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外陰炎

新生兒出生15天內,陰道粘液呈顯著酸性反應,其酸鹼度約為5.5,此後pH值上升而呈中性或鹼性。女嬰出生時陰道保持無菌狀態,新生兒在娩出前後數天內,由於受母體的高雌激素影響,陰道上皮類似成人水平,糖元豐富,陰道pH為4.2~4.5。3天后其中細胞群即全部由陰道桿菌組成。在15天左右,陰道桿菌。陰道上皮維持低激素水平至青春期。

簡介,原因,症狀,臨床表現,檢查,治療,預防,飲食禁忌,

簡介

名稱:兒童外陰炎,別名:infantile vaginitis,代碼:ICD:N76.8,分類:婦產科。兒童外陰炎是女性嬰幼兒最常見的婦科疾病,
嬰幼兒卵巢功能尚不健全、缺乏雌激素;外陰發育差、陰道黏膜菲薄、陰道上皮抵抗力低;陰道接近肛門極易受細菌感染而容易發生外陰陰道炎。常見於5 歲以下幼女。病原體可通過患病的母親、保育員或幼稚園兒童的衣物、浴盆、手等傳播。
有的患兒常因外陰疼痛或瘙癢而哭鬧不安,是由於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痛癢,使患兒哭鬧、煩躁或用手搔抓外陰。主要症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臨床上多由母親發現嬰幼兒內褲上有膿性分泌物而就診。部分患兒伴有泌尿系統感染,出現尿急、尿頻、尿痛。有的有小陰唇粘連,排尿時尿流變細或分道。

原因

兒童外陰炎的原因可能是嬰幼兒穿開檔褲,如不注意衛生易於污染。嬰兒尿布如不及時更換,則大小便刺激,可引起皮膚感染,急性傳染病量,全身抵抗力降低,局部不潔,易於感染。致病菌多為化膿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
(一)外陰局部衛生不佳患兒母親及保教人員不注意患兒外陰清潔,大便後處理不當,或用刺激性強的肥皂和清洗劑,不使用pH4女性護理液清洗外陰,或用污染的紙擦抹肛門,使腸道細菌侵入陰道,引起陰道炎。HuHiman在研究438例嬰幼兒外陰陰道炎的病例中,發現68%是由上述病因所引起,其中培養時發現大腸桿菌者占80%。
(二)異物如花生米、豆類髮夾、別針、小石頭等塞入陰道,由於異物造成陰道上皮損傷,而發生繼發性感染。
(三)蟯蟲性外陰陰道炎在正常情況下本病並不多見。它是由腸道蟯蟲通過糞便傳入陰道;或糞便處理不當,通過嬰兒母親或保教人員的手或衣服、玩具等將蟯蟲卵污染幼女外陰而引起炎症。
(四)繼發性外陰、陰道炎幼女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後,細菌通過灰塵直接傳入陰道而引起感染。
(五)特異性陰道炎滴蟲或黴菌性陰道炎,在嬰幼兒罕見。原因:可能由於嬰幼兒的陰道pH呈鹼性,不適於黴菌繁殖。滴蟲是以糖原為食物,在此年齡的陰道糖原很少,故也不適於滴蟲生長。嗜血性陰道炎在嬰幼兒中極為少見。家庭成員相互感染家人患有滴蟲黴菌或淋菌等疾病可通過不潔臥具傳染給孩子。

症狀

小兒外陰炎的症狀是嬰幼兒的外陰炎、陰道炎常同時存在。患病後患兒會因外陰瘙癢疼痛而坐臥不安、哭鬧不停,並不時搔抓外陰。檢查可見:外陰紅腫,皮膚可有抓破處,尿道口及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小陰唇可見粘連,有膿樣分泌物自陰道口流出。外陰、陰蒂、尿道口及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並有膿性分泌物。內褲上經常有膿性乾痂形成,或有稀水樣的痕跡,外陰發紅、水腫,甚至皮膚剝脫。有局部致局部有抓痕、出血等現象。小陰唇粘連,尿流變細。檢查可發現小陰唇粘連的地方較薄,比較透亮。外陰疼痛騷癢感內分泌物增多等。

臨床表現

有的患兒常因外陰疼痛或瘙癢而哭鬧不安,是由於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痛癢,使患兒哭鬧、煩躁或用手搔抓
臨床表現
外陰。主要症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臨床上多由母親發現嬰幼兒內褲上有膿性分泌物而就診。部分患兒伴有泌尿系統感染,出現尿急尿頻尿痛。有的有小陰唇粘連,排尿時尿流變細或分道。檢查可見外陰、陰蒂、尿道口、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小陰唇粘連的地方較薄、透亮,有膿性分泌物自陰道口流出。病變嚴重者,外陰表面可見潰瘍,小陰唇可發生粘連,粘連的小陰唇有時遮蓋陰道口及尿道口,粘連的上、下方可各有一裂隙,尿自裂隙排出,有時臨床誤診為生殖器畸形。
嬰幼兒外陰發育差,不能遮蓋尿道口及陰道前庭,病原體容易侵入。常見病原體有大腸埃希桿菌及葡萄球菌、鏈球菌。此外,淋病奈瑟菌、滴蟲、假絲酵母菌也為常見病原體。尤以大腸埃希桿菌為最多,約占80%。新生兒生後2周內陰道分泌物呈酸性,pH 值約為5.5。此後由母體進入的雌激素排泄殆盡,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上皮逐漸變薄,糖原減少。分泌物多為鹼性或中性,陰道內pH 值上升,乳酸桿菌不再為陰道優勢菌,導致抵抗力下降。嬰幼兒本身抗感染能力較差,加上護理時的不良衛生習慣,外陰不潔、直接為大便污染、蟯蟲等引起外陰瘙癢、抓傷表皮、黏膜以及陰道異物,使細菌侵入而發生炎症。

檢查

兒童外陰炎檢查時發現兩側小陰唇粘連,在上方或下方留一小孔尿液從此處排出,尿道口及陰道口均被遮蓋,仔細檢查可發現小陰滣粘連的地方較薄,比較透亮。

治療

1.保持外陰清潔、乾燥,減少摩擦。不穿開襠褲,減少外陰受污染機會。大小便後,洗淨外陰尤其大便後應清潔外陰,避免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浴液,清潔後撲以嬰兒粉或氧化鋅粉,保持局部乾燥。急性期以坐浴2~3 次/d,坐浴後用布擦乾陰部,塗以抗生素軟膏,如紅黴素或金黴素軟膏,瘙癢明顯者,也可塗以氫化可的鬆軟膏。
2.針對病原體選擇相應口服抗生素治療,或用吸管將抗生素溶液滴入陰道。
3.對症處理 有蟯蟲者,給予驅蟲治療;若陰道有異物,應及時取出。
4.小陰唇已形成粘連者但尚疏鬆不甚緊密者,可於洗淨外陰後用手指對稱向下向外輕輕分離,一般都能分開。分離後的創面每天塗擦抗生素軟膏或40%紫草油,防止再粘連,直至上皮長好為止,也可塗擦0.1%雌激素軟膏10~14 天,粘連較牢固者可用彎蚊式血管鉗從小孔處伸入,隨即垂直向後,將透亮區分開。創面每天塗40%紫草油或抗生素可的鬆軟膏、消毒凡士林軟膏,以防再粘連,直至上皮正常時為止。比較頑固的病例,可在紫草油中或上述軟膏中加乙烯雌酚(乙菧酚)局部塗抹。

預防

重視嬰幼兒的外陰、陰道衛生,糾正鵻不良衛生習慣規範治療防止併發症發生。為了預防幼女黴菌性陰道炎的發生,家長一定要注意患兒外陰部的清潔衛生,做到
①每天用女性護理液清洗外陰;
②每天換內褲;
③大便後注意應從前向後擦試,避免糞便污染外陰;
④當家長患有黴菌性陰道炎時,洗涮用具(浴盆、毛巾、浴巾等)要與孩子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⑤當孩子身體其它部位有感染時不要亂用抗生素,或按醫囑,用藥時間也不宜過長。避免菌素失調(如果長期使用抗生素,則會造成菌群失調);
⑥患有糖尿病的孩子(尿液酸鹼度發生變化也可導致黴菌性陰道炎),家長要重視,用女性護理液清洗外陰,積極治療,以減少黴菌性陰道炎的發生。
注意事項 注意會陰部的衛生,保持清潔和乾燥,防止感染。
1、嬰兒期
使用純棉尿布,不出門的時候最好不用尿不濕。
及時更換尿布,
每天堅持清洗外陰1—2次,輕拭乾陰唇及皮膚皺褶處。擦洗時自上而下拭淨尿道口、陰道口及肛門周圍。
皮膚有皸裂,應塗擦無刺激性的油膏。最後在外陰及腹股溝處薄而均勻地撲上滑石粉,以保持乾燥。撲粉不宜過多,以免粉劑進入陰道,形成小團塊而引起刺激。
2、幼兒期
儘早穿密褲,穿寬鬆的棉質內褲,不穿緊身褲、化纖的高筒襪。衣服要柔軟、寬鬆、舒適,減少磨擦。
注意小便姿勢,小便後用柔軟衛生紙拭擦尿道口及周圍。大便後用清潔的衛生紙,由前方向後方擦拭
浴盆、毛巾等要固定專人專用。衣物分開洗,減少共浴,盆浴。

飲食禁忌

1、宜多吃的食物:
注意飲食營養,宜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
宜多飲水,防止合併尿道感染。
2、禁忌食物:
(1)忌辛辣食品。
多食易生燥熱,使內臟熱毒蘊結,可加重症狀。
(2)忌海鮮發物。
可助長濕熱,食後能使外陰瘙癢加重,不利於炎症的消退。
(3)忌甜膩食物。
有助濕增熱的作用,會增加白帶的分泌量,影響治療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