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

公元前311年

公元前311年,庚戌年,周慎靚王十一年,秦伐楚取召陵;蜀相陳莊殺楚侯來降;樗里疾助魏伐衛;燕昭王於公元前311年即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311年
  • 外文名:In 311 BC
  • 天干地支:更戌年
  • 歷史事件1:秦伐楚取召陵
  • 歷史事件2:蜀相陳莊殺楚侯來降
  • 歷史事件3:樗里疾助魏伐衛
  • 歷史事件4:燕昭王即位
國內大事記,相關信息,連橫合縱,屈原,孟子,蘇秦,國外大事記,逝世,通鑑記載,

國內大事記

公元前311年,秦人鹹陽建制修築城垣。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的兒子秦武王繼位。
公元前311年,樂毅赴燕,開始輔佐燕昭王
公元前311年,秦國與魏國組成聯軍進攻燕國太子平,殺之,立公子職,秦燕結盟。
公元前311年,靖郭君升為相國,在位十一年。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嬰的諡號,他是齊威王的少子,齊宣王的庶弟,孟嘗君的父親。初為將,曾與田忌孫臏等在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役中大敗魏軍
公元前311年,秦又攻楚,攻取了召陵,楚國無力還擊。
公元前311年,張若在成都臨邛分別置設鹽鐵市官時就已形成,至秦統一六國後,即公元前228年遷趙人卓氏和山東程鄭居臨邛(蒲江)冶鐵煮鹽之時已初具規模。

相關信息

連橫合縱

1、張儀
戰國時期魏人,學習遊說之學,被秦王用為相。以“連橫”之策,破蘇秦“合縱”之約,對秦統一中國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公元前311年,張儀成功遊說東方六國,卻沒想到後方發生了變化。秦惠王去世,對他一直深惡痛絕的武王繼位。善於揣摩君主心意的大臣等張儀一回鹹陽,便在早朝上指責他。
齊國覺得受到張儀的愚弄,也派人前來譴責張儀。張儀頓覺自己在秦國已無立足之地,便想離開秦國。他對一心想擴大領土的秦武王說:“現在齊王最恨我張儀,還揚言我在哪裡,齊國就興兵討伐哪裡。既然如此,我們可把這股禍水引到魏國去,等魏、齊交戰的時候,大王就趁機攻打韓國,威脅周室、挾持天子,進而掌握天下版圖。”秦武王聞言很高興,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因此隆重地護送張儀去魏國。
張儀到了魏國以後,起初形勢確實如此發展。魏襄王害怕了,張儀為他擔保說一定能讓齊國退兵。張儀派心腹以楚國使節的身分晉見齊王,把自己與秦武王定的計畫告訴了齊王,齊王於是罷兵而去。張儀輕鬆讓齊國退兵,自然獲得了魏王的寵幸,擔任相國。不過張儀在這個職位上只待了一年,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張儀死在了魏國。

屈原

公元前311年,屈原奉命使齊,聯合齊國共同抗秦。但是,國內卻發生了一件屈原沒有想到的大事——楚懷王聽信讒言放了秦使者張儀,當屈原回到楚國,向懷王請求殺張儀以絕秦,合縱抗秦的時候,張儀已經逃之夭夭。
接著,秦師伐楚,占領了楚國的一些疆土。這之後僅過了三十幾年,楚國國都郢就被秦軍攻占。為保全清白之身,屈原自沉汨羅江

孟子

公元前311年,孟子結束了周遊列國的生活,仿效他心目中崇敬的聖人孔子的做法,帶著弟子回到他的家鄉——鄒國。年邁志堅的孟子,仍然“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竭盡全力把有限的時光用在光大儒家學說之上。

蘇秦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力圖報仇,於是招納人才,等待時機。蘇秦就是在此時來到燕國,並受到信任。公元前301年,齊閔王立,國勢稍衰,蘇秦向燕昭王提出謀齊策略,並親赴齊國行使反間計畫,盡力搞好兩國關係,使齊不謀燕伐燕。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領五國聯軍討伐齊國齊國大敗,一度面臨滅亡的境地。蘇秦的燕國間諜的真面目也就完全暴露了,於是被齊王車裂處死。

國外大事記

公元前311年,馬其頓統治者安提哥斯與希臘人達成一個在一個大理石柱上記載的協定:“我們在此鄭重聲明,所有希臘人當借誓約聯合以互相保護他們的自由和自治。”它成了伊奧尼亞和小亞細亞後期亞歷山大帝國的基礎。
公元前311年,軍隊司令官塞琉古登上波斯王位,在鞏固對東方叛亂地區的控制之後他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統治過去的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部分地區。

逝世

秦惠王卒
秦惠文君(後稱王),是秦孝公的兒子。生於公元前355年,卒於公元前311年。終年44歲,在位26年。
秦惠文君在公元前338年,父死繼位。他繼位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仇人商鞅。原來商鞅秦孝公進行改革時,新的改革措施難以實施。這主要是當時的貴族們的反對,其中太子嬴惠文反對得最凶。商鞅就對秦孝公說:“新法不能實施,我看主要是皇親國戚的反對。國君果真想實行新法,就要從太子做起。”於是,秦孝公就命太子的老師代替太子處以刺面的墨刑。秦惠文君一上台,就將這一歷史舊賬翻了出來。於是,他決定殺商鞅商鞅聽到這一訊息後,就偷偷地外逃。秦惠文君藉此,將他定為叛國罪,最後以五馬分屍的刑法,將其處死。

通鑑記載

慎靚王四年(庚戌,公元前三一一年)
蜀相殺蜀侯。
秦惠王使人告楚懷王,請以武關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願易地,願得張儀而獻黔中地。”張儀聞之,請行。王曰:“楚將甘心於子,奈何行?”張儀曰:“秦強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鄭袖,袖之言,王無不聽者。”遂往。楚王囚,將殺之。靳尚鄭袖曰:“秦王甚愛張儀,將以上庸六縣及美女贖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於是鄭袖日夜泣於楚王曰:“臣各為其主耳。今殺張儀,秦必大怒。妾請子母俱遷江南,毋為秦所魚肉也!”王乃赦張儀而厚禮之。張儀因說楚王曰:“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韓驅梁而攻楚,則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積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餘里,不至十日而拒扞關,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舉甲出武關,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夫待弱國之救,忘強秦之禍,此臣所為大王患也。大王誠能聽臣,請令秦、楚長為兄弟之國,無相攻伐。”楚王已得張儀而重出黔中地,乃許之。張儀遂之韓,說韓王曰:“韓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菽而麥,國無二歲之食,見卒不過二十萬。秦被甲百餘萬。山東之士被甲蒙胄而會戰,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異垂千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據宜陽,塞成皋,則王之國分矣。鴻台之宮,桑林之宛,非王之有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而攻楚,以轉禍而悅秦。計無便於此者。”韓王許之。
張儀歸報,秦王封以六邑,號武信君。復使東說齊王曰:“從人說大王者必曰:‘齊蔽於三晉,地廣民眾,兵強士勇,雖有百秦,將無奈齊何。’大王賢其說而不計其實。今秦、楚嫁女娶婦,為昆弟之國;韓獻宜陽;梁效河外;趙王入朝,割河間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驅韓、梁攻齊之南地,悉趙兵,渡清河,指博關,臨菑、即墨非王之有也!國一日見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齊王許張儀。張儀去,西說趙王曰:“大王收率天下以擯秦,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大王之威行於山東,敝邑恐懼,繕甲厲兵,力田積粟,愁居懾處,不敢動搖,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今以大王之力,舉巴、蜀,並漢中,包兩周,守白馬之津。秦雖僻遠,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軍於澠池,願渡河,逾漳,據番吾,會邯鄲之下,願以甲子合戰,正殷紂之事。謹使使臣先聞左右。今楚與秦為昆弟之國,而韓、梁稱東籓之臣,齊獻魚鹽之地,此斷趙之右肩也。夫斷右肩而與人斗,失其黨而孤居,求欲毋危,得乎?今秦發三將軍,其一軍塞午道,告齊使渡清河,軍於邯鄲之東;一軍軍成皋,驅韓、梁軍於河外;一軍軍於澠池,約四國為一以攻趙,趙服必四分其地。臣竊為大王計,莫如與秦王面相約而口相結,常為兄弟之國也。”趙王許之。張儀乃北之燕,說燕王曰:“今趙王已入朝,效河間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下甲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之有也。且今時齊、趙之於秦,猶郡縣也,不敢妄舉師以攻伐。今王事秦,長無齊、趙之患矣。”燕王請獻常山之尾五城以和。
張儀歸報,未至鹹陽,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為太子時,不說張儀,及即位,群臣多毀短之。諸侯聞儀與秦王有隙,皆畔衡,複合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