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溝通心理學(2018年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兒童溝通心理學》是2018年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溝通心理學
  • 出版時間:2018年3月1日
  •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 ISBN:97875090126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靠不住的,很多人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狀態而選擇說謊,而行為卻能反映一個人真實的內心世界。所以,作為父母,要懂得一線行為心理學,才能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心世界。《兒童行為心理學》貼近生活實際,用真實案例解讀兒童行為背後的心理密碼,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讀懂孩子內心:才能讀懂孩子行為
1.孩子的行為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2.你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嗎
3.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決定孩子的行為
4.要想改變孩子行為,先要使自己成長
5.愛孩子,就要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
6.孩子好的行為是愛和支持滋養出來的
7.父母不蹲下,孩子永遠長不大
第二章 哭的行為:一種表達孩子意願的特殊語言
1.愛哭——是每個孩子最常用的武器
2.哭聲抑揚頓挫——孩子在做運動
3.和媽媽分開時號啕大哭——患有分離焦慮
4.跌倒後大哭——依賴性強或緊張、恐懼
5.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希望獲得心理滿足
6.強忍著不哭出聲——受到了極大的委屈
7.哭得喘不過氣來——身體不舒服
第三章 肢體行為:透露出孩子內心深處的秘密
1.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2.手部小動作——體現“大心事”
3.眼睛——表達多種意義的器官
4.微笑——心裡藏著一個“大玄機”
5.下巴——不會說話也有千言萬語
6.吸吮手指、啃咬指甲——進入口腔敏感期
7.不斷跺腳——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
8.低頭不語——持反對態度或不感興趣
第四章 語言行為:聽出孩子所要表達的弦外之音
1.“我是從哪裡來的”——出現第一個迷惑期
2.“媽媽,你不要離開我”——擔心被拋棄
3.“我要,我就要”——占有欲在作祟
4.“你不能誇別人”——產生了嫉妒心理
5.“我不好意思說不”——不懂得拒絕別人
6.“我對這個世界不感興趣”——可能患有孤獨症
7.“我這樣做對不對”——缺乏自主判斷力
8.“媽媽,我肚子疼”——很有可能是在裝病
9.“我要嫁給爸爸”——進入婚姻敏感期
10.大聲尖叫——另類語言表達的方式
第五章 生活行為:孩子心靈世界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1.不喜歡刷牙——不懂得口腔衛生的重要
2.不願意做家務——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3.過度乾淨、有潔癖——可能患有強迫症
4.喜歡抱著枕頭睡覺——希望獲得安全感
5.睡覺時磨牙——晚餐過飽或身體缺鈣
6.看電視上癮——人際交往有障礙
7.一邊吃飯一邊玩——不能做到專心致志
第六章 學習行為:孩子大部分的學習問題都是心理問題
1.不願意上學——缺乏正確的學習理念
2.打破砂鍋問到底——思維能力在發展
3.默寫變抄寫——孩子有應付心理
4.一提作業就頭大——超限效應在作怪
5.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心存僥倖心理
6.輕易放棄難題——缺乏挑戰精神
7.上課老走神——注意力不夠集中
8.理解力相對較差——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
第七章 道德行為:為孩子的不道德行為找找原因
1.孩子學會了撒謊——認知發展的需要
2.家有小霸王——霸道,不知道禮讓他人
3.對他人的幫助不知感激——缺乏感恩之心
4.考試作弊——不懂得誠實做人的道理
5.喜歡炫富——缺乏正確的價值觀
6.喜歡說髒話——可能在模仿周圍的人
7.給他人取綽號——不懂得尊重他人
8.不願意分享——是自私的一種表現
第八章 習慣行為:釋放孩子內心的多種“信號”
1.磨磨蹭蹭——孩子在進行無聲的反抗
2.做事敷衍——缺乏責任心的一種表現
3.見到東西就想買——沒有正確的消費觀念
4.孩子是個手機控——父母的影子在起作用
5.總是丟三落四——自我控制能力低
6.習慣性頂嘴——獨立期孩子的逆反行為
7.乾什麼事都拖拉——時間觀念淡薄
第九章 交際行為:善於社交的孩子最有出息
1.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自我意識的出現
2.經常和同伴打架——自我意識在發展
3.害羞、怕生——患有社交恐懼症
4.被小團體排斥——缺乏團隊意識
5.話太多——內心充滿表現的欲望
6.吹牛、說大話——好勝心理強烈
7.到處碰壁——沒有足夠的適應能力
8.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缺少社交經驗
9.早戀——孩子產生了朦朧的兩性意識
第十章 異常行為:撥開迷霧,認清孩子的心理密碼
1.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只是喜歡不是偷
2.亂寫亂畫——孩子有了創造力和感知力
3.胡鬧、人來瘋——為了博取更多的關注
4.痴迷於用紙折各種物件——懷有探索之心
5.喜歡漂亮姐姐——進入性意識成長的關鍵期
6.故意搗亂——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
7.特別怕黑——自我保護的本能需求
8.喜歡到處扔東西——確定自己的空間感
9.奇怪的戀物症——找不到情感的寄託
10.離家出走——缺乏安全感或自尊心受損
第十一章 親子行為:破解孩子心理行為的暗語
1.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可能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2.與家長對著幹——陷入了禁果效應
3.喜歡和父母撒嬌——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4.在家沒大沒小——與爸爸媽媽意見不同
5.喜歡和父母玩親親——行為成人化的表現
6.對父母忽冷忽熱——與父母有情感隔閡
7.不喜歡二胎妹妹——想獨占父母的愛
第十二章 行為誤區:父母不可不知的兒童行為心理知識
1.父母言而無信——孩子有樣學樣
2.過分謙虛——會扼殺孩子的小小夢想
3.不正當獎勵——使孩子的路越走越歪
4.“別人家的孩子……”——一種無形的傷害
5.使用冷暴力——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陰影
6.包辦一切——使孩子失去了應有的創造力

作者簡介

  王銀傑,父母成功與子女成長關係研究與實踐專家,著名親子教育實踐專家。北京本元智慧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曾著有《決定孩子命運的七個小習慣》。
  曾在中學任教的她,先棄教從商獨立創業,成功創立多家企業,後有感於事業的成功無法彌補教育的不足,從而開始潛心研究父母成功與子女成長的關係,專門研究並傳播兒童本元智慧激發,以“讓少年擁有未來智慧,讓少年成為未來精英”為使命,投身親子教育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