法之心。
於是偕法勇、普道等人西遊,歷流沙至於闐,西南行二十里,始登蔥嶺而九人退還;不久,一人又道死。智猛僅與四人共度雪山,遍游諸國至印度。智猛自姚秦弘始六年(公元403年)出發,至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得與曇纂一人同歸,在外竟達三十七年之久。他偕梵本甚多,最著名的是《僧祗律》和《大涅盤經》等;著《西行外國傳》,見隋唐《經籍志》,惜以亡佚。

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盛弘之撰《荊州記》載:“襄陽西北十許里,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又載:“宅西背北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
公元437年趙廣投降劉宋,程道養被處死。
智猛譯出《泥洹經》二十卷(公元437年)。
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7年),太武帝拓跋燾派董琬等出使西域。琬等使還京師後在陳述西域情況時,首次明確地提出西域的地理分區。據《北史·西域傳》記載其說為:
“西域自漢武帝時五十餘國。後稍相併,至太延(公元435—440年)中為十六國。分其地為四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為一域;蔥嶺以西、海曲以東為一域;者舌(塔什乾)以南、月氏以北為一域;兩海之間、水澤以南為一域。”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於第二年(公元437年)拜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改封西平王。
契丹人與庫莫奚分開,經過半個世紀的休養生息,元氣漸復,開始與北魏建立聯繫。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三年(公元437年),契丹遣使朝獻,從而首次被載入史冊。
南北朝劉宋時,比丘尼法盛,清河人。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已過七十歲,在金陵建福寺出家。
公元437年譯成中文的《入大乘論》中初次提到十六羅漢。
公元437年,赫連氏後裔爭權內訌,北魏乘機滅之。大夏國政權雖被消滅,但其城仍被利用。
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宋元帝封馮業為新會郡太守,懷化侯,享世襲。

公元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了控制北涼,便把他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為妻。
現藏於日本東京永青文庫的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韓謙造鎏金銅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目前所發現紀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銅佛像。
嘎仙洞位於內蒙古鄂倫春境內,它是北魏統治者始祖拓拔鮮卑的發源地。洞口左側石壁上刻有北魏大臣李敞於公元437年來此祭奠的碑文。
公元437年,檀道濟冤死之後,鮮卑人驚喜萬狀,齊道:“道濟死,吳兒不足畏也!”自此鮮卑人便不再視南朝若豺虎,經常南犯,南朝的實力在與北朝長期混戰中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再無力北伐,勉強自保而已。
公元437年,北涼沮渠牧犍向南朝劉宋進獻各類書籍一百五十四卷,其中多數是涼州人的著作。

歐洲大事件

在公元437年,埃提烏斯與西哥特王提奧德里克(Theoderic)的戰爭中,布勒達和阿提拉的部下又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兩國的友誼不過是表面現象,匈人這樣做其實只是為了錢。
公元437年,居住在低地德國的三支日耳曼部落侵犯不列顛。他們是盎格魯人(Anglos)、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們用了約150年的時間,把島上原先的居民凱爾特人(Celts)幾乎斬盡殺絕。
公元437年,羅馬帝國聯合匈奴人消滅了勃艮第的王國,但不久勃艮第人又以里昂為中心重建了他們的王國。

其他大事件

宏都拉斯科潘一處瑪雅文化遺蹟中的鹿形容器內發現的一個杏仁大小的朱古力殘渣,年代在公元437年左右,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朱古力。
公元437年,科潘王朝的創建者“太陽神”格林去世。
公元437年前後,厭噠人跨過阿姆河進入吐火羅斯坦,滅亡了在此殘存的寄多羅貴霜,並進而侵略波斯、北印度,此後勢力強大,威鎮西域,不再向柔然稱臣。
[2] 尋類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