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

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

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是中國計畫在未來5年左右研製並發射5顆新的科學衛星中的一顆,該衛星將實現對地球系統中水的分布、傳輸與相變過程的機理及水循環系統的時空分布特徵認識上的突破,揭示全球變化背景下水循環變化特徵,深化理解水循環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反饋作用的科學規律。2016年,“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已完成了主被動協同反演和有效載荷關鍵技術的攻關和試驗驗證,背景型號研製通過驗收。

基本介紹

  • 外文名:Water Cycle Observation Mission
  • 中文名::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
  • 別稱::WCOM
  • 所屬組織::中國中科院
簡介,目的任務,項目進展,作用地位,

簡介

WCOM課題結題驗收評審會現場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背景型號項目之一,2015年得到了重點支持,是我國第一個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空間地球科學衛星計畫,也是國際上第一個對陸地、海洋和大氣水循環關鍵要素進行綜合觀測的科學衛星計畫。
WCOM課題結題驗收評審會現場WCOM課題結題驗收評審會現場

目的任務

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計畫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利用對水要素敏感的三個主被動微波的感測器聯合的探測,實現包括對土壤濕度、雪水當量、地表凍融、海水鹽度、海面蒸散與降水等水循環關鍵要素時空分布的前所未有觀測精度和系統性的同步觀測;進一步發展基於衛星觀測數據的水循環相關模型參數最佳化方法以改進水循環過程模擬能力,並綜合觀測和模型以及歷史觀測數據的校正進行集成分析,揭示全球變化背景下水循環的變化特徵與趨勢和水循環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反饋作用。

項目進展

2016年,由我國科學家提出的國際上第一個對全球水循環關鍵多要素進行同步觀測的科學衛星計畫——“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已完成了主被動協同反演和有效載荷關鍵技術的攻關和試驗驗證,背景型號研製通過驗收,為接下來的工程研製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十三五”科學衛星計畫的實施做好了準備,將爭取在2019~2020年發射。
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結題總體驗收會2017年10月14日在京舉行。專項一期部署的暗物質衛星“悟空”、實踐十號衛星、量子衛星“墨子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研製發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專項二期將繼續實施空間科學系列衛星任務,包括愛因斯坦探針(EP)、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和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畫(MIT)等將在2021年前後發射升空。

作用地位

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受到國際地球科學和水循環領域的重視,並與美國、歐洲等多國研究團隊達成合作協定,衛星計畫實施後將發起國際水循環星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