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鎮

八尺鎮

八尺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位於城西北24公里,共轄八尺、角坑、肥田、排下、石峰、鳳頭、筀竹、南塘、樓前、黃沙、樟田11個村,1個社區,118個村民小組。2005年末,全鎮總戶數3875戶,總人口14775人。

除原住居民外,全鎮共有三胞932人,其中台胞810多人,香港同胞37人,馬來西亞等海外華僑華人80多人。均是漢族,客家人,講客家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尺鎮
  • 別名:九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及1個社區
  • 政府駐地:八尺村
  • 電話區號:0753
  • 郵政區碼:514649
  • 地理位置:廣東東北,粵、贛、閩三省交界處
  • 面積:108平方公里
  • 人口:14775人
  • 方言客家語-粵台片-梅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基本情況,地名來歷,歷史,基礎設設,經濟,文化藝術,特產名吃,領導分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鎮政府駐八尺圩,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北緯24°44′,東經115°48′,東鄰仁居,河頭兩鎮,南連中行鎮,西南與江西省留車鎮接壤,北與江西南橋鎮毗連。粵、贛分界段牛埃石豎有界碑一塊,位於206國道東側約5米處,一面刻有“廣東、20、國務院、1999年”字樣,另一面刻有“江西”字樣。距界碑約200米,粵、贛交界206國道於1993年建有廣東省大門,門頂上方書有鎏金棣書“廣東人民歡迎您再次光臨”字樣。粵、贛邊界線八尺段長約26公里,界域面積108平方公里,從西南至東北走向,在八尺境內接壤的自然村是樟田、八尺、角坑、排下,石峰、鳳頭、個竹、黃沙等村。

氣候

八尺氣候,1月平均氣溫是9.9℃,極端最低氣溫-7.3℃,7月平均氣溫是27.6℃,極端最高氣溫39℃,年平均氣溫20.5℃,年均日照時數1873.8小時,無霜期平均298天,年均降雨量1693毫升。

基本情況

八尺地處丘陵山區,為粵贛兩省邊陲,沿206國道北上5公里,即是江西、廣東兩省大門,兩省民眾每天都有頻繁的往來,是個獨特的邊境鎮。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的武夷山脈向南延伸,山巒重疊,綿延起伏,間有大小不等的河谷平地。梅州市平遠縣第二高山——角山嶂,就屹立於該鎮的西面。主峰海拔1030米,頂峰有約300平方米的平地,50年代曾在頂峰豎有航空標塔,因其峰的東西兩邊形如動物初長出來的兩角,取名角山嶂。它與附近的八嶺嶂,梅州岌等山連成一片,處群山環抱之中,氣勢雄偉。
八尺的水資源豐足,全鎮11個村,除排下村的溪水匯入東江,其餘10個村的溪水匯入韓江,是東江源和韓江源之一。八尺的水系分布均勻,樟田河發源於角坑角山嶂和金溪兩條支流至八尺村匯合後流入樟田再入黃田水庫,全長10.2公里,集雨面積30平方公里;稔田河發源於鳳頭村梅龍寨(風頭嶂),經鳳頭、石峰、肥田、南塘、樓前、稔田,流入黃田水庫,全長18.9公里,集雨面65平方公里。八尺水資源較豐富,一般不會受旱。河灘地頭周圍的山地植被茂密。2005年末統計,建有蓄水工程97宗,有效灌溉面積4097畝。開發電站10座,總裝機1559千瓦,平均年發電量300萬千瓦時,電力已併入縣電網。全鎮11個村,70%居民用上了潔淨的自來水。
八尺的土壤主要是黃泥沙質土、水稻土、菜園土。土質較為疏鬆,湖洋、崩崗較多,有“八尺九鄉,湖洋崩崗”之謂。八尺鎮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儲藏有稀土礦、磁鐵礦、花崗岩、雲母石等。特別是鳳頭、個竹兩村含高銪的稀土儲量多。
八尺鎮有耕地面積16905畝,其中水田14787畝,旱地2118畝。主要出產稻穀、菸葉、生薑、西瓜、甜玉米、黃豆等。是梅州市名牌“五葉神”香菸原材料----菸葉的種植基地和平遠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山地已種植優質臍橙7000多畝,年產橙果2450萬公斤,年產值6000多萬元,種植油茶3000多畝,年產純正油茶3.8萬公斤,產品純正、質優、熱銷海內外。有魚塘面積1600多畝,養殖鯇魚、鯪、鰱、鯉魚等,年產30萬公斤。每年春季有大批魚苗上市。八尺鎮是全梅州市出產稻穀的第一大鎮,糧食統購統銷時期,每年交售給國家180多萬公斤,可稱之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民眾充分利用多餘的稻穀釀造白酒、糯米娘酒。
八尺鎮是粵東地區著名酒鎮,號稱梅州市的茅台鎮,設有八尺鎮酒業協會。全鎮現有中大型酒廠酒坊66間,年產八尺米酒約10000噸、八尺娘酒6000噸。酒品種主要有八尺小鍋米酒、禾米香酒、糯米白酒、黑香米酒、黑糯米酒、高禾子酒、八尺娘酒、八尺黃酒、月子酒、紅豆娘等。酒色清純,味醇香可口,引人思飲,供不應求。八尺米酒、八尺娘酒遠銷粵東、贛南、閩西三角地區,並且輻射廣東地區(如廣州梅州深圳惠州河源東莞佛山等),僅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就有480餘家銷售八尺小鍋米酒、八尺娘酒的商店。
全鎮山林面積12.5萬畝,占全鎮總面積的11.5%,森林覆蓋率保持在99%以上,主要有松、杉、樟、柯、櫞、楓、竹和其它闊葉林木。每年向外出售大批木材加工產品,是平遠縣木材重點產區之一。矮子嶂、豪龍、豪坑等山地盛產毛竹,竹林面積1.8萬畝,每年都有幾十萬支原竹調出,當地民眾都能編織竹製品出售。
此外,八尺產的冬筍、烏蕃薯乾、大鹹菜、水鹹菜等是味美質優的山珍菜餚,逢年過節都有大批外地人或親友托人購買,或親自到圩場上隨買隨帶,供親友享用。

地名來歷

一說是建圩場時突然從天上掉下一塊隕石,經測量剛好八尺見方而稱八尺圩;另一傳說,原老圩的街道寬八尺而稱八尺圩,從此八尺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

清嘉慶行政建制稱九鄉,民國初年稱八尺鄉。新中國成立後,稱八尺鄉,屬平遠縣第二區(河、八區)。1952年至1954年,平遠、蕉嶺合縣、八尺屬第六區。1954年,蕉、平兩縣分治後稱八尺區。1956年3月施行聯鄉制,屬八尺區,稱八尺鄉。1958年稱八尺人民公社,轄河頭、八尺兩個鄉。1959年1月至1961年,平遠、興寧合縣後仍稱八尺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平遠縣治,稱八尺人民公社。1983年設區、鄉、村建制,稱八尺區公所。1987年改稱八尺鎮。
1986年8月,王屏山副省長前來該鎮視察文化教育工作,親筆為“八尺影劇院”提寫院名;1994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謝非曾前來該鎮視察工作,並深入樟田村了解農戶的生產生活情況。

基礎設設

八尺交通發達,以八尺圩為中心,向四面展開。南北向是通往江西省和平遠縣城的206國道,東北是通往廣東省重點生態旅遊區——五指石的必經之路,全鎮11個村均鋪築有寬5米或4米的水泥公路,總里程98公里。圩鎮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均飲用自來水。
八尺圩是個年輕而有活力的市場,由八尺村韓德輝(號文韶)先生帶頭創建,於1945年農曆10月11日從原八尺老圩新遷至此。206國道貫穿而過,與江西的南橋、留車兩鎮相鄰,與本縣的仁居、河頭、中行等鎮相鄰。交通發達。解放前圩鎮占地約6萬平方米,商店也不多,解放後,特別是1985年以來逐年發展擴大,從南至北街道長700多米,寬15米,圩鎮建築占地總面積16萬平方米,有兩條橫街連線206國道,街道鋪築了水泥路面,街道兩邊種有綠化樹,安裝有明亮的燈光,環境整潔美觀。206國道八尺收費站至仁八路口全長2000多米亦裝有明亮的路燈。全國各地的客貨車輛川流不息的往返於國道。圩鎮中有商場等店鋪100多間,現有八尺中學、八尺中心國小,電信支局、郵政支局、信用合作社、木器廠、獸醫站、交通管理站、森工站、加油站、八尺供電所、鎮企業辦、工商所、影劇院、平遠交警中隊、三陽家私廠、206國道八尺收費站均座落在八尺圩。原有國稅所、地稅所、農業銀行八尺支行、糧食管理所、八尺供銷社、食品站等單位因改制於近年先後撤出。原八尺農械廠生產的各類型水輪機遠銷廣西、湖南、江西等省、市和本省各地,擁有200多職工,是當時平遠縣的知名企業,1980年後國家對中小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後已停產。每逢農曆一、四、七,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八尺赴圩,不僅是附近的村民,就連毗鄰的江西南橋鎮和本縣大柘、河頭、中行、仁居等鄉鎮的商賈也匯集到八尺圩交易。每到圩日,集市交易人員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八尺圩農副產品交易活躍,市場繁榮,是個極富生命力發展前景看好的邊貿市場。
正在建設中的進士公園,選址在我鎮糧所房產(原八尺鎮中心國小)所在地,規劃占地面積約為1萬多平方米,共分為文化區、休閒區、運動區等3個主要功能區,公園設定有石刻、屏風、楣桿、涼亭、詩聯廊、圖騰、雕塑、文化牆和廣場舞台等10多處造景。公園建設工程的總造價約為280萬元,預計到十一月底完工。
全鎮有外商和港、澳、台慈善機構等熱心人士投資捐建的希望工程學校3間,分別是八尺高慧宜中心國小、樟田國小、樓前舉芳國小教學樓。外商投資的水力發電站兩座,分別是稔田二級電站和金溪二級電站。還有外商投資興辦的工礦企業11家,分別是平遠縣膠合板有限公司1間、三陽家私廠1間、自來水廠1間、方正木業有限公司1間、磁性材料廠2間、平安磚廠1間、木製品廠1間,糧食加工廠1間,還有梅州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威華茶果場等企業,全鎮共引進外資1,530萬元。
八尺鎮民風淳樸,百姓勤勞善良。交通、通訊發達,可開發利用的場地多,水電充足,投資環境良好,實為一方投資辦廠的風水寶地。
八尺鎮為黃田水庫移民實施危房改造工程,全鎮為128戶移民新建鋼筋水泥樓房,總投資453.667萬元,安置移民617人。黃沙村已成初具規模的新農村建設典範。

經濟

八尺鎮 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富資源,交通發達,自國道206線修建以來,以有不少大型企業入住,其中有 卷板場、臍橙冷凍場、木器場、陸明家私場、等大型企業,給當地財政收入帶來較大收益,豐富的森林資源更是受企業歡迎。
廣東臍橙之鄉平遠 而 八尺鎮正是重要種植地區,其獨特土質種出來的臍橙,甘甜爽口,遠銷海內外。

文化藝術

有八尺村“桌獅舞”隊,角坑村“船燈舞”隊,鳳頭村“船燈舞”隊, 竹村“馬燈舞”隊、“舞龍隊”,南塘村“舞龍隊”,石峰村“舞獅隊”,八尺、角坑、肥田村文藝表演隊等。逢年過節這些表演隊伍敲鑼打鼓,鼓樂齊鳴,巡迴到各村和臨近鄉鎮以及江西省南橋、留車兩鎮的許多村演出民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節目,所到之處深受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特別是角坑村的文藝表演隊自19世紀50年代始至20世紀80年代一直活躍30多年,豐富了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並多次代表八尺鎮赴縣、市匯演,獲得許多獎項,在本縣內具有較大影響。
有明朝嘉靖六年蕭氏八世祖南莊興建的肥田村“山陰書院”;有高堂寨、磨石寨、虎踞寨(蝴蜞寨),七娘寨等古山寨;有明末進士韓元勛祖屋門口兩側的石獅一對;有書畫家韓實根的作品:“春夏秋冬”四季條屏畫,“福祿壽”、“鐵拐煉丹”、“劉海釣蟾”等10餘幅生動逼真的國畫,收藏於鳳頭村湖子裡;還有韓實根手書竹簡沉雕對聯2副,一聯長約九尺,曰:“何必讀盡聖賢書能全道德便為實學,縱然志周天下事不知進退終是愚人。”,另一聯長三尺,曰:“望竹有高節,聞雞願著鞭”,由其後裔收藏於家中;有大革命時期紅四軍在排下村曬樓上壁書:“打倒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宣傳標語,有個竹村蓮塘的“石楣桿”兩柱。
進士公園建於原八尺鎮中心國小所在地,規劃占地面積為1萬多平方米,北接八尺中學,南連新中心國小,西鄰八尺圩街,東連原糧所背山,公園共分為文化區、休閒區、運動區等3個主要功能區,公園設定有石刻、屏風、楣桿、涼亭、詩聯廊、圖騰、雕塑、文化牆和廣場舞台等10多處造景。

特產名吃

主要出產優質水稻、八尺小鍋米酒、糯米娘酒、八尺鍋子飯、八尺狗肉、筍乾、臍橙等。角坑楊梅樹崗上的米,色白晶瑩,煮出來的飯具有自然香味,口感柔軟,多吃不膩,是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的梅城老闆首選和定購的優質大米,素有楊梅樹崗上的米之稱。八尺的鍋子飯是圩期在飯攤上燜煮的一種米飯,選優質大米先用水淘淨雜質,然後用小鍋、微火燜煮,飯柔軟,香而不膩,口感特好。用純正優質大米釀造的小鍋米酒、娘酒,亦具特殊的醇香,口感甚佳,引人垂涎,遠銷各地;八尺的乳狗肉,色、香、味俱佳,有“狗肉滾三滾,神仙站唔穩”之美稱,狗肉將燜好時散發出來的香味十分刺激人的食慾,是下酒的上好肉料,深受過往客商和居民的喜愛,遠近聞名。

領導分工

丘 煬(黨委書記、人大主席):負責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王志平(黨委副書記、鎮長):負責政府全面工作
林 松 (黨委專職副書記):協助書記處理黨委日常事務,分管綜治、國土、信訪、工會、青年、婦聯、統戰、僑務、關工委工作;
謝石海(掛職副書記)分管計畫生育、招商引資、新農村建設(含村鎮建設)、體育、旅遊工作
余均權(黨委委員、副鎮長):協助鎮長處理政府日常事務,分管水利、企業、安全生產、環保、環衛工作
曾運香(副鎮長):分管教育、衛生、社會事務辦、農業辦、農村合作醫療、科技、物價、保險工作
楊 志(副鎮長):主管計畫生育、分管農業、扶貧、農機、畜牧工作;
凌文珍(副鎮長人選):分管武裝、民兵、政法、鄉村公路建設工作,協管綜治工作;
丘金華(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主持人大日常工作,分管依法治鎮工作;
馮小忠(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持紀委日常工作、分管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糾風、監察、宣傳、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廣播電視工作;
陳倩蘭(黨委組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勞動保障(醫療保險)、老幹部(退管)、駐村工作,協管工會、青年、婦聯、統戰、僑務、關工委工作;
姚新義(黨委委員)分管黨政辦、統計、信息產業、財貿、金融、機關事務工作;
楊慶聯(掛職黨政班子成員助理)分管林業工作,協管新農村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