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生增長模型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內生增長模型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由徐小飛編著,是華僑大學授予的博士論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徐小飛著
導師
龔德恩,烏家培指導
學科專業
數量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僑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5
關鍵字
經濟成長 增長模型 內生增長
館藏號
F061.2
館藏目錄
2009\F061.2\3

中文摘要

經濟成長理論是經濟學研究中最古老而又最時髦的課題,也是經濟學爭議最大的研究領域之一。本文採用數理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經濟成長問題。在論述的過程中,本文以巨觀經濟理論為研究起點,以內生經濟成長理論的分析思想和方法為研究主線,對內生經濟成長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和系統的研究。該研究對於我們正確認識我國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對於政府部門科學合理地制定經濟發展政策和進行巨觀調控,對於保持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第一章導論是本文以後各章研究的基礎。本章首先介紹論文選題的意義和研究方法;其次介紹經濟成長理論中的基本概念和經濟成長理論的發展演變;接著本章介紹經濟成長要素貢獻份額的傳統測算方法,並對該方法進行簡要的評價。最後,本章指出本文的創新點及以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第二章提出經濟成長決定因素及其貢獻的新測算方法,這是本文的理論創新之一。本章認為,生產過程中技術水平的變化以投入要素為載體,通過投入要索生產率(或利用率)的變化這一可觀測和可度量的指標表示出來。鑒於這一考慮,本章構造了反映技術進步的新型生產函式。在該函式中,其中產出不僅與各要素投入量有關,而且與各要素生產率有關。其次,運用所建立的生產函式,通過嚴密的數理分析,對產出增長方程進行了新的分解,為衡量經濟成長各決定因素的貢獻提供了理論和方法依據。 第三章依據第二章提出的經濟成長決定因素及其貢獻的新測算方法,建立了反映期初資本存量、本期投資和勞動投入及其生產率的生產函式和增長核算方程。其次,運用經濟計量軟體和統計數據,對我國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進行了客觀如實地分析和評價,得出結論認為:我國經濟成長方式不僅仍是粗放型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精放程度在近年來有加劇的趨勢。同時,本章還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我國投入要素效率變化對經濟成長貢獻份額較低的原因進行了一定的分析說明。 第四章從另一角度探討內生經濟成長問題,是本文的第二個理論創新。知識與技術有密切的聯繫,技術是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知識的物化,這就是我們在前兩章所論述的技術的概念,可稱之為一種顯性的狹義知識。實際上,知識不僅包括以上所述的技術,它還包括由研究與開發所產生的新知識,管理過程中個人和組織獲得的共李知識等,這些都是一種隱性的廣義知識,是不可觀側和度量的。本章首先建立了包含廣義知識要素的生產函式,其中不僅將知識作為一個獨立的投入要紊加以考慮,而且還考慮了土地、礦藏等資源要素對產出的影響。同時,為使所建立的生產函式符合更經濟實際,該生產函式還放鬆了規模報酬不變的假定。其次,通過對增長模型中資本和知識動態變化的數理分析,本章得到經濟系統趨於穩定狀態增長的一般條件,並分析了其經濟意義。 第五章在第四章建立的經濟成長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引入勞動參與率的概念以及勞動參與率的決定方程,建立了勞動投入內生化的經濟成長模型。這是本文的第三個理論創新。本章認為,勞動參與率不僅與人口數量、知識水平和工資水平有關,而且也與社會經濟體制(或制度)和民族習慣等其他因素有關。通過對該增長模型中資本和知識動態變化的分析,本章得到經濟系統趨於穩定狀態增長的一般條件,並分析了其經濟意義。最後,本章對長期經濟成長率的決定因素以及這些因素變化對長期經濟成長率的影響進行了較為深入細緻的分析。 第六章在第五章所建立的經濟成長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借鑑保羅·羅默(1990)等關於新知識生產的建模思想,建立了研究與開發部門的生產函式。正如產品生產部門生產有形產品一樣,新知識的生產也取決於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資本投入、勞動投入和現有的知識存量水平。其次,本章考察了勞動參與率為常數的情況下資本和知識的動態變化的特殊情形,然後又考察了勞動參與率為變數的情況下資本和知識的動態變化的一般情形,得出了經濟系統趨於穩定狀態增長的一般條件,並討論了長期經濟成長率的決定因素以及這些因素變化對長期經濟成長率的影響。 第七章主要從第二章構造生產函式的思路出發,通過對經濟成長模型的數理分析,考察經濟系統趨於穩定增長狀態時資本和產出的決定因素,揭示經濟落後國家(或地區)與經濟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原因。這是本文的第四個理論創新。其次,本章指出經濟落後國家(或地區)要想趕上經濟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條件以及應採取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路,加大教育和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增強創新意識,不斷提高經濟體自身研發新知識(或新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經濟落後國家(或地區)才能從根本上改進和提高投入要素的生產率,逐步縮小與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實現所謂的“經濟趨同”。 第八章是本文的第五個理論創新。本章在新古典增長模刑的基礎上,通過引入失業率(或就業率)這一變數,將勞動投入內生化。其次,結合兩個不同的資本變化的決定方程,通過嚴密的數理分析,得到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之間的變動關係,從理論上揭示了奧肯定律的經濟含義。此外,本文還通過數理分析,得到充分就業時的經濟成長率(或潛在經濟成長率)的表達式,指出充分就業時的經濟成長率(或潛在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因素,井分析充分就業時的經濟成長率(或潛在經濟成長率)與相關影響因素之間的變動關係。最後,運用經濟計量軟體和統計數據,對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時期的全國經濟、三次產業以及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不同行業的就業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了對政策決定有意義和作用的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