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凡
  • 含義:修行過程中之一階位
  • 對稱:外凡
  • 出處:《大乘義章》
  • 內容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
出處,原文,

出處

由於大小乘在修行上之階位並不全同,故其對內、外凡的判定也有差別。小乘以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等三賢位為外凡,以暖、頂、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位為內凡。如《大乘義章》卷十七(本)雲(大正44·792b):“一者外凡,五停心觀總別念處,事中安心未觀諦理,名之為外,具足死凡鄙之法,故名為凡。二者內凡,暖等四心,學觀諦理得聖人性,故名為內,凡法未舍,故稱為凡。”《成實論》卷十五雲(大正32·362a):“若不得達分善根,名外凡夫,得名為內,是內凡夫亦名聖人,亦名凡夫,因外凡夫故名聖人,因見諦道故名凡夫。”
大乘則以初地以上為聖者,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為內凡;十信位為外凡。《大乘義章》卷十七(末)雲(大正44·810b)

原文

“言外凡者,善趣之人向外求理,未能息相內緣真性,故名為外,六道分段凡身未舍,故名為凡(中略)。言內凡者,種性以上漸息緣故內求真性,故名為內,六道分段雖分斷離未有盡處,凡夫身未盡,故亦名凡。”
天台家所立藏通別圓四教之中,其內外凡之分位,亦有不同,依《天台四教儀》說,藏教以三賢位為外凡,四善根為內凡,與小乘之說相同。通教則以十地中之第一乾慧地為外凡,以第二性地為內凡。別教以五十二位中之十信為外凡,十住、十行、十回向為內凡。圓教以八位之第一五品弟子位為外凡,十信位為內凡。
若就六即之位次而言,五品弟子位相當於觀行即,十信位相當於相似即。若與別教配對時,則五品弟子位相當於十信位,而十信位相當於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故內凡外凡雖都屬凡夫,然因教行有高低而有差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