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是2010年5月1日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修長柏。

基本介紹

  • 書名: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
  • 作者修長柏
  • ISBN: 9787109145177
  • 出版社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0-5-1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書 名: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 作 者:修長柏
出版時間: 2010-5-1
ISBN: 9787109145177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元

內容簡介

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1998年開始,我國總體上進人了小康社會階段,同時,我國農產品也克服了長期以來供不應求的狀況,在世紀之交步入新的發展時期。儘管如此,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二元結構狀況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變得更加突出,而且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尖銳。這種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矛盾在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表現得最為顯著。本文的研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分布於我國“三北”地區,是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生產較為集中的地區。長期以來,該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經濟社會發展滯後,貧困問題十分嚴重。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一地區長期處於傳統農業階段,農村發展走入了一種路徑鎖定狀態,即“低收人-盲目墾殖-生態環境退化-更低收入”的惡性循環狀態。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也具有較大的潛力,例如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大,環境污染少,產品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等。如果我們充分認識這些優勢並發揮其作用,並通過制度創新開闢新的發展路徑,就可以加快農牧交錯帶農村由傳統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這一制度創新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據農牧交錯帶農村的實際和市場需要,確定這一地區發展商品經濟的主導產業;②將主導產業引入到農牧交錯帶農村;③以主導產業帶動分散的小農戶,將原有的封閉的、以自給自足為生產目的的傳統經濟轉變到商品經濟生產中來,形成完整的商品生產鏈;④傳統農戶開始向商品性農戶轉變;⑤依靠主導產業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⑥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農牧交錯帶農村綜合發展。
作為農牧交錯帶的一個典型旗縣,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在世紀之交確立了乳業興縣的發展戰略,於1999年建立了盛樂經濟園區,並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於同年引人蒙牛乳業公司作為乳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將該縣農村引導到商品經濟發展軌道上來,並且在短短的七年時間裡實現了該縣農村經濟的穩定、快速和協調發展:一是農村市場化指數由1999年的54.13%上升到2005年的70.64%,在總體上進入了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階段;二是農村產業結構發生了戰略性調整,實現了以傳統種植業為主導產業向以商品性乳產業為主導產業的轉變;三是新型農村組織形式不斷湧現,“小而全”式的傳統農戶經營讓位於專業化、商品化、產業化組織經營,一個以滿足國內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現代乳產業鏈已經形成;四是在乳產業帶動下,該縣在市場、政策、區位、飼養基礎和成本五個方面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極大地促進了乳產業的迅速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五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得到加強,形成了經濟、社會和生態三者的良性循環;六是加快了和林格爾縣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儘管在過去七年的時間裡和林格爾縣由於乳產業發展帶來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並基本上實現了脫貧目標,但是,同時也帶來了發展中的問題,例如“三聚氰胺事件”。為了使乳產業這個惠及到每個農民的產業在未來得到進一步健康發展,無論在奶農層面和奶站層面還是在乳品加工企業和政府層面,都需要做出種種努力。

作者簡介

修長柏 男,1963年生,內蒙古人,管理學博士,教授,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現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校長助理,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一加拿大可持續農業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內蒙古哲學和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內蒙古農村牧區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經濟研究會理事,內蒙古市場經濟研究會副會長。1985年以來共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8部,主持和參加了20佘項科研項目,為內蒙古“321人才工程”二層人選,2008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圖書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摘要
第一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農牧交錯帶
1.2.2 農村
1.2.3 農村發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內容
1.5 和林格爾縣基本情況
1.6 研究方法
1.7 本文數據來源
1.8 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
1.9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國內外研究綜述
2.1 農牧交錯帶研究綜述
2.1.1 國外對農牧交錯帶的研究
2.1.2 國內對農牧交錯帶的研究
2.2 農村發展研究綜述
2.2.1 國外對農村發展問題的研究
2.2.2 國內對農村發展問題的研究
2.3 路徑分析理論綜述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依賴與鎖定的理論研究
3.1 貧困是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的一個基本特徵
3.2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的特殊性
3.3 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鎖定的形成機理
3.3.1 重視發展經濟,輕視生態建設和社會發展
3.3.2 重視自給自足,輕視培育和發展商品經濟
3.3.3 重視行政命令,輕視市場作用
3.3.4 重視發展種植業,輕視畜牧業和非農產業的發展
3.4 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制度創新的分析
3.4.1 對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優勢的重新認識
3.4.2 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制度創新機制研究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農村市場化進程研究
4.1 農村市場化的含義
4.2 農牧交錯帶農村市場化進程分析
4.2.1 總體判斷
4.2.2 國內外對市場化和農業與農村市場化進程的研究綜述
4.2.3 本文分析方法、對各指標的說明和結果分析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乳產業發展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5.1 和林格爾縣農村產業結構的演變
5.2 和林格爾縣農業產業結構的演變
5.2.1 1978年以來農業生產結構的演變趨勢
5.2.2 種植業生產結構變化情況
5.2.3 畜牧業生產結構變化情況
5.3 和林格爾縣奶業發展後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民收入影響分析
5.3.1 奶業發展以來農業結構的變動
5.3.2 畜牧業及其中奶業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5.3.3 畜牧業特別是奶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壯大
5.3.4 畜牧業特別是奶業的發展最佳化了地區經濟結構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乳產業組織形式研究
6.1 和林格爾縣乳產業組織的基本特點
6.1.1 乳業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非常顯著
6.1.2 產業鏈加長,專業化生產格局初步形成
6.1.3 乳產業成長速度快,帶動面廣
6.1.4 乳產業發展的間接影響
6.2 和林格爾縣乳產業組織形成機理和利益機制研究:一個初步的分析
6.2.1 乳產業組織形成的機理分析
6.2.2 乳產業組織的利益分配機制分析
6.3 和林格爾縣乳產業組織存在的問題
6.3.1 各利益主體間的利益機制不完善
6.3.2 各利益主體發育程度不平衡
6.3.3 政府在規範和促進乳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6.3.4 針對奶戶的社會服務組織體系不健全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乳產業競爭優勢研究
7.1 市場優勢
7.1.1 我國居民對牛奶及其製品的消費呈現長期上升趨勢
7.1.2 奶產業是我國農業生產部門中的一個朝陽產業
7.2 政策優勢
7.2.1 用土地換來乳品加工企業
7.2.2 用信貸支持農民發展奶牛飼養業
7.2.3 建立奶牛業服務體系
7.2.4 支持和促進農民調整產業結構
7.3 區位優勢
7.3.1 和林格爾縣處於我國奶牛優勢區內
7.3.2 區位優勢
7.3.3 資源條件
7.4 基礎優勢
7.4.1 糧食生產能力上升為奶牛業發展奠定了穩定的飼料基礎
7.4.2 飼養基礎
7.5 成本優勢
7.5.1 奶牛飼養成本
7.5.2 牛奶生產成本
7.6 本章小結
第八章 乳產業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8.1 乳產業發展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之問的關係
8.1.1 乳產業發展調動了農民種植飼草的積極性
8.1.2 “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為農民種植飼草提供了經濟上的保障
8.2 和林格爾縣生態建設進展與效益分析
8.2.1 總體進展與效益分析
8.2.2 基於一個案例的研究
8.3 本章小結
第九章 乳產業與農村工業化
9.1 工業化的含義
9.2 工業化的發展階段
9.3 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
9.3.1 產業結構的涵義
9.3.2 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
9.3.3 三次產業內部結構演變規律
9.4 農業對工業化的推動作用
9.5 工業化對農業的帶動作用
9.6 和林格爾縣工業化進程分析
9.6.1 工業化階段的劃分
9.6.2 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進
9.6.3 工業化進程中畜牧業發展因素分析
9.7 和林格爾縣以乳業為基礎的工業化政策
9.7.1 積極發展乳業生產
9.7.2 加快發展畜產品加工業
9.7.3 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機制
9.7.4 科學布局和合理規劃園區
9.8 和林格爾縣工業化發展與城鎮化
9.8.1 城鎮化的含義及其與工業化之間的一般關係
9.8.2 和林格爾縣工業化發展與城鎮化分析
9.9 本章小結
第十章 乳產業食品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10.1 乳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10.2 乳產業鏈各主要行為主體相互關係的進一步分析
10.3 建立可持續發展乳產業鏈的框架分析
10.4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結論、對策建議和有待於研究的問題
11.1 本文的研究結論
11.2 對策建議
11.2.1 在奶農層面
11.2.2 在奶站層面
11.2.3 在乳品加工企業層面
11.2.4 在各級政府層面
11.3 有待於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致謝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