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交往策略

交往策略是各種具體交往方法的概括。兒童的交往是否有效,是否能夠取得成功,除了主體參與活動之外,還有交往的水平問題,其中交往策略是重要的方面。國內有學者曾對4~6歲兒童在物質缺失條件下交往策略的特點進行了研究,發現4~6歲兒童在物質缺失條件下採用發起、協調、交換等交往策略方面呈現出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交往策略
  • 外文名:Children’s mating strategy
  • 套用學科:心理學
介紹,研究內容,

介紹

兒童的交往是否有效,是否能夠取得成功,除了主體參與活動之外,還有交往的水平問題,其中交往策略是重要的方面。交往策略是各種具體交往方法的概括。國內有學者曾對4~6歲兒童在物質缺失條件下交往策略的特點進行了研究,發現4~6歲兒童在物質缺失條件下採用發起、協調、交換等交往策略方面呈現出的變化。

研究內容

研究發現,小、中、大班兒童總體的“發起行為”水平有限。發起,是交往策略的一種。當同伴因物質缺失一籌莫展時,兒童藉助語言或行為,發起有效的交往行為,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發起的角色往往由成人擔當,兒童通常是被組織者。因此,在實驗情境中,大多數兒童顯得束手無策,不善於運用發起這一策略。
研究還發現,發起行為有年齡差異。中班兒童與小班兒童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說明從小班到中班,兒童運用發起策略的人數顯著增加。而中班到大班則無明顯差異。這主要是由於小班兒童心理水平較低,反映在交往策略上的隨意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都較低,只有11%的兒童能運用發起策略。而中班兒童的發展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在交往策略上也有了長足進步。但發起行為畢竟是一種較高水平的交往策略,即使對於大班兒童來說,其發展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達到很高水平,因此中班與大班兒童的行為差異不顯著是可以理解的。研究發現,發起行為在性別維度上無差異,即性別因素不影響兒童的發起行為。
協調是比發起更為困難的交往策略。當交往難以繼續下去時,協調行為能通過語言或動作進行人際調節,促使交往順利進行並達到預定目的。它不僅需要兒童在認知能力上有較大發展,而且需要兒童具有更為複雜、綜合的社會交往能力。因此,在這項研究中發現,協調行為比發起行為下降將近八個百分點。而且在不同的年齡段中,協調的發展速度不一樣。與發起的趨勢相同,從小班到中班存在著顯著差異,而從中班到大班不存在顯著差異。性別因素同樣對兒童的協調行為不起顯著作用。
在交往策略中,交換是一種基本的模式,通過物質交換解決彼此的缺失困難,有效地達到目的。兒童交換行為存在著明顯的類型上的差異(見表)。
班級
交換類型
A型
B型
C型
D型
合計
小班
中班
大班
23
33
45
2
6
1
25
24
26
22
9
0
72
72
72
合計
101
9
75
31
216
百分比/%
46.76
4.17
34.72
14.35
100
註:A型為又給又拿;B型為只給不拿;C型為只拿不給;D型為不給不拿。
從表中可見,兒童的交換行為存在著明顯的類型差異。按發生的人次看,其中A型者居多,其次是C型,再次是D型,最少的是B型。總體來說,A型是兒童交換行為的基本模式,是兒童最能理解和接受的交往策略。在研究中有半數的兒童很自然地運用這一策略,達到交往的目的。應該說,這是一種通用的、互惠的交往策略。C型和B型是兩種不成熟的交往行為,反映著兒童交往的自我中心。其中B型並不意味著通常意義上的利他行為,而是一種缺乏自主意識的不成熟行為。D型行為屬於零交換,無法達到交往的目的,屬於交往策略上的失敗和無效。
另一項研究發現,在兒童的實際活動中,交往的質量比交往的數量更為重要。所謂交往的質量,指的是兒童在實際交往中運用正確的交往策略,表現出的行為特徵充分反映個體的心理品質。受歡迎兒童通常性格活潑,對同伴有較多的注意,態度明朗,明確地表達感情,行為方式符合社會規範,他們在交往中較多地表現出尊重對方的友好性,運用發起(即提議,當一個小朋友提出一項活動建議,而你又不想參加時,便提出一個新建議,轉移矛盾,使共同活動繼續下去)、協商(如當想參加一個活動時問:“我和你們一起玩,好嗎?”)、讓步(如及時地放棄手中的玩具,避免與另一個小朋友衝突)等,在交往中表現出較高的建設性、合作性。而不受歡迎的兒童往往在交往活動中表現為不尊重同伴,經常發生鬨笑、責備、恐嚇他人的不規範言行,在交往中缺乏建設性,運用的策略有較多的支配(只考慮自己的意願和觀點,不顧及他人)、依賴(有問題只求助教師,很少自己主動解決)、退縮(一有難處就哭)等性質。可見,交往策略對交往質量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
還有一項研究針對6歲兒童在人為障礙條件下與成人交往的策略。發現兒童與成人的交往策略分為支配(以肯定的口吻要求、指示和命令成人消除活動障礙)、協商(用語言或表情、動作與成人協商)、順從(面對成人障礙無任何主動交往行為或採取迴避反應)、逆反(面對成人障礙強行通過)四類,其中順從逆反是6歲兒童與成人交往的主要策略。兒童在與同伴交往時表現出較多的“互惠性”傾向,而與成人交往中更多地表現出“服從性”傾向。顯然,兒童與成人交往的水平要低於與同伴交往的水平。這進一步說明了兒童的同伴關係對兒童社會化正常發展獨特的重要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