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屬之地

兩屬之地

兩屬之地的產生是人類國與國、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軍事政治交流發展中產生的一種特殊政治主權歸屬現象。這種兩屬關係的出現並非偶然現象,有著深刻的客觀歷史背景

坎巨提淪為中英兩屬,琉球王國的兩屬,琉球自古以來就附屬中國,日本吞併琉球的依據,琉球處分,中國從未承認琉球屬於日本,

坎巨提淪為中英兩屬

19世紀中後期,作為清政府的外藩,坎巨提位於帕米爾西南部,並與奇特拉爾、克什米爾毗鄰。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坎巨提在英俄爭奪中亞的角逐中難以保持自身的獨立。經過錯綜複雜的鬥爭,坎巨提最終被確認為中英兩屬。由於坎巨提與帕米爾密不可分的關係,研究這個問題則有助於澄清近代英俄爭奪帕米爾這一歷史事實。
清朝因沿襲了漢族王朝的天下觀,將西方國家視為夷狄,著眼於懷柔遠人和外夷歸附,但又嚴加防範。清朝承襲了明朝的朝貢體制,以天朝上邦自居,在康乾時期向其朝貢的國家有朝鮮琉球安南、南掌(寮國)、暹羅(泰國)、緬甸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浩罕哈薩克、布魯特、布哈爾、巴達山克、愛烏罕(阿富汗)、蘇祿、博羅爾、瑪爾噶朗、坎巨提、安集延、那木乾、蘭芳共和國等。
1891年(光緒十七年)陶模任新疆巡撫時,在羅布淖爾北築蒲昌城,南設屯防局,組織回民前往定居、開發,擴展行政建制。英軍侵占我國領土坎巨提,陶模鎮定交涉,終使坎巨提歸屬祖國。嗣後練兵籌糧,嚴密防守。俄國強借我國巴爾魯克山逾期不還,陶模據約力爭,終得歸還。

琉球王國的兩屬

琉球之地當兩屬以其所處的地位,在清朝、日本的門閥政治格局中,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競爭。琉球長期是中日兩屬之地,是中日商業往來必經之地。
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主要包括琉-群島中的先島諸島、沖繩諸島和奄美-島等,總面積大約為3500平方公里。琉球國從上古時代就被稱為沖繩島-屬南海十二島嶼之內。本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國家體,由於地-位置的關係,使它跟隔海相望的中國、日本,不得不經常打交道,並逐漸-成朝貢體系內特別的兩屬關係。
1609年,薩摩藩派大將樺山久高入侵當時中國明朝的藩屬國琉球,開始了日本對琉球的征服,為兩百多年之後日本正式將琉球改稱沖繩併入日本打下基礎。到了明治時期,國力不斷增強,日本政府有志於開疆擴土。當時,清朝對琉球擁有宗主權,而清王朝的不斷衰弱,讓日本可以放心的吞併琉球。日本政府內部,早就不滿琉-的兩屬關係,特別是薩摩藩鹿兒島出-身的武士們,不願意失去對琉球既有-特權,開始策動結束琉球兩屬關係的-即所謂的“琉球處分”。

琉球自古以來就附屬中國

最早在史書上關於琉球的記載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時中原與琉球的商貿發展、人民往來已十分活躍。朝廷曾派出大臣朱寬勸說琉球王進貢臣服隋帝。另一記載是十四世紀,明太祖年間中國的又一鼎盛時期,琉球王正式向朝廷進貢,接受中國保護和冊封,派出大量學生學習吸收中原的文明文化,和朝鮮、越南、緬甸、西藏一樣成為中國的附屬國,“tributary”的概念,它不同於近代西方“colony”殖民地,但類似於中古歐洲農業文明和“奧匈帝國”時期的“進貢國”或中世紀羅馬教皇統治下的“states within states(國中之國)”的概念,所以,西方在文化上是不難理解這一現象的,西方原則上視之為一個國家。這樣一直過了兩百多年,到了一六零二年,日本的“薩摩藩侯”就象當時的日本海盜“倭寇”偷襲中國沿海一樣,武力脅迫琉球歸為“藩屬”,在遭到反抗後,於一六零九年派島津家久,率兵攻入琉球,俘虜琉球王,派兵監督琉球內政四十五年。一六五四年琉球王終於擺脫了薩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國的厚道皇恩,主動遣使臣到中國請求冊封。當時的大清康熙皇帝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二年進貢一次。此後又是二百多年,尚質王朝貢不絕,採用中國年號,沿用漢唐文化,稱中國為父國,他們之間的關係類似於西方“父子國(Affiliated、affiliation)”。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近代,歐洲列強開始遠征亞洲。

日本吞併琉球的依據

自慶長島津義-久征服琉球後,琉球實際上成為薩摩-屬地,且言語風俗官制地名都與日本-似,傳說其中興始祖舜天源也為日本-之遣裔,日本琉球與薩摩南岬僅數十-,實為日本山地綿延至海,也為一方-土之要衢。日本政府提出以下理由:第一、琉球國與中國與日本的兩屬關係,是-形勢使然。其雖然從明朝至清朝一直-受中國的冊封,奉其為正朔,但實質-上是被島津氏派遣士官鎮撫其國,進-實際的統治,因此觀之,琉球更依賴-我方。是故其名義上是服從清朝,而-實際上是歸從於我國。琉球的兩屬關-,乃屬名義上的不正,但如今如若匡-使其歸屬於我一方,則將與清朝發表-突,即使不發生爭端,其手續也將復-,而歸於徒勞,所以,名為虛名,實-為要務。第二、如大藏省別紙提出的那樣,對琉球使-的接待禮儀,不再使用如西洋各國的-節方式,而作為國內地方官的朝集,-其外部事務由則外務省來掌理。外務-僅限於接待琉球使者時,使用國內事-的處理方式。第三、外務省提出的琉球處分三條中,停止-與外國的私交較為可行,但將其列入-族及冊封為琉球藩王則存在著異議。-列入華族與國內人類族群沿革不符,-果將其列入華族,就必須將琉球人看-國內的同種人種。而在國內廢藩置縣-的情況下,以藩號授予之,實不相宜-故可以琉球王或中山王冊封之。第四、皇國若要成為威名東西方的帝國,必-擁有自己的屬國或屬地。冊封琉球,-其作為下屬國王或屬國,勢在必行。-所以,不妨廢除其藩號,冊封為琉球-,使其歸屬於我帝國(日本)。
第五、我方冊封琉球王,並不因接受中國冊-而視其為兩屬關係。援引歷來由島津-派遣士官鎮撫之例,由九州鎮台派出-番兵駐守。與我同盟的東西方各國,-我信義與其交往,如果毀其信義,就-於侵犯我之土地。番兵必須有抵禦外-寇,鎮撫琉球之能力,故需要大量駐-。左院的議事資料顯示證明,日本政府-常清楚中琉間長期的宗藩關係,但由-薩摩藩對其國進行實際的統治,便主-觀地認琉球更依賴於日本,是故琉球-兩屬關係,乃屬名義上的不正,但如-明目張胆地將其納入日本領土,恐與-清朝發生正面的衝突,故採取了“實-要務”的吞併策略,先將琉球事務由-外事務轉向國內事務,再冊封其為王-,使琉球正式成為其屬國,派駐軍隊-守,事實上進行實效統治,從而否定-球的與清朝的冊封關係,事實上領有-琉球。日本對琉球的領土圖謀,是學-帝國主義擴張理論後的第一次親自實-,故其不能在人種上接納琉球人,這-主要是受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等級觀-,及華族優秀論的影響所致。另外還-定冊封琉球王,並不因接受中國冊封-而視其為兩屬關係,由九州鎮台派出-兵駐守。6月1日,日本政府派出禮儀官右松五助-與今藤宏到那霸,要求琉球國王,派-使節到東京朝賀日本天皇親掌大政。以便實施強制性的吞併行為。從以上史料分析來看,日本左院就琉-事務所作出的議決,開啟了近代日本-外領土擴張的第一步,也是吞併琉球-的所謂“琉球處分”正式開始。其中-定的“與我同盟的東西方各國,依我-義與其交往,如果毀其信義,即屬於-侵犯我之土地。”恰好成為日本藉口“山原號難船事件-出兵台灣的理論根據。正式吞併琉球-事實上的控制當然重要,但琉球與其-真正的宗主國清朝脫離關係是最關鍵-,也是明治新政府當務之急。正當日-朝野無計可施之時,恰巧發生了琉球-“山原號難船事件”。這一事件,使-本抓到了救命的稻草,找到了實現“琉-球處分”的突破口。

琉球處分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運動已經開始,雷厲風行的改革在經濟開放、教育普及和社會西化方面取得巨大進展,但隨之而伴生的爆發心理和軍閥執政的結果,導致這個國家產生了對外野蠻武力擴張的狼子野心。就在這時,發生琉球漁民在台灣遇難的“台灣事件”,給了日本一個藉口。一八七一年琉球居民六十六人航
海遇風飄到台灣,被台灣原住民殺害五十四人,餘十二人被中國的台灣政府保護,送回琉球,被殺五十四人台灣當局則不過問。這時候日本則以“保護國民”為藉口向中國交涉,遭到中國的嚴詞拒絕,大清總理衙門大臣毛旭熙說“二島具我屬土,屬土之士相殺,裁決固在於我,何預貴國事,而繁為過問”日本則從毛的“殺人者結屬生番,故旦置之化外,未便窮洽”中,斷章取義詭辯硬說中國承認琉球和台灣不屬於中國,進一步無中生有地編造:琉球從一六零二年起已是日本島津藩(薩摩藩)的“藩屬國”。日本以此為藉口於一八七三年,兵臨琉球,廢除國王,另立傀儡。第二年又派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兵三千登入台灣,大肆攻掠,並披荒屯田,備賴下來不走了。日本軍閥山縣有棚還提出一個野心勃勃的“外徵之策”,企圖奪取整個台灣。大清聞訊,派沈保楨統兵萬人,緊急赴台,並決心死戰。日本見大事不妙才肯“和談”,威逼敲詐腐敗愚蠢的大清簽下喪權辱國的《北京專約》,清廷竟然承認日本此舉為“保民益舉”,還賠償日本白銀五十萬兩。中日關係的近代史上,喪權辱國的屈辱事件,自此一發而不可收。

中國從未承認琉球屬於日本

一八七五年,日本得寸進尺,大軍開入琉球,禁止琉球進貢中國和受大清冊封,廢除中國年號,改為明治年號。雖然大清軟弱無能至此,但在琉球主權問題上始終堅持為中國所有,沒有讓步。直到明治十二年(一八七九年)天皇政府推行“廢藩設縣”,在琉球強行搞了個所謂的“琉球處分”,把琉球一分為二:北為日本領土,改為“沖繩縣”,南為大清領土,並企圖硬逼中國承認。當時琉球中山王派使臣到北京朝廷哭訴,懇求大清保護屬國,而清廷在日本武力威懾下一味地厭戰求和,在提出毫無作用的“嚴重抗議”後,乃提出另一妥協方案,即三分琉球:挨近日本方向的庵美大島為日本領土,沖繩群島按“琉球處分”以前的狀態仍歸琉球中山王的領國,南部的先島群島為中國的領土。而在此時,沙皇俄國在伊犁邊界又欺負大清無能,掠奪蠶食。朝廷迫於內外交困,於一八八零年九月再次向日本讓步,按日本的二分法草簽分界條約。按此條約如今日本控制的包括宮古、石橫、八重山群島在內的先島群島,準備歸還中國。但此條約在北京遇到朝廷重臣的大力抨擊,指責這是“賣國契”,主戰派甚至主張立即派出重兵,不惜與日決戰到底。最後中堂李鴻章上奏摺說:“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則大受其損,拒之則多樹一敵,唯有以延宕一法,最為相宜”,大清隨擱置此案。後來雖經日本再三催促也沒結果----清庭不簽此約,那就意味著中國不僅擁有南琉球的主權,而且仍然堅持琉球北部的主權----此後,日本乾脆裝聾作啞,繼續竊居中國領土。
1945年3月26日,美軍發起沖繩戰役,並在3個月後占領了琉球群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韓戰的爆發,美國改變了對中日兩國的態度,開始扶植日本為其亞洲戰略服務,美國在琉球群島問題上的立場也發生了重大改變。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完全主權。1972年,美國將琉球諸島交給日本。隨後,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島。整個流球群島均被日本納入版圖。這是國際強權操縱的結果,也由於我們自己的國共兩黨交惡,國家分裂,在國際上無力阻遏。才造成流球被日本占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