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厄·克雷庫(克雷庫)

馬蒂厄·克雷庫

克雷庫一般指本詞條

馬蒂厄·克雷庫 (Mathieu Kérékou)(1933年9月2日,古阿爾法鎮,——2015年10月15日,科托努。)貝寧軍事和政治領袖、政治家、外交家、國務活動家、軍事活動家、獨裁者、非洲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前後執政累計近三十年。

克雷庫出身職業軍人,曾先後在馬里、塞內加爾和法國弗雷儒斯軍官學校、巴黎參謀學校學習軍事,後在法國軍隊服役。1960年達荷美獨立後他轉入本國軍隊,歷任總統侍從參謀、傘兵司令、陸軍副參謀長等職。

1972年10月26日發動軍事政變,掌握國家最高權力。1972年10月26日 - 1975年11月30日任達荷美共和國總統;1975年11月30日 - 1991年4月4日任貝寧人民共和國總統、貝寧全國執行委員會(政府)主席、貝寧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任內宣布“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西方稱之為“非洲共產主義”),長期實行一黨制。1990年3月放棄“社會主義”,實行多黨制。1991年3月在首次多黨大選中失利。1996年3月大選復出政壇,並重新當選貝寧總統,1996年4月4日 - 2006年4月6日連任兩屆貝寧共和國總統,任內實行自由經濟政策。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傳記,職業軍人,十月政變,國家元首,科學社會主義,下野隱退,東山再起,1996年大選,2001年大選,為政舉措,圓滿謝幕,變色龍,訪華,離世,

人物簡介

馬蒂厄·克雷庫 (Mathieu Kérékou,1933年9月2日——2015年10月15日)
貝寧共和國前總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準將。
馬蒂厄·克雷庫準將馬蒂厄·克雷庫準將

人物傳記

職業軍人

1933年9月2日生於貝寧北部阿塔科拉省首府納蒂廷古附近的古阿爾法鎮。松巴族。信奉天主教,20世紀80年代初曾一度改奉伊斯蘭教,後又重新皈依基督。青年時代曾在馬里的卡蒂軍人子弟學校、塞內加爾的聖路易軍事學校和法國弗雷儒斯軍官學校學習。後在法國殖民軍中服役。1960年8月1日貝寧(原稱達荷美,1975年改為現名)獨立,他轉入本國軍隊,並晉升為少尉。1961——1963年任於貝爾·庫圖庫·馬加總統衛士長兼侍從參謀。1963——1966年任工兵連連長和陸軍第一混合營第一連連長。1965年晉升為上尉
1967年12月參加莫里斯·庫昂德特少校推翻總統克里斯多夫·索格洛的親法政權的軍事政變。1967——1968年間先後任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主席。1968年7月軍隊將權力交給了民選總統埃米爾·德蘭·津蘇博士,克雷庫赴巴黎的法國陸軍參謀學校進修兩年(1968——1970年)。1970——1972年先後任維達傘兵部隊司令和陸軍副參謀長。1970年5月晉升為少校
馬蒂厄·克雷庫少校馬蒂厄·克雷庫少校

十月政變

1972年10月26日,以馬蒂厄·克雷庫為首的青年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由馬加、阿皮蒂和阿奧馬德貝組成的“三人總統委員會”。在1970年3月的達荷美立法和總統選舉中,分別代表各部族和地方勢力的蘇魯-米岡·阿皮蒂、于貝爾·庫圖庫·馬加、朱斯坦·阿奧馬德貝-托莫坦之間產生嚴重對立,選舉出現混亂,後被取消。在宗主國法國的干涉和壓力下,幾派妥協,經全國選舉後,於1970年4月30日組成三人總統委員會,馬加、阿奧馬德貝和阿皮蒂輪流擔任總統委員會執行主席(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每屆任期2年。原軍政府交權給文官政府。
但是法國斡旋和包辦的這樁“政治聯姻”並不圓滿。總統委員會執政期間,其“三駕馬車”馬加、阿奧馬德貝和阿皮蒂各有一班人馬,都想牢牢控制政府。三巨頭及其閣員明爭暗鬥,彼此互相揭露拆台,重演派系間的權力之爭。武裝部隊的年輕軍官們看到:三人總統委員會未能解決國家面臨的諸多問題,特別是沒能達成國家和解。正如克雷庫所言:達荷美不能有三個共和國總統輪流執政,他們各自都爭當領導,完全忽視國家利益,由於他們如此行事,國家在各地失去了權威。
馬蒂厄·克雷庫發動的這場不流血的政變,結束了“三總統共治國政”的混亂時代,武裝部隊接管國家政權,解散了三人總統委員會和議會,成立軍事革命政府。1972年10月30日,軍政府宣布治國綱領,強調國家獨立是綱領的基礎,對內統一和解,恢復和發展民族經濟;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強調非洲的統一和團結,支持非洲民族解放運動。
馬蒂厄·克雷庫馬蒂厄·克雷庫

國家元首

政變成功後,克雷庫任軍事革命政府主席、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國防部長、計畫部長,同時兼任陸軍參謀長和科托努衛戍司令。1973年晉升為中校。1974年10月又兼任外援協調、新聞和國家指導部長。
1975年11月30日宣布將達荷美共和國改名為貝寧人民共和國,克雷庫出任總統。同年11月30日宣布成立貝寧人民革命黨,作為貝寧革命的領導核心和全國唯一合法政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和官方意識形態。1975年5月在貝寧人民革命黨第一次全國特別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該黨中央委員會主席。1980年2月成立全國執行委員會取代軍事革命政府。
1980年4月4日在貝寧人民共和國全國革命代表大會上,克雷庫當選為貝寧人民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全國執行委員會(政府)主席、政府首腦兼國防和人民武裝部隊部長。1983年1月1日晉升為準將。1984年8月和1989年8月兩次蟬聯總統,仍兼任全國執行委員會主席和國防部長。1985年11月再次當選為貝寧人民革命黨中央主席。1982年4月當選為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主席。1983年11月任西非貨幣聯盟(1994年1月10日改建為西非經濟貨幣聯盟)執行主席。1987年12月,由於憲法規定職業軍人不能從政,克雷庫從軍隊退役。
馬蒂厄·克雷庫將軍馬蒂厄·克雷庫將軍

科學社會主義

馬蒂厄·克雷庫執政後,強調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重視黨的領導作用,主張發展民族經濟,提出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動力”的經濟建設方針。根據貝寧的具體情況,克雷庫集總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國防部長於年一身,他還是人民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和科托努衛戍司令。為了強化軍隊,他於1976年將原有的陸軍、憲兵和警察分別改編為國防軍、公安軍和民兵,並自任三軍統帥,緊緊地把握軍權。
克雷庫反覆強調“黨是貝寧人民和革命的領導核心”,“貝寧的一切社會活動都應接受貝寧人民革命黨的集中領導,黨優先於國家”。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奮鬥,貝寧人民革命黨成為領導國家的核心力量。為了實現政權的民主化,克雷庫於1977年頒布“根本法”(憲法)。1979年11月舉行大選,建立了全國革命代表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類似於中國的全國人大),並組成了有文官參加的新政府。經過各方面的努力,克雷庫的政權日益鞏固,先後消除了六次政治危機,結束了貝寧自1960年獨立以來的12年內,經歷了5次政變、更換了12位國家元首的動盪局面,使貝寧人民過上和平和穩定的生活。
克雷庫在執政後的最初兩年,僅表現出民族主義的政治立場,並說:“貝寧的革命將根據本國國情而不會照搬外國的思想······我們不想要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我們有自己的達荷美社會和文化制度。”但是到了1974年11月30日,克雷庫宣布走“社會主義道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建設國家。在經濟上積極推行國有化政策,1975年對銀行石油工業實現國有化。貝寧亦是最早步入“非洲科學社會主義”的黑非洲國家。
有人認為,克雷庫選擇馬列主義是基於務實的政治考慮,而且克雷庫自己本來就不是一個激進的左派。樹立新的意識形態是新政權合法化的一種手段,使之區別於以往的那些舊政權以及基於超越部族的廣泛的政治統一的原則。克雷庫政權建立之初包括了來自該國北部和南部的軍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克雷庫為首的北方人明顯占據優勢,破壞了政權的非部族化。克雷庫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為贏得國內左派的支持。20世紀70年代後期,克雷庫調整政策,改變原來的激進主義路線,轉而奉行較為穩健溫和的社會主義。
貝寧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農業和轉口貿易一直是國民經濟兩大支柱。人民普遍寄希望於20世紀70年代的國有化有助於發展經濟,但由於種種不利因素,使得大批國營企業連年虧損,國家經濟十分困難。
1987年10月,克雷庫在慶祝執政十五周年時的講話中指出:“由於大部分生產單位管理不善和不良氣候條件的影響,嚴重失調的國家經濟遭到災難性打擊”。20世紀80年代以來,貝寧國民生產總值連續下降,財政收入逐漸減少,外債愈加沉重,1988年,外債高達10億餘美元。農業生產停滯;國營企業因管理不善、拖欠國家巨額貸款而大多被關閉;領導人營私舞弊嚴重,政府閣員中高級文官貪污腐敗成風;金融系統無力支撐困局,連軍人也不能正常領到全部薪餉。
從1982年4月起,克雷庫開始對經濟進行調整,對虧損嚴重的國營企業實行“關、停、並”的方針。自1985年後,貝寧原有的126個國營企業被調整為62個。他還提倡發展私人企業,並頒布了“投資法”,鼓勵興辦外資和合資企業。1986年起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幫助下調整經濟政策和結構。1989年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結構調整方案,被迫接受“減少預算赤字、裁減公職人員、停止招工、壓縮工資”等條件,並將公職人員的退休年齡由原定滿55歲或工齡滿30年改為滿50歲或工齡滿25年。緊縮措施引發罷工、罷課等抗議浪潮,並波及軍隊,造成1988年3月、6月和7月的三次未遂政變。經濟持續惡化,政局出現動盪。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受東歐劇變的影響和政治多元化的衝擊,多黨制、民主化在非洲大陸興起,西方國家國際金融機構以援助為要挾迫使非洲國家改制。1989年12月,克雷庫宣布放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1990年初宣布放棄社會主義道路,解散貝寧人民革命黨,同時提倡多黨民主。
對外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政策,主張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關係,堅持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殖民主義、支持亞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反對種族歧視種族隔離政策,維護非洲和第三世界的團結。

下野隱退

1990年2月貝寧“全國有生力量會議”決定改行多黨制,成立過渡政府,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尼塞福爾·索格洛被推舉為總理,馬蒂厄·克雷庫留任過渡時期總統、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
1990年12月2日經公民投票通過獨立後的第七部憲法,改國名為貝寧共和國,憲法規定,“建立一個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國家”,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離的原則和總統內閣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1991年3月24日克雷庫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失利,僅獲得32%的選票,敗給了反對黨候選人尼塞福爾·索格洛。克雷庫競選失利標誌著第一次在後殖民時代法語非洲國家現任執政者輸掉選舉。下野後,克雷庫一度離開政治舞台,成為一名福音派牧師
克雷庫在全國有生力量大會上克雷庫在全國有生力量大會上

東山再起

在蟄伏5年之後,馬蒂厄·克雷庫復出,1996年3月他在大選中獲勝,重新當選為總統,同年4月4日宣誓就職。2001年3月再次當選總統,同年4月6日宣誓就職,2006年4月6日任滿卸任。
馬蒂厄·克雷庫馬蒂厄·克雷庫

1996年大選

1996年3月的總統大選,克雷庫強勢回歸,而謀求連任的總統的尼塞福爾·索格洛因經濟改革失敗和日益明顯的獨裁專制傾向使其聲譽受損。在第一輪投票中,儘管克雷庫的選票一度落後於索格洛,但在第二輪投票中,克雷庫得到排名第三的阿德里安·溫貝吉和排名第四的布魯諾·阿穆蘇的支持,以52.5%的得票率反超索格洛,而索格洛被憲法法院裁定選舉舞弊。

2001年大選

2003年3月,克雷庫在總統大選中贏得第二個五年任期,蟬聯執政。在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克雷庫以45.4%的選票居第一位,前總統索格洛居第二位,議長溫貝吉名列第三,但索格洛和溫貝吉指控選舉存在欺詐和舞弊,拒絕參加第二輪投票,結果克雷庫與名列第四的阿穆蘇進入下一輪,克雷庫最終以83.6%的得票率輕鬆勝出。事後有人發現美國財團在幕後向克雷庫陣營提供競選資金。
馬蒂厄·克雷庫總統宣誓就職馬蒂厄·克雷庫總統宣誓就職

為政舉措

1996年克雷庫重新主政後,制訂了經濟發展中期計畫和《2025年遠景計畫》。貝政府採取推進企業私有化、壓縮行政開支等措施,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能源危機的負面影響,貝經濟呈現低通脹下的良性增長態勢。近幾年來,經濟成長率保持在5%左右。2002年以來,貝政府以發展轉口貿易和鼓勵農產品多樣化和農業現代化為經濟成長點。對農業投入超過1000億非洲法郎,並對棉花等支柱產業實行財政補貼,重點扶持中小企業,加速推進郵電、水電、能源、棉花等部門和產業的私有化改革。
在外交領域,克雷庫重新執政後繼續以“外交為發展服務”為出發點,積極謀求外援,重點仍在西方,特別倚重法國;重視睦鄰友好和南南合作,積極參與地區事務,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發展同亞洲國家關係,拓展外援渠道。
克雷庫總統與盧森堡首相容克克雷庫總統與盧森堡首相容克

圓滿謝幕

馬蒂厄·克雷庫在1996~2006年當政的十年里,嚴格遵循三權分立原則,實行經濟自由化,貝寧的經濟發展水平在非洲排名第二,並躋身全球範圍內發展勢頭最好的國家行列。由於憲法條件所限,克雷庫不能再參加2006年的總統選舉。憲法規定總統連任不能超過兩屆,總統候選人年齡不得高於70歲(克雷庫2003年已70歲)。克雷庫在2005年7月表示,他不會試圖修改憲法,以謀求第三個總統任期。他說:“如果你不離開權力,權力會離開你。”
外界猜測,克雷庫並不願意放棄權力,但是他面臨眾多的反對聲音,來自媒體、知識界和國際輿論的壓力迫使他放棄修憲的打算。2006年3月5日,托馬·博尼·亞伊在大選中擊敗阿德里安·溫貝吉,接替克雷庫成為新一屆貝寧總統。2006年4月6日,克雷庫結束了他近三十年的總統生涯。
克雷庫、奧盧塞貢·奧巴桑喬傑里·約翰·羅林斯等一批非洲國家的前軍事獨裁者回歸權力中心並贏得民主選舉。然而,只有克雷庫、奧巴桑喬、羅林斯等極少數人在任期屆滿後沒有為了繼續掌權而修改憲法。
馬蒂厄·克雷庫總統馬蒂厄·克雷庫總統

變色龍

馬蒂厄·克雷庫原是天主教徒,據稱他曾在1980年9月28日訪問利比亞後皈依伊斯蘭教,並改名為艾哈邁德·克雷庫。據傳他轉變宗教信仰是為了取悅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以獲取經濟和軍事援助。但這也可能是他的政治對手為了動搖其執政基礎而散播的謠言。總而言之,它從來未被證實過,克雷庫對此也進行了駁斥。他後來又放棄無神論政治姿態,重新成為一名基督徒
克雷庫有“變色龍”的綽號。他的座右銘是“the branch will not break in the arms of the chameleon”。克雷庫的綽號和座右銘充滿了文化象徵意味,宣揚和預示著他的力量和能力,好戰的權力欲。在一些人看來,克雷庫的綽號的含義似乎很容易理解,他在20世紀90年代成功地適應了新的政治氣候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馬蒂厄·克雷庫總統馬蒂厄·克雷庫總統

訪華

克雷庫總統1972年執政後不久即決定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他曾於1976年7月、1986年11月訪華。1998年1月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

離世

馬蒂厄·克雷庫因長期患病於2015年10月14日在科托努家中去世,享年82歲。現總統亞伊宣布自15日起國喪七天,全國降半旗。
2015年10月19日,中國駐貝寧使館王軍臨時代辦前往貝寧外交部,參加該部組織的貝寧前總統馬蒂厄·克雷庫去世有關弔唁活動。王代辦在弔唁簿上留言並接受貝寧國家電視台採訪,稱讚克雷庫總統作為貝寧傑出政治家和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為推動中貝雙邊友好關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就貝寧前總統克雷庫逝世向貝寧總統亞伊致唁電,對克雷庫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克雷庫的親屬表示誠摯慰問。
習近平在唁電中表示,克雷庫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為推動中貝友好合作關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習近平表示,中方高度重視中貝關係發展,願同貝方一道努力,推動兩國友好合作關係全面發展,更好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2015年12月10日,貝寧政府在科托努為前總統克雷庫隆重舉行的國葬儀式。奈及利亞尼日多哥赤道幾內亞等西非次地區國家元首,剛果(布)加彭幾內亞加納馬里等國總理以及貝寧總統亞伊及全體內閣成員、議長、總參謀長、社會各界代表、駐貝使節等數千人出席葬禮。駐貝寧大使刁鳴生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刁鳴生大使向貝方轉達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克雷庫去世的深切哀悼,高度讚揚克為促進中貝關係發展所發揮的重要歷史功績。貝寧總統亞伊、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以及克雷庫總統家屬代表等分别致辭,深情緬懷克雷庫,高度讚揚其對貝寧國家獨立和發展、改善貝寧人民生活、促進次地區民主進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亞伊現場宣布將葬禮儀式所在地“友誼體育場”更名為“克雷庫友誼體育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