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評論

全球史評論

《全球史評論》是首都師範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年刊性質的連續出版物,創刊於2008年,於每年的12月份出版發行,至今已出版五輯,是國內第一份專事全球史理論與專題研究的學術性刊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球史評論
  • 作者:劉新成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開本:16開
  • 數量:現共五輯
  • 類型:年刊
內容介紹,刊物特色,第一輯,圖書信息,內容概述,本輯目錄,第二輯,圖書信息,內容概述,本輯目錄,第三輯,圖書信息,內容概述,本輯目錄,第四輯,圖書信息,內容概述,本輯目錄,

內容介紹

全球史是目前國際史學界新興的、發展迅速並廣為關注的研究領域。它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其實質是史學界對於日益深化的全球化的學術反思與回應。全球史批判“西歐中心論”,專注跨民族、跨國家和跨地區的文化與文明交往和聯繫,是一種新的學術視角和方法,在當今的世界史學界影響很大。國內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但同樣受到學者的普遍關注,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學術增長點。目前,國際學術界專門研究全球史的學術期刊只有2006年3月創刊的《全球史雜誌》(Journal of Global History)一種,《全球史評論》是國內第一份專門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的學術性刊物。我國著名世界史專家齊世榮教授和美國世界史學會前主席、《世界歷史雜誌》(Journal of World History)主編、夏威夷大學歷史系教授、國際著名全球史專家傑里·本特利(Jerry H. Bentley)教授擔任學術顧問,總主編是劉新成。為促進國內的全球史研究與教學,並形成品牌效應,全球史研究中心於2008年開始著手編輯出版《全球史評論》,選擇以書代刊的形式專門刊載國內外學者有關全球史方面的學術論文和相關的學術信息。其內容目前包括“全球史理論與方法”、“全球史專題研究”、“全球史/世界史教學”、“學人評介”、“書評”、“學術動態”等欄目。出版計畫為每年一本,迄今共出版四輯。

刊物特色

全球史在研究旨趣與研究理路上都與傳統的世界歷史研究具有重大差別,作為全球史研究的陣地,《全球史評論》也呈現出鮮明的特色。第一,強烈的現實關懷。全球史研究者大多希冀通過觀察歷史、思考歷史來影響社會,為人類發展提供歷史鏡鑒。《全球史評論》刊登了多位國內外學者對生態環境史、文化交流史、王朝興衰史等問題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都彰顯了全球史學者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全球史評論》第三輯刊有《威廉·H.麥克尼爾致首都師範大學全球史中心》一文,他認為“全球史是一種崇高的事業”,“史學家肩負著一種道義和職責,那就是努力發現使人類始終團結在一起的共性,並向世人宣講歷史並非不同文明、族群和宗教如何形成的故事,而更在於人類彼此借鑑、共同創造的整體過程”。第二,學術研究的前沿性。《全球史評論》注重對新觀點、新理論的探討與評介,已發行的三輯中所涉及的整體史觀、新全球史以及文化際全球視角中的史學編纂都體現了這一點。另外,每輯匯總的學術信息也提供了較為前沿的國內外學術研究現狀。第三,跨文化、跨地域、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全球史研究博採眾家之長,善於採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探究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之間的互動,因此,《全球史評論》中刊有諸如旅行與教學、藝術與世界歷史、科學與藝術交流史等方面的成果,這些成果的研究視野大多較為宏大,要么直接將歐亞大陸、印度洋貿易體系等區域性體系作為研究對象,要么從雲南、關島等某一地點或棉花、茶葉等具體物種著手,折射小問題背後的宏大世界。第四,研究原則的客觀性。全球史致力於打破“西方中心論”,以平等、客觀的原則研究世界歷史中的諸地區、國家或民族,嘗試中心、邊緣視角的調換,重新思考世界歷史。《全球史評論》第三輯尤其體現了“將中國融入世界,在中國發現歷史”這一研究思路。
目前,囿於全球史研究在國內剛剛起步,在《全球史評論》所刊登的稿件中,外稿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國內學者的相關成果稍顯薄弱。但隨著全球史研究在國內的蓬勃發展並漸成氣候,這種狀況將會大有改觀,《全球史評論》也將主要以刊登中國的學術研究成果為主。正如劉新成在“發刊詞”中所言,“《全球史評論》旨在提供一方園地,吸引中外學者來此駐足、會友和切磋,為中國世界史學學科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第一輯

圖書信息

【出版商】 商務印書館 , 2008
【ISBN號】978-7-100-05921-3
【頁 數】

內容概述

《全球史評論》第一輯由商務印書館於2008年12月出版,包括“全球史理論與方法”、“全球史專題研究”與“世界各國的世界通史教學”等幾大部分。劉新成在“發刊詞”中敘述了全球史的生成背景以及這門課程在西方的開設情況,重點分析了全球史在我國引起強烈反響的原因。在“全球史理論與方法”這一專題中,國內外十餘位世界史方面的專家就世界史的編纂、分期、概念等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馬克垚剖析了編寫世界史的困境,認為史學家只有重新研究本身的歷史和世界的歷史,形成自己的世界史理論,方能寫出真正的世界史。劉新成從時代背景和學術背景等角度梳理了“全球史觀”的生成及主要內容,並結合具體事例分析了“全球史觀”的借鑑意義。趙文亮回顧了不同時期的中國學者對整體史觀的探索,總結了每個時期世界通史編纂的特點與不足。在對全球史的理論思考中,於沛認為文化的多樣性決定了全球史的多樣性,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心靈中的全球史,因此,每個國家都應該擁有屬於各自民族歷史記憶中的全球史。郭方評價了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的《西方的興起》對全球史研究作出的貢獻,並敘述了麥克尼爾史學思想與實踐在近年來的發展。黃民興、王瑋、王晉新等學者就全球史的內涵及其與世界史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韓莉具體分析了全球通史體系下的生態環境史研究,就其興起背景、研究方法、內容及研究前景進行了全面探究。美國著名學者傑瑞·H.本特利和格奧爾格·G.伊格爾斯(Georg G. Iggers)分別就當今的世界史概念與文化際全球視角中的現代史學編纂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在全球史的個案研究中,張緒山結合漢唐時期文化交流中的幾個典例比較了整體歷史視野中的中國與希臘—羅馬世界,李化成從麥克尼爾的假說出發論述了全球史視野中的黑死病,美國學者安妮·佩雷茲·哈托里(Anne Perez Hattori)透過對西班牙和美國入侵關島的歷史編纂的考察,解讀了歷史編纂過程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澳大利亞學者保羅·德阿西(Paul D’Arcy)基於太平洋島國的邊緣視角重新思考了傳統的史學理論。“世界各國的世界通史教學”部分刊登的論文或論文摘要乃2005年10月12—13日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首都師範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和美國世界歷史學會聯合主辦的“世界各國的世界通史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的部分文稿。齊世榮、何芳川、錢乘旦、郭小凌、陳德正、陳志強、劉景華、侯建新、王加豐、夏繼果等學者的論文從不同角度論述了中國的世界通史教學,另有義大利、德國、哥倫比亞和加拿大的學者闡述了各自國家的世界通史教學情況。本輯還刊登了何平教授對法國著名史學家拉杜里的專訪,展現了拉杜里的治史理念及其眼中的年鑑學派。
全球史評論

本輯目錄

劉新成 發刊詞
全球史的理論與方法
馬克垚 編寫世界史的困境
劉新成 “全球史觀”與近代早期世界史的編纂
於 沛 全球史:民族歷史記憶中的全球史
郭 方 評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及全球史觀
趙文亮 整體史觀與中國的世界史編纂學
黃民興 關於全球史觀的一些個人見解
王 瑋 全球史觀和世界史分期問題
王晉新 孫義飛 全球史及其諸問題芻議
韓 莉 全球通史體系下的生態環境史研究
[美]傑瑞·H.本特利 當今的世界史概念
[美]喬治·G.伊格爾斯 文化際全球史角中的現代史學編纂
[美]湯姆·泰勒 旅行與教學:整合大學世界史教材的一種方法論範例
[加]拉爾夫·克勞伊澤爾 藝術與世界歷史
全球史的個案研究
張緒山 整體歷史視野中的中國與希臘-羅馬世界——漢唐時期文化交流的幾個典例
李化成 全球史視野中的黑死病——從麥克尼爾的假說論起
[美]安妮·佩雷茲·哈托里 解讀入侵的真正含義:對西班牙和美國入侵關島的歷史編纂的考察
[澳]保羅·德阿西 歷史的邊緣:從太平洋視角重思世界史
世界各國的世界通史教學
齊世榮 20世紀中國世界歷史教學概況
何芳川 世界通史研究與教學在中國
錢承旦 我國世界史學科的發展現狀與近期的目標(摘要)
趙文洪 全球通史教學中的“時間”與“空間”意識
陳德正 晚清教育中的外國歷史課程與希臘羅馬史
陳志強 兩種世界史課程體系之比較
劉景華 世界歷史新四分法
侯建新 “封建”:世界史中的一個概念錯位
王加豐 全球觀與世界史教育
郭小凌 中國普教中的世界通史教育
夏繼果 調查報告:“全球史”在中國高校
[意]里基·卡扎尼 世界史及反對意見:以義大利為個案(摘要)
[德]埃克哈德·福克斯 德國世界史教科書的編纂與教學(摘要)
[哥倫比亞]葆拉·卡斯塔諾 世界歷史在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摘要)
[加]盧克·克勞塞 加拿大的世界史及其導論課的意義(摘要)
論點摘要
龐卓恆 全球化的新形勢呼喚新的世界通史
徐 藍 20世紀世界歷史體系的多樣性與編纂實踐
何 平 全球史對世界史編纂理論和方法的發展
李榮建 中國的阿拉伯史教學與阿拉伯國家的世界史教學
梁占軍 “全球史”與“世界史”異同芻議
特稿
何 平 訪問法國著名史學家拉杜里

第二輯

圖書信息

【出版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09.12
【ISBN號】978-7-5004-8386-1
【頁 數】 297
【原書定價】38.00

內容概述

《全球史評論》甫一問世就引起了國內外史學界的普遍關注,國外學者專門為本書撰寫書評,還有學者積極申請作為第二輯的書評人。由於商務印書館出版周期過長,不能滿足每年一期的出版頻率,全球史中心轉而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達成合作,保證了《全球史評論》的如期發行。在第二輯的“全球史理論與方法”這一板塊中,中外學者對全球史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討。劉新成認為互動是全球史觀的核心理念,為書寫新的全球史提供了多種思路和指南。全球史研究的倡導者、美國著名學者布魯斯·馬茲利什(Bruce Mazlish)從研究方法、視角和核心等方面總結了世界史、全球史和新全球史三者之間的異同。從事國際史學史和史學理論研究的權威學者格奧爾格·伊格爾斯基於全球視角,批判、檢視了19世紀20年代至今的史學思想和歷史書寫的主要變革及其歷史背景。美國杜克大學歷史系教授多米尼克·塞森麥爾(Dominic Sachsenmaier)探討了在普世主義和歐洲中心論四面楚歌的年代裡,全球史建構的多種可能性及其可能遭遇的挑戰。加拿大的丹尼爾·沃爾夫(Daniel Woolf)結合對波利比阿的“關聯原則”和《史記》中的多層次歷史觀的比較,探討了在全球視域下對多種源流的史學傳統進行比較研究的可能性。在“全球史專題研究”部分刊登的論文中,美國著名環境史學家約翰·麥克尼爾(John R. McNeill)簡要敘述了過去十萬年年人類給整個生物圈帶來的巨大變化。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斯文·貝克特(Sven Beckert)論述了棉花的全球史,並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了全球性視角對於世界歷史研究的重要意義。另有中國學者探究了“中世紀後期到近代初期歐亞大陸的科學和藝術交流”、“區域性‘世界體系’視野下的古代兩河流域史”和“葡萄牙帝國對印度洋貿易體系的影響”等問題。在對全球史/世界史教學的探討中,齊世榮教授認為編寫一部簡明的世界通史是時代的需要,並就如何編寫世界史提出了富有啟發性的建議。美國學者托馬斯·本德(Thomas Bender)結合具體的地區史、國別史研究,闡述了美國史全球化的可行性和具體實踐。澳大利亞的彼得·蒙梯斯(Peter Monteath)通過回顧澳大利亞歷史學科的發展狀況,探討了近年來“世界歷史”在該國的研究和教學實踐。施誠教授梳理了西方文明史課程在每股大學的開設情況,並分析了全球史對該課程的影響。在“學者評介”欄目中,孫岳介紹了美國的沃爾夫·沙弗(Wolf Schäfer)教授的學術背景及其對新全球史的探索,何濤對德國年輕有為的跨民族史學家馬蒂亞斯·米德爾(Mathias Middell)進行了採訪。其後的“書評”部分就《什麼是全球史》、《現代世界的誕生:全球互動和比較,1780—1914年》、《全球史導航》三部全球史方面的論著進行了評介。該輯還刊登有世界史學會、《全球史雜誌》、“亞洲全球史學會第一屆大會”、[美國]世界歷史協會第18屆年會以及首都師範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舉辦的“文明的互動與共生”學術研討會等諸多學術信息。此外,《全球史評論》第二輯還選錄了三篇較有影響的史學論文的論點摘要,並按照刊物的結構分類整理了2000—2008年期間國內發表的與全球史研究有關的重要論文索引。
全球史評論

本輯目錄

全球史的理論與方法
劉新成: 互動:全球史觀的核心理念
[美]布魯斯·馬茲利什:世界史、全球史和新全球史
[美]格奧爾格·G.伊格爾斯:當代史學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一種全球視角的考察
[美]多米尼克·薩森邁爾:全球史與西方史學視角批判
[加拿大]丹尼爾·沃夫:從波里比阿的“關聯原則” 到《史記》:論全球史學的比較
全球史專題研究
[美]J.R.麥克尼爾:世界環境史:最初十萬年
[美]斯文·貝克特:棉花:一部全球史
何平:中世紀後期到近代初期歐亞大陸的科學和藝術交流
劉健:區域性“世界體系”視野下的古代兩河流域史
趙婧:葡萄牙帝國對印度洋貿易體系的影響
全球史/世界史教學
齊世榮:編寫一部簡明的世界通史是時代的需要
[美]托馬斯·本德:把美國放到世界史中
[澳大利亞]彼得·蒙梯斯:“世界歷史”在澳大利亞:一項歷史學的回顧
施誠:相輔相成:美國大學的西方文明史與全球史教學
學者評介
孫岳:沃爾夫·沙夫的新全球史探索
何濤:跨民族史學研究:緣起、方法與進程——馬蒂亞斯·米德爾教授訪談錄
書評
劉文明:全球史的研究範式、趨勢與學科性質:評《什麼是全球史》
何美蘭:《現代世界的誕生:全球互動和比較,1780-1914年》評介
田婧: 評曼寧《全球史導航》
學術信息
(美國)世界史協會簡介(孫岳)
《全球史雜誌》介紹(陳志堅)
“亞洲全球史學會(AAWH)第一屆大會”在大阪召開(張偉偉)
(美國)世界史協會第十八屆年會簡述(黃碩、高昊)
“文明的互動與共生”學術研討會綜述(付有強)
論點摘要
[美]格奧爾格·G.伊格爾斯、王晴佳:歷史和史學的全球化:特徵與挑戰
徐波:從“整體史”到“全球史”——西方史學史的一條線索
徐洛:從全球視角觀察人類的過去——傑里·班特利的全球史思想和治史實踐
附錄:
重要文章英文摘要
主要論文目錄(2000-2008)
徵稿啟示及文章體例

第三輯

圖書信息

【出版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0.12
【ISBN號】978-7-5004-9453-9
【頁 數】 440 ; 26cm
【原書定價】58.00

內容概述

自2010年初始,全球史研究中心就開始籌備“世界史學會第20屆年會”的相關事宜。此次年會的主要議題有兩個,其一是“世界歷史上的中國”(China in World History),其二是“中心—邊緣視角中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 from the Center and the Periphery)。為配合會議的召開,《全球史評論》第三輯主要圍繞“世界歷史上的中國”這一主題進行組稿,篇幅較前兩輯厚重了很多。在“理論與方法”部分中,奧地利學者蘇姍·魏格林-施維德齊克(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評述了20世紀中國較為突出的史學家的著述,並就中國史中的普遍與特殊及中國在世界史中的定位問題給予了深入分析。加拿大學者格利高里·布盧(Gregory Blue)梳理了不同時代,尤其是20世紀前後的西方人解讀中國史並將其納入到自身的世界史觀中的過程。美國惠蒂爾學院歷史系教授羅伯特·B.馬克斯(Robert B. Marks)結合亞洲史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對現代世界起源及其歷史發展進程進行了重新解讀。其後的專題研究板塊分成“中外文明互動”、“宗教傳播”和“貿易往來”三個系列論述了“世界歷史上的中國”。張緒山、石雲濤、李鳴飛等學者分別探討了“薩珊波斯帝國與中國—拜占庭文化交流”、“南朝蕭梁時中外互動關係”、“《書記規範》‘蒙古官員任命書部分’”、“元代與西南周邊國家的藩屬關係”、“容閎眼中的世界”以及“晚清維新士人眼中的‘西方’”等議題。針對“宗教傳播”這一專題,買買提祖農·阿布都克力木探究了塔里木盆地伊斯蘭化的政治因素,賈發義透過彌陀淨土信仰這一個案論述了中西文化交流,王濤通過考察毗沙門天王流變論述了唐代中國與印度、內地與西域的文化交流。貿易往來是中外交往的重要組成,這在第三輯中有所體現。溫翠芳研究了漢唐時代印度香藥傳入中國的過程,王永平考察了漢唐時期外來文明中的訓象活動,高春平探討了中俄恰克圖茶葉貿易以及晉商在其中的角色。美國學者范岱克(Paul A. Van Dyke)闡述了18世紀廣州的新航線的開闢與中國政府失去對海上貿易控制權之間的關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楊斌以雲南出產的馬、白銀以及馬爾地夫輸入雲南的海貝為切入點,討論了全球視角下雲南的多邊貿易和影響。第三輯還刊登了李伯重教授為仲偉民所著《茶葉與鴉片:19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一書撰寫的序言,另有學者就《世界歷史中的中國》、《紡織的世界》和《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等著作進行了評介。在學術機構和學術信息這一部分,國內外學者分別介紹了首都師範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南開大學中國生態環境史研究中心、美國匹茲堡大學世界史中心以及德國萊比錫大學全球與歐洲研究所與歐洲普世史。另有學者對世界史學會第19屆年會進行了簡要敘述。
全球史評論

本輯目錄

威廉· H.麥克尼爾致(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全球史中心
理論與方法
世界史與中國史:20世紀中國史學中的普遍與特殊概念…………[奧地利]蘇珊·魏格林-施維德齊克
中國與西方世界史的書寫…………………………………[加拿大]格利高里·布盧
亞洲與現代世界的重構………………………………………[美]羅伯特·B.馬克斯
中外文明互動專題研究
薩珊波斯與中國-拜占庭帝國文化交流………………………………………張緒山
南朝蕭梁時中外關係述略……………………………………………………石雲濤
《書記規範》“蒙古官員任命書”部分翻譯及研究…………………………李鳴飛
從設定看元代與西南周邊國家的關係…………………………………………周芳
容閎的世界:19世紀全球化下的中國………………………[美]理察·S.霍洛維茨
晚清維新士人眼中的“西方”——以康、梁的歐美遊記為中心………………………………曹穎龍
宗教傳播
新探塔里木盆地伊斯蘭化的政治因素………………………(維吾爾族)買買提祖農、布阿衣夏木·阿吉
彌陀淨土信仰與中西文化交流………………………………………………賈發義
唐代中國與印度、內地與西域文化交流——以毗沙門天王流變為考察個案……………………王 濤
貿易往來
漢唐時代印度香藥入華史研究………………………………………………溫翠芳
漢唐外來文明中的馴象………………………………………………………王永平
晉商與中俄恰克圖茶葉貿易…………………………………………………高春平
18世紀廣州的新航線與中國政府海上貿易的失控……………[美]范岱克
馬、海貝與白銀:全球視角下的雲南…………………………………[新加坡]楊斌
書評與書序
全球史視野中的清代中國經濟
――序仲偉民《茶葉與鴉片:19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李伯重
《世界歷史中的中國》評介……………………………………………………史 悅
《紡織的世界》評介——以紡織史全景畫卷中的中國棉紡織業為中心…………………張天虹
災害史視閾下的王朝盛衰——《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評介………石濤,程鵬,馬國英
學術機構介紹
首都師範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簡介…………………………………………夏繼果
南開大學中國生態環境史研究中心簡介……………………………………王利華
美國匹茲堡大學世界史中心簡介………………………………[美]派屈克·曼寧
萊比錫大學全球與歐洲研究所與歐洲普世史/全球史網路………………[德]馬蒂亞斯·米德爾、卡佳·瑙曼
學術信息
世界史學會第19屆年會簡述…………………………………………孫 岳
世界史學會第20屆年會將在首都師範大學召開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全球史評論》約稿及體例要求……………………………………………………

第四輯

圖書信息

【出版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1.10
【ISBN號】978-7-5161-0240-4
【頁 數】 403
【原書定價】65.00

內容概述

全球史旨在從跨國家、跨區域、跨文化的巨觀整體視角闡釋人類的過去,而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環境史研究天然具備這種“全球”視野。作為一種新史學,環境史具有美好而且宏大的學術願景,這也是它能夠在國內外學術界取得迅猛發展的重要原因。基於這一考量,《全球史評論》第四輯將主題定為“全球史視角中的環境問題”,具體包括“環境史綜述、理論與方法 ”、“環境史實證研究”、“環境史教學”三個主要欄目,對環境史在全球各地的研究狀況予以全面介紹,特別是從理論的高度加以闡釋,並輔以相關的案例研究,以饗讀者。在“理論與方法”這一板塊中,美國著名環境史學家約翰·麥克尼爾(John McNeill)和唐納德·休斯(Donald Hughes)都專文對環境史研究的過去、現狀以及發展前景進行了論述,荷蘭著名史學家弗雷德·斯皮爾(Fred Spier)則從大歷史的視角對環境問題進行了探究。另外,國內專事環境史研究的包茂紅、梅雪芹等學者分別分析了日本的環境史研究以及環境史與中國世界史學科的發展之間的關係。“實證研究”部分中,艾爾弗雷德·克洛斯比(Alfred Crosby)以宏大視野分析了環境史視角下的新舊大陸的碰撞與融合,約翰·麥克尼爾則梳理了世界歷史上的物種交流,劉文明專門探討了1918年大流感的起源及其傳播。彭慕蘭和傑森·摩爾(Jason Moore)分別研究了與中國、荷蘭相關的環境史個案。在本輯的“環境史教學”部分,王利華、喬治·弗蒂斯(George Vrtis)、馬可·阿爾米耶羅(Marco Armiero)分別分析了中國、美國和歐洲的環境史教學現狀。環境史以人與自然的歷史關係作為研究對象,將自然因素視為與人類共舞的能動角色,而不僅僅是布景和道具,改變了由人類唱獨角戲的史學體系,開闢了更加廣闊而又神秘的新天地。
全球史評論

本輯目錄

綜述、理論與方法
環境史研究現狀與回顧……………………………………[美]約翰·麥克尼爾(王曉輝譯)
日本的環境史研究…………………………………………………………………………包茂紅
拉丁美洲環境史研究述評……………………………………………………………………陳浩
全球環境史:長遠視角的思考………………………………… [美] J. 唐納德·休斯(張楠譯)
環境史與當前中國世界史學科的發展……………………………………………………梅雪芹
試論近代機械主義自然觀的非生態導向…………………………………………………付成雙
進化史學前景展望…………………………………………… [美]埃德蒙德·魯塞爾(孫岳譯)
大歷史視角中的環境問題…………………………………… [荷蘭]弗雷德·斯皮爾(孫岳譯)
實證研究
新舊大陸的碰撞和融合:環境史的一個案例研究…………………[美]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夏天譯)
世界歷史中的物種交流……………………………………[美]約翰·麥克尼爾(夏天譯)
中國環境的變遷:1500—2000年……………………………[美]肯尼斯·彭慕蘭(施誠譯)
荷蘭資本主義與歐洲的前沿:大17世紀人類對自然的征服……………………[瑞典]傑森·W. 摩爾(孫岳譯)
1918年大流感的起源及其全球性傳播……………………………………………………劉文明
環境史教學
中國環境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展望………………………………………………王利華
美國的環境史教學:兩種觀點…………[美]喬治·弗蒂斯、[美]琳達·L.埃薇(陳志堅譯)
歐洲的環境史教學:對學科現狀的初步調查及對未來的少許建議………[意]馬可·阿爾米耶羅、[葡]斯特凡尼亞·巴卡(田婧譯)
書評
從生態環境視角解讀歐洲的擴張——《生態擴張主義》評介…………………………劉暢
從文化模式相遇看歐洲文明的成長和擴散——《歐洲歷史的塑造》評介……………田汝英
《阿拉伯人與中世紀歐洲》評介………………………………………………溫璐維 武海燕
學術信息
世界史學會第20屆年會簡述……………………………………………………………方林
首屆國際大歷史學會年會即將在偉谷州立大學舉行 …………………………………孫岳
附錄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全球史評論》約稿及體例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