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八夜

八天八夜

《八天八夜》是2010年上映的勵志片,由高峰執導,影片以王家嶺礦透水事故真實事件為背景,著重描寫153名礦工被困井下後,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惜代價、不分晝夜的堅持和努力,最終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礦工,在漆黑的礦井中托起了生命的方舟,創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天八夜
  • 出品公司:山西電影製片廠
  • 發行公司:山西電影製片廠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導演:高峰
  • 編劇:賀子壯
  • 類型勵志 驚悚 
  • 上映時間:2010年
劇情簡介,影片信息,幕後製作,相關新聞,相關思考,

劇情簡介

劇本以王家嶺礦透水事故真實事件為背景,著重描寫153名礦工被困井下後,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惜代價、不分晝夜的堅持和努力,最終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礦工,在漆黑的礦井中托起了生命的方舟,創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蹟。

影片信息

類型:勵志 驚悚 地區:內地 語言:國語

幕後製作

影片聘請曾創作電影劇本《生死抉擇》《尋找微塵》的賀子壯擔任編劇,並由曾獲電影百合獎的優秀導演高峰執導。
省煤炭地質局副總工程師李振拴、汾西救護大隊黨委書記宋承文、陽煤救護大隊大隊長趙青雲、同煤救護大隊副大隊長馬紅利,均是劇本原型。他們與省煤炭廳、衛生廳、安監局等部門參與“3·28”大救援的人員,共同完成了對《八天八夜》劇本的研討。
本片將由山西電影製片廠創作、攝製,預計投資1000萬元。這不僅是山西廠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也是該廠轉企改制以來第一部電影故事片。影片除了聘請國內一線主創陣容外,還將斥資搭建井下作業場景、運用三維動畫技術,再現煤礦井下作業場面與透水肆虐的場景。
據悉,影片會作為2010年國慶重點獻禮片在2010年“十一”前後隆重推出。
2010年5月29日,本片導演、編劇攜劇本初稿來到太原,舉辦劇本研討會,特別邀請全程參加搶險救援的一線救援人員提出修改意見。

相關新聞

王家嶺礦難剩餘遇難者名單不再公布
山西省委宣傳部通報,通過多種渠道對被困人員核實和對遇難人員進行DNA鑑定,中煤集團一建公司在2010年4月3日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第七次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153名被困人員名單與實際搜救結果完全相符,為尊重絕大多數遇難人員家屬的意見,對38名遇難人員名單不再公布。
2010年3月28日13時40分左右,華晉焦煤公司王家嶺煤礦發生一起特別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經全力搶險,115人獲救。國務院調查組正在對事故進行調查。

相關思考

山西電影製片廠將投資1000萬元拍攝電影的訊息,再次將漸漸遠去的王家嶺礦難推到了公眾面前。此次礦難,曾經牽動了世界的目光。堅持不懈的救援努力,最終讓百名井下礦工生還。當時,喜出望外的安監官員稱,“創造了世界礦難救援史上的奇蹟”,也有不少人反思礦難背後的“人禍”因素。影片的拍攝,讓爭執再起。
八天八夜
為什麼要拍礦難救援獻禮片
據悉,這部反映“王家嶺大救援”並暫名為《八天八夜》的電影,將作為“重點獻禮片”在“十一”前後隆重推出。批評者認為,沉痛和反思遠勝於唱讚歌,偏執於“喪事當喜事辦”的習慣思維,只會讓災難更加深重,我們的社會難道缺這樣一部“歌功頌德”的電影嗎? 其實,“喪事當喜事辦”是特殊年代把新聞宣傳當成工具帶來的思維方式。其基本特徵是:災難不是新聞,救災才是新聞,災難和損失一筆帶過,大書特書有關部門的關心關懷、及時有力的救援措施和救援成就。1976年唐山大地震,現場攝影師被要求只能拍攝損壞的建築,製作地震科教片,而不能拍攝廢墟上傷痛的人群,這導致真實的災難鏡像永遠地缺位,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遺憾。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這種“成就式”報導已經得到重大改觀,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全方位的報導早就摒棄了“喪事當喜事辦”。在一個開放的網際網路輿論時代到來的時候,到處都是活躍的“公民記者”,“人人都是報導者”,再想重複舊的做法,已無可能。
所以,聽到“王家嶺大救援”將拍攝成電影《八天八夜》的訊息後,與其繼續聲討其“喪事當喜事辦”的思路,譴責其浪費錢財和喪失良知,不如換一種表達方式,那就是,如何拍一部有意義的災難片?影像是真實而具體的,一篇新聞報導可以抽象地寫一句“政府的關懷和重視”,而一部按照藝術規律拍攝的優秀電影故事片,真要體現出這種“關懷和重視”,卻必須有生動的細節和故事。概念化的表達和程式化的表演,很難打動觀眾。
所以,“王家嶺大救援”要拍攝成影片,不管資金是電影製片廠自籌,還是政府撥款、社會投資,其所要遵守的,首先都應該是藝術創作的規律,而不是主題先行。按照藝術規律辦事,王家嶺礦難首先應該拍成一部災難片。我希望,電影能真實地呈現礦難發生後井下工人求生的困境和無奈,在微茫的生命希望中,人性的理想、光芒,是怎樣展現出互助支撐和感人的力量。
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和民族而言,災難片就像一個民族的心靈歷史也和精神鏡像,唐山大地震如此,王家嶺礦難也如此。沒有人反對馮小剛拍攝《唐山大地震》。他剛剛製作了一個宣傳片,片中一個小女孩的雨中鏡頭和憂傷的音樂,馬上引起了億萬網民的共鳴,進而對《唐山大地震》充滿期待。如果“王家嶺礦難”被拍攝成一部歷盡艱辛、充滿悲苦卻又折射出人性光輝的災難片,而不是粗製濫造的歌功頌德片,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它?
面對層出不窮、讓人憂傷的礦難,我們確實應該有更多反思和警醒;對煤炭暴利、官煤勾結等等社會問題,我們也應該有斬斷利益勾結、走出現實困境的勇氣和辦法。但就一部電影的拍攝而言,讓藝術回歸藝術,讓真實再現災難成為重要訴求,比單純反對拍攝電影的道德義憤更重要。
《八天八夜》悲劇 or 喜劇
“王家嶺大救援”即將被搬上銀幕,暫定名《八天八夜》。劇本以“3·28”王家嶺礦透水事故真實事件為背景,著重描寫153名礦工被困井下後,經過當地政府不惜代價、不分晝夜的堅持和努力,最終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礦工。據悉,影片會作為2010年國慶重點獻禮片在“十一”前後隆重推出。(6月1日《山西晚報》)
“史上投資最大”、“重點獻禮片”……這些詞句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有關方面正在籌辦一件喜事,而且還要“大操大辦”。可這是一件怎樣的“喜事”呢?每當想起或聽人提起王家嶺礦難,我首先想起的是兩個問題——
一是事故責任的追究。事故發生不久,就有報導說,事發前一天,工人們就發現煤礦巷道內有霧,甚至還出現煤板脫落,這就預示可能有水。發現這一預兆的工人向礦方進行了報告,但並沒有引起重視。國家安全監督總局局長駱琳也曾表示,煤礦在應急方面存在問題。很多信息表明,王家嶺礦難很可能是一起嚴重的責任事故。但兩個多月過去了,事故的調查至今沒有結論。責任還沒有查清,歌功卻已經開始。真不知道《八天八夜》的劇本是從哪寫起的——莫非把事故發生的經過完全省掉、開場第一幕就是透水已經發生嗎?
二是遇難礦工的名單。事故發生後,輿論曾呼籲官方公布被困礦工的名單,但有關負責人只是匆匆念了一遍,沒人能聽清楚,更沒人見到詳細文本;要求公布38名遇難礦工的呼聲更高,但有關方面還是不為所動,直到近兩個月後,當地政府發布通報稱,“為尊重絕大多數遇難人員家屬的意見,對38名遇難人員名單不再公布”。如此一部災難片,面對“主角”的缺失,真不知編劇是怎么創作的?
縱觀事件的經過,王家嶺透水事故的教訓肯定大於經驗。我們必須銘記,“3·28”是一個災難紀念日。然而,有關方面掐頭去尾——省去事前責任,略掉事後處理——愣要把一齣悲劇演成喜劇,這種“喪事喜辦”的功夫也算是一種“奇蹟”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