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遺糞症

遺糞症是指4歲以後的兒童仍不能自行控制大便,但無明顯器質性病因的一種疾病,屬排泄功能障礙,是一種慢性行為問題,病因複雜,目前尚無統一和公認的診斷標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其患病率大大超過其就診率,治療也需要長期堅持。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親職教育訓練方法不當,而未能獲得正常控制大便的能力。
2.神經系統成熟延遲,妨礙了正常排便習慣的養成,此類患兒常伴有語言,學習功能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動,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
3.精神創傷、驚恐和緊張等精神因素的存在亦是造成遺糞的常見原因,有時可作為一種對父母不適當管教的“反抗”而存在。
4.部分患兒遺糞與生理性便秘有關。

臨床表現

患遺糞症的患兒常常不由自主地在不允許的場合下排便,且呈反覆發作,輕者1月幾次,重者1日幾次,且無器質性原因,也無腹瀉
這類患兒平素膽小、害羞、敏感、不活潑。

檢查

大便檢查正常。
腹部的X線片可以顯示腹中的大量糞便。

診斷

目前尚無統一和公認的診斷標準。

治療

1.尋找誘因
對於因明顯心理因素致病的兒童,應積極尋找原因,一旦找到引起遺糞的原因之後,應隨即予以排除。對於無法去除的心理因素,或已經消失了的心理因素,應該幫助兒童正確認識,合理對待,以消除它們對兒童的影響。
2.排便訓練
應對兒童的母親進行正確指導,通過母親來培養兒童正確的排便習慣,並分步驟地加以訓練。遺糞症的治療關鍵在於正確的教育訓練,家長應耐心養成讓患兒控制大便的能力,培養定時排便習慣,不要訓斥患兒,以免加重其精神負擔和緊張心理。
3.行為療法
可採用正強化法,當患兒能正常地排便,不弄髒褲子時,給予表揚、獎勵。當仍出現不自主的排便時,不可對其斥責,不可恐嚇,而應加以安慰,使其精神放鬆。事實證明行為療法是相當有效的治療方法。行為學家們在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治療案例。在我實踐中發現,消極對待,即對遺便的動機有意忽視往往會取得很好效果。
4.藥物治療
用小劑量丙咪嗪合併心理療法。對有些患兒,僅僅尋找出誘因,進行心理治療,尚不能解決問題,仍有遺糞,對此可套用氯丙咪嗪,連用數月,療效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