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救災款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屬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每當自然災害發生後,國家和自治區都要向災區下撥大量救災資金和物資;兄弟省市和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一些國際組織也紛紛慷慨解囊,支援災區。為了管好用好這些來自各方面的救災款物,提高使用效益,切實保證救災工作需要,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救災款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 外文名:Notice of the People 's Government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 Relief and Funds
【發布單位】80502
【發布文號】內政傳發[2001]1號
【發布日期】2001-03-02
【生效日期】2001-03-02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救災款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內政傳發〔2001〕1號2001年3月2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
我區屬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每當自然災害發生後,國家和自治區都要向災區下撥大量救災資金和物資;兄弟省市和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一些國際組織也紛紛慷慨解囊,支援災區。為了管好用好這些來自各方面的救災款物,提高使用效益,切實保證救災工作需要,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救災款物的管理
自治區各級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各類救災資金的管理工作。上級部門撥付的救災資金、各部門籌集的救災資金、接受社會各界捐贈的救災資金(救助單位指定用途者除外),均納入財政部門在國庫開設的救災資金專用賬戶管理,統一調度,統一使用。財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將救災資金和捐贈款項接收情況匯總報送同級人民政府。
自治區各級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救災物品的管理工作。接受的救災捐贈物品由民政部門登記造冊,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
各部門、各單位接受的救災捐贈款物要如數統計入賬,不得截留挪用。各級財政、民政等部門要建立嚴格的救災款物管理制度,做到賬目清楚,手續齊備,並定期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捐贈款物的接收和發放情況。民政部門要推廣救災款項管理人戶軟體,規範救災款物的管理工作。
二、救災款物的使用
國家、自治區下達的救災資金和接受救災捐贈款物,統一納入各級政府抗災救災計畫,各項救災資金和捐贈款項分別由有關部門按照各地受災情況和有關規定會同財政部門提出分配意見,報送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通過各級財政救災資金專戶撥付。定向捐贈款物,按捐贈者意願使用。
財政部門要按“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確保各類救災資金及時足額下撥到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挪用救災資金。救災款物要專款專用、專物專用,保證重點,不能平均使用。救災資金和捐贈款物要向重災區傾斜、向重災戶傾斜、向不救濟就會出問題的受災戶傾斜,防止資金的流失和浪費。使用救災資金購置的救災機械、材料設備等,由主管部門登記造冊,按國有資產管理,使用完畢及時清點入庫,加強管護,明確責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建立嚴格的救災款物發放制度,規範程式。要按照受災戶本人申請,村民集體評議,村委會研究通過,報請鄉級人民政府批准,送旗縣級民政部門備案,憑民政救濟四聯單領取的程式發放救災款物。發放救災款物要實行“三公開一監督”(上級下撥的救災款物總額公開、救濟對象公開、救濟對象的救濟數額公開,張榜公布,自覺接受民眾監督)。凡分配到災區的救災款物都要登記造冊,災民領取時要本人簽字畫押,除極特殊情況外,他人不得代領救災款物。
救濟對象應承擔的災害損失一時不能承擔而發生的賒欠,要健全手續,登記造冊備案,以便日後結算。
三、救災款物的監督
各級財政、民政、審計、監察部門要加強對救災資金和捐贈款物管理使用的監督檢查。審計部門對救災款物的使用情況要進行跟蹤審計監督,對於截留、擠占、挪用救災款物和在接收、管理、發放救災款物過程中營私舞弊、變賣轉賣等問題,要從嚴查處,確保救災款物真正用於災區,發放到最需要救濟的災民手中。
今後,凡涉及救災款物管理方面的工作,依照本《通知》精神執行,自治區人民政府不再另行發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