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霸王龍

八角霸王龍

八角霸王龍是霸王龍家族中的一新成員,它是一種嘴部細長、體型苗條的霸王龍遠親,與較大的掠食性動物生活在一起,頭部長著8隻不足5英寸長的角,因此被稱為“八角霸王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八角霸王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目:獸腳亞目
簡介,分類,頭骨,研究發表,媒體報導,

簡介

八角霸王龍就是屬於阿利奧拉穆斯物種之一,是考古學家在2001年博物館對蒙古戈壁沙漠進行勘測時發現它的骨骼化石,實際在當時他們將該這些骨骼化石當作塔爾博龍的骨骼化石,從解剖結構上它與體型稍大的塔爾博龍十分相似。據考古學家分析,八角霸王龍重量為369公斤(810磅)。

分類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爬行綱總目:恐龍總目
目:蜥臀目
亞目:獸腳亞目
科:暴龍科
亞科:暴龍亞科
屬:分支龍屬
種:八角霸王龍(Alioramus altai)

頭骨

八角霸王龍的頭骨與其他近親物種有著顯著差異,雖然它們是食肉性動物,但它們的牙齒卻非常纖細,頭骨較小,頭骨肌肉連線組織較鬆軟,頭上長著較長的嘴部,以及8個大約5英寸長的角狀突起結構。這些特徵是之前暴龍物種中從未見過的。
八角霸王龍及其頭骨八角霸王龍及其頭骨
通過分析八角霸王龍的腦殼化石,顯示它非常接近於霸王龍。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館的加貝-貝弗(Gabe Bever)對頭骨化石進行了CT掃描,顯示這種恐龍頭部中空、長著巨大的嗅球以及小內耳。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喬治-埃瑞克遜(Gregory Erickson)是該項研究的另一位合著作者,他指出,通過微型結構掃描測定這隻八角霸王龍死亡時是9歲,它尚處於發育階段,但已具備成年體85%的體型。

研究發表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期刊上。——2009年10月第一周
關於阿利奧拉穆斯龍
阿利奧拉穆斯龍(學名Alioramus),又名歧龍、分支龍,是獸腳亞目暴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蒙古。分支龍是由蘇聯古生物學家(Sergei Kurzanov)在1976年所命名。目前只有唯一種,遙遠分支龍(A. remotus),化石包含一個部份顱骨、三個蹠骨,發現於蒙古,該地在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是片泛濫平原。如同大部分獸腳類恐龍,分支龍是二足恐龍,而銳利的牙齒顯示它們是肉食性動物。它比近親的暴龍及特暴龍較小型,但目前僅有發現一個顱骨,而且可能來自於幼年體,因此難以估計成年個體的大小。它的特徵是在其口鼻部上側的一排五個骨冠,以及牙齒較其他暴龍科更多。分支龍的顱骨較其他暴龍科為低矮,這可能是個幼年特徵。
阿利奧拉穆斯龍與其他暴龍科動物的關係未確定,但部分科學家認為分支龍與生存於同時代、同地區的特暴龍是近親,或者分支龍是特暴龍的幼年個體。

媒體報導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幾個星期前剛發現一種奇特的迷你型霸王龍——“Raptorex kriegsteini”,目前,考古學家又發現霸王龍家族中的另一新成員,這種恐龍的學名被命名為“Alioramus altai”,它是一種嘴部細長、體型苗條的霸王龍遠親,與較大的掠食性動物生活在一起,它最大的特徵是頭部長著8隻不足5英寸長的角,因此也被稱為“八角霸王龍”。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期刊上,這具保存完好的恐龍新物種化石顯示了之前科學家對於恐龍亞種的認知匱乏,該研究描述這種恐龍適合於食肉習性。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研究生史蒂芬-布魯薩特(Stephen Brusatte)說:“最新發現的這具恐龍骨骼化石告訴我們恐龍的解剖結構和生態變種多樣性遠超過之前所預計。並不是所有的食肉性恐龍都是體型龐大,擅長將大型獵物撕碎,一些食肉性恐龍體積會更小,更苗條一些。與體型龐大的霸王龍相比,‘八角霸王龍’看上去更像一位小巧玲瓏的芭蕾舞演員。”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館主席馬克-諾雷爾(Mark Norell)稱,目前我們也在亞洲相同時間和地點發現了截然不同兩種恐龍的證據,就像是現今在同一地區生活的獅子和獵豹,雖然它們從物種上有些接近,但它們的生活方式卻差異很大。
暴龍是生活在大約0.85億-0.65億年前白堊紀晚期的兩足食肉動物,一支暴龍亞種包括阿爾伯脫龍(Albertosaurus)和高爾高薩龍(Gorgosaurus),而其他在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恐龍亞種包括霸王龍、塔爾博龍(Tarbosaurus)和阿利奧拉穆斯龍(Alioramus)。雖然霸王龍與塔爾博龍分別生活在不同的大陸,但是它們之間卻非常相似,它們都是長著巨大下頜和厚重牙齒,能夠咬碎獵物骨骼的可怕掠食者。事實上,考古學家曾在被獵捕的同一獵物骨骼上發現它們的牙痕,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於阿利奧拉穆斯龍的了解甚少,對其認識僅來自於數十年前一位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對碎片化石的分析,他們長期以來置疑阿利奧拉穆斯龍是一種特殊的霸王龍,或者是幼年塔爾博龍。
目前發現的“八角霸王龍”就是屬於阿利奧拉穆斯龍科物種之一,是考古學家在2001年博物館對蒙古戈壁沙漠進行勘測時發現它的骨骼化石,實際在當時他們將該這些骨骼化石當作塔爾博龍的骨骼化石,從解剖結構上它與體型稍大的塔爾博龍十分相似。據考古學家分析,八角霸王龍重量為369公斤(810磅)。
這種新物種恐龍的頭骨與其他近親物種有著顯著差異,雖然它們是食肉性動物,但它們的牙齒卻非常纖細,頭骨較小,頭骨肌肉連線組織較鬆軟,頭上長著較長的嘴部,以及8個大約5英寸長的角狀突起結構。這些特徵是之前暴龍物種中從未見過的。
通過分析該恐龍的腦殼化石,顯示它非常接近於霸王龍。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館的加貝-貝弗(Gabe Bever)對頭骨化石進行了CT掃描,顯示這種恐龍頭部中空、長著巨大的嗅球以及小內耳。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喬治-埃瑞克遜(Gregory Erickson)是該項研究的另一位合著作者,他指出,通過微型結構掃描測定這隻八角霸王龍死亡時是9歲,它尚處於發育階段,但已具備成年體85%的體型。
諾雷爾說:“這一骨骼化石揭示這是一種全新的霸王龍遠親物種,從其特殊的身體結構來看,很可能阿利奧拉穆斯龍和塔爾博龍曾共同生存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