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鐵牛一隻溜

兩隻鐵牛一隻溜

事實上,那隻鎮守在湘子橋上的鉎牛,則在“文化大革命”這場政治洪水中被毀掉,現在的這一隻,是1981年由潮州市文物部門仿鑄的。

而溜走的那一頭鉎牛,在2000年代在韓江上游的梅縣的河底尋到。現保存於當地。為何鐵牛會溯流而上到韓江的上游呢?是因為鐵牛本身重量很大,落水後即沉於河底,河水並不能把它沖至下游。相反水流會慢慢沖刷掉鐵牛逆著水流一面的泥沙,經過一段時間後當泥沙被沖刷走一定後,鐵牛就會逆流往後倒,日而復使。經過幾百年的時間,鐵牛不斷翻身,緩慢地逆流而上了。

鉎牛即是鐵牛,潮州話中意為鑄鐵鉎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隻鐵牛一隻溜
  • 時間:1981年
  • 鉎牛:即是鐵牛
  • 鉎鐵:意為鑄鐵
概述,相關傳說,

概述

現在的潮州湘子橋頭鎮守著一隻大鐵牛。大鐵牛鑄於清朝雍正年間,本來有兩隻,東西橋頭各鎮一隻,意在鎮壓洪水。後來,在一次洪水中,一隻鐵牛失蹤了。據說多方打撈,都沒結果,於是潮汕就有“兩隻鐵牛一隻溜”之說。那溜了的鐵牛,究竟是因抗洪搶險而失足落水呢?還是有識之士,為尋求治水之道,踏波遠涉他方考察未回?抑或是精靈的畜生,隨波逐流溜達溜達而忘歸?種種猜測都只是猜測,證據不夠充分。這懸案即使韓文公再世也無法貿然下定論。
“兩隻鐵牛一隻溜”伴隨著渲染了濃厚仙佛傳奇色彩的湘子橋,成為潮州一景。

相關傳說

潮州湘子橋上原有兩隻鉎牛,據說有鎮水辟邪之功用,但如今遊人卻只能見其一,卻是為何?
當地史料記載:清雍正二年(1724),於西橋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各放置一隻自己鉎牛(即鐵牛),並於牛頭上刻上“鎮橋御水”4字。道光廿二年(1842),韓江發大水,東墩鉎牛被洪水沖入江中,於是便有了“兩隻鐵牛一隻溜”之民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