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後定理

八點後定理

八點後定理:對業餘時間的利用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點後定理
  • 別稱:8點後定理;八點後定律;8-10點定理;八點後原理;業餘時間定理
  • 提出者:HBS
  • 提出時間:1955
  • 適用領域範圍:個人成長
歷史淵源,影響與例子,推理與分析,

歷史淵源

哈佛校園中流傳出一個不甚嚴謹但幽默而有道理的定律: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
據說這個定理,最初只是一段戲談,後來流傳開來,成了這段發人深思的理論。
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益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後,成功便會向你招手。
不管這個定理來源何處,它確實讓我們反思自己對業餘時間的利用。

影響與例子

4月10日,大洋彼岸的美國,Facebook花10億美金收購了創立僅551天,員工僅13人的Instagram。其實Instagram的創始人凱文·斯特羅姆是這一領域的菜鳥,變成全身鑲滿鑽石的超級鳳凰靠的就是這個“哈佛定律”——晚上工作之餘自學成才。
“哈佛定律”真的有那么神嗎?武漢的成功人士認定這一定律嗎?我們尋訪了一些成功人士,有的是小小成功,有的是大大成功。訪談間,他們不約而同地認可這個哈佛定律。
精益求精就是成功
劉恆,54歲,商人
你稱我是成功商人,哈哈,我不想否認!但這些來之不易,很苦很累。
哈佛的這個定律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不過我的座右銘和哈佛的是一個意思,那是魯迅說的話:“我只是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拿來讀書。”
參加剛剛恢復的高考,分配到偏遠的山區工作,再後來又自己學經濟,一路走來都不容易。但對年輕人,我想對他們說:“把自己的工作做精、做好,就是成功。”
談製造業的工藝,我相信研究生、博士生都沒有我這個本科生了解得多,為什麼?我是趴在油膩膩的地上,兩手黑漆漆地和工人們一起看一起做一起分析出來的。剛從大學出來,我那個小組的工程師都坐辦公室。我不坐,我去生產一線,去給工人們遞煙,和他們一起幹活,不懂就問,問到他們心裡發煩。他們上班,我跟著,他們下班,我就跟著別人。一天10多個小時下來,臉都是黑的,腰也是疼的。晚上根據白天的工作,看書,鞏固。
一次領導來考察,有個地方我提出意見,“這么設計工人師傅不方便,得下降兩個公分,做起事來就順手多了”。沒過兩天,我就被提拔了。這段剛參加工作的經歷總是記憶猶新,幫我確定了一個辦事風格。別怕吃虧,別總喊累。不需要每天晚上8點~10點提升自己,一周有兩個晚上能這么做,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還是那句話:一定要比別人懂得多,大家都懂,你就要比別人做得好,別人都做得好,你就要比別人做得快。把自己做成業內精英,誰會小瞧你?
多多學習總有驚喜
沈喬學,38歲,項目經理
沈喬學除了在一家國企當項目經理,還擁有自己的公司,做電力設備代理,他也是國家一級建造師、武漢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也許你會覺得這個人很普通,他曾是一名技校生,當年和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同學,被尊稱為“師傅”,而他的稱謂則是“沈總”。
1996年,單位有幾個水利電力大學委培生的指標,沈喬學參加了這次指標競爭考試。“我當時就一技校生水平,備考的三個月,下班一回家就坐在書桌邊學習,每次都忙到轉鐘。”最後爭取到那次上大學的資格。
2005年,已是這家國企項目經理的沈喬學,結婚,生子,一切似乎安定下來,可他沒讓自己的晚上8點~10點閒著。他給晚間時段做了規劃,每周兩個晚上在家看看專業書,爭取考個國家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太太是高校老師,如果一些名家到學校開講座,他們晚飯後就一起去聽。
2007年,取得國家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的沈喬學,在聽講座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山東的老總。對方想在武漢成立辦事處,沈喬學覺得可以試試。一年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得了這家電力設備湖北總代理的資格。
當記者把“哈佛定律”介紹給沈喬學時,這個儒商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不知道有這個定律,不過以我二十年走的路來看,這個定律蠻準的!我只是沒有讓時間白白浪費。其實,觀博約取、厚積薄髮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成就感,妙不可言!”
“哈佛定律”改變人生
魏來,25歲,技術師
三年專科畢業時,我大腦一片空白。眼高手低找不到工作,在家窩著玩了一年遊戲,直到看見都快50歲的媽媽,去南方打工掙錢,我才清楚認識到,我的父母養了一個廢物兒子。
一夜長大,我跑到武漢找事兒做,最後到一家公司當搬運。那時候,我沒什麼想不開的。我罵自己,活該,讀書的時候乾什麼去了!不學無術啃老的人有什麼資格挑三揀四。
我是工科畢業,工廠里常常有技術員到車間跟著工人們學習實踐,我有空就在旁邊撿耳朵。剛開始聽不懂,不懂的地方就回去翻書,翻的是我從學校帶回來的、嶄新的專業書。技術員一批批地來,我就一次次地聽,回到宿舍再一遍遍地翻。
看著這些翻爛的書,我的心裡才好受點。爸媽問我在武漢乾什麼,我說好著呢,當技術員!從工人轉變成技術員,讓我相信了那句話: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人事經理在員工歸類時,發現我居然上過大學,恰好工廠招技術員,就給了我一次參加招聘考試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通過了!
這個哈佛的定律我還真不知道,不過晚上8點至10點,只要不加班,我準在宿舍啃專業書,以前是這樣,還是這樣。下一步我想再摸摸考研的書,爭取能考個武漢院校的研究生,那就真的揚眉吐氣了!
調查
上周,記者對年齡在25~40歲,每天忙於工作的白領們進行隨機調查發現,50名受訪對象中,84%即42人晚上8點~10點(非上班時間)都是上網,打牌、做家務、陪伢,只有16%,即8個人,在做著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事。
彭彬,27歲,房產銷售經理,正在準備考公務員。
婷婷,25歲,出納,正在準備會計學的自學考試。
楊瑩瑩,30歲,外貿經理,正在讀心理學書籍。
魏威,31歲,大學老師,研究如何把教案寫好。
趙亮:29歲,藥品銷售,健身(跑步或游泳)。
牛誠,27歲,大學輔導員,正在研究淘寶開店程式,準備做大做強。
張思寶,36歲,網站編輯,正在學習編程。(受10億收購Instagram的影響)
李莎,35歲,人事經理,練瑜珈。

推理與分析

八點後定理,並不是一個嚴格符合數學推理邏輯的定理,它實際反映的是一種很強的相關性,業餘時間利用和人生高度之間很強的相關性。
八點後定理也是是一個量變積累的過程,充分利用八點後的時間來自我提升,終有一天會完成質的飛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