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

內化

內化是將看、聽、想等思維觀點經過內證實踐,所領悟出的具有客觀價值的認知體系。內化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機制來完成。內化對於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化
  • 外文名:Internalization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教育心理學
內化的基本概念,內化的心理過程及其機制,內化原理對於德育工作的意義,

內化的基本概念

內化(Internalization)是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相一致,自己所認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統一的態度體系。這種態度是持久的,並且成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內化水平稱為“自我同一性”,它反映了將內射和認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人的一致性形象中。
治療師的功能是作為自體客體的替代品,作為無數“極微小內化”過程的結果,病人採納了治療師形象中緩解焦慮、容忍延遲和其他的現實方面。事實上內化理論是精神分析理論對其核心機制進行解釋的基礎。通過內化,治療性聯盟被建立起來,並助最終使治療產生了療效。如同諾維指出的,除了分析師的解釋性角色,將分析師內化為一個新客體表象是分析性治療過程的重要部分。

內化的心理過程及其機制

人是一個能動的主體。在不斷地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主體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能力,並在頭腦中以觀念的方式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
人的認知結構是一個能動的系統,它是發展變化的,有著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能力,它可以不斷地理觸新事物、接納新事物、解決新問題、適應新環境。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任何外部(刺激)影響都是通過“同化”和“順應”這兩種機能而被接受到主體認知結構中來的。同化是指主體認知結構對外部刺激進行過濾或改變而把它接納到認知結構中來,而認知結構在同化外部刺激的過程中,自身結構也發生相應的改變即順應。同化和順應實質上是同一心理過程的兩個方面。

內化原理對於德育工作的意義

從對內化過程特別是複雜內化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外部刺激內化的關鍵是刺激的發出者要揭示主體認知結構內部觀念之間的矛盾,並使其中與外部刺激一致的矛盾一方發展成為優勢等級觀念。這一原理的實質正如費期汀格所說,改變人們觀念的方法只是現象,實質上是共其化了人們已有的認同點。這個認同點即主體認知結構中與外部刺激一致的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