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愛琴文明最早起源於克里特島,然後傳播到希臘大陸和小亞細亞。公元前1700~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發展到它的全盛時期,不久突然衰退,愛琴文明的中心轉移到希臘半島的邁錫尼。主要包括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兩大階段,前後相繼。有興旺的農業和海上貿易,宮室建築及繪畫藝術均很發達,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個重要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 時期:公元前1700~前1400年
  • 地理位置:愛琴海地區
  • 文明特徵:青銅時代
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正文,相關連結,

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千年代分布於愛琴海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在《荷馬史詩》等傳說的啟示下,成功地發掘小亞細亞西北部古城特洛伊及南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太林斯等遺蹟,使長期湮沒的愛琴文化再出現於世。二十世紀初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發掘克里特島古城諾薩斯,得米諾斯王宮等重要遺址,大大充實了此項文化的內容。
前二千年代初進入青銅時代,出現象形文字(尚未譯解),並有相當規模的建築物;約前十七至前十六世紀被毀(或因地震)。前二千年代中葉克里特達到青銅時代全盛期,在諾薩斯及法埃斯托斯出現相當宏偉的宮殿式建築、各種精製的工藝品及線形文字“A”(尚未譯解);表明當時已經階級社會,其居民據認為多半來自西亞。約前1400年可能毀於火山爆發。邁錫尼文化(通常也稱之為“希臘底”[Helladic])系前二千年代中葉亞加亞人所創,與同時代的克里特文化水平相似,唯風格較為粗獷。在派羅斯(美塞尼亞西岸)等地發現大批線形文字“B”(1952年文特里斯譯解成功)泥版,表明邁錫尼社會存在奴隸制。線文“B”也出土於克里特島,說明後者與邁錫尼有密切關係;一般認為此時(前十五世紀)的克里特,大概處於邁錫尼支配之下。約前十二至前十一世紀,隨多利安(多立斯)人南下,邁錫尼文化被毀。愛琴世界是地中海東部文明的發源地,它與東方各古國、特別是埃及新王國有過頻繁的經濟和文化的交往。線文“B”的研究已可確定,愛琴文化(主要是邁錫尼)對隨後的上古希臘歷史有明顯的影響。
克里特文明開始很早,公元前3000年,那裡已進入銅器時代。
“大約在公元前2250—1200年之間,克里特島是一個海上帝國的中心,它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擴大它的影響及於愛琴海上諸島,和大陸的海岸……它的自然主義的美術值得最高的讚美,它享受著在許多方面就其舒適而言比古代世界的其它任何地方更‘現代化’的文明。”
“克諾索斯的統治者領有當時最大的海軍、迫使昔加拉第群島(希臘半島東南)稱臣,並且建立了克諾索斯城在愛琴海上的霸權,……從公元前十七世紀起,(克里特島)已經和希臘大陸有著頻繁的往還。克里特航海者已經出現在邁錫尼、梯倫、科林斯地峽、彼奧提亞、阿提卡、特薩利亞等地……
“在公元前二千年克里特已經有如下的手工業者:武器匠、木匠、鐵匠、皮革匠、制壺匠、青銅器匠、鏤刻匠、象牙技師、畫家、雕塑家等等。”
關於克里特的政制,史學界根據各方面的證據,推定在公元前1600年的第二克諾索斯時代。
“社會政治制度在許多方面類似古代東方王國。……否則,便難以解釋那些大建築物,多種手工業,奢侈品以及稚致的玩藝從何而來。……照東方的例子可以類推,奴隸勞動可能跟土人勞動一起使用來建官殿,築道路,開石礦,做各種工藝,以至充當海員。
“正如埃及法老王那樣,克諾索斯宮的統治者一身兼任祭司和軍事首領之職。有一幅米諾斯後期彩色浮雕,清楚地證明了這點。這浮雕繪著一個人,高約三公尺,頭戴王冠,冠上飾以一束彩色長羽毛,冠下露出長髮捲,散垂於肩際,頸上有幾排金項鍊,腕上有粗重的手鐲。”
克諾索斯王的裝飾類似埃及法老王,有的學者還推測克里特文明乾脆是從埃及遷移過去的。
“所謂的米諾斯文明,是在青銅時代同時開始的,它就在這個時代繁榮於克里特島的東部和中部……埃及的影響開始於第一王朝時代(公元前3500年),……以後,在前米諾斯第二期(公元前2800—2400年),埃及成分變得如此強烈,甚至在克里特可能建立了埃及的殖民地,就我們所能知道的而言,那是在第六王朝以下的事情。也許,發生於第一王朝之初和第五王朝傾覆時期的(埃及的)動亂,趕走了相當數量的人民集團,使他們到克里特去找和平和碰運氣。而克里特原是住著有血緣關係的種族的。或者我們可以想像,冒險的克里特水手向南航行,——也可能被一陣風暴颳得離開他們的航程,——發現了尼羅河谷的奇蹟。就這樣,或者出於偶然,或者由於冒險,走上克里特到此為止從未享受過的文明道路的衝擊力量來到了。
克里特島上的最初居民來自亞非草原,是有人種學上的證據的:
“分析克里特島上最早居民體型遺蹟的結果證明,這個島上最初居民的全部,或絕大部分,是‘長頭顱’人(亞非草原最早居民),而‘寬頭顱’人(安那托利亞和希臘的最早居民)雖然最後占了優勢,可是在原來克里特的人口當中,他們卻毫無代表性或僅僅占一個少數,這個人種學上的證據。肯定了這樣一個結論,就是最早在愛琴群島上任何一個島嶼上居住的人民,乃是由於亞非草原的‘乾燥’而遷來的移民。”
消失之謎
3000多年前在地中海上曾經盛極一時的克里特文明最後突然神秘消失。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古代文明的蒸發?這一切具體又是發生在什麼時候?這已經成為困擾考古學界多年的難解之謎。
而如今,一段在地下埋藏數千年的橄欖枝有望成為解開這個謎團的鑰匙。丹麥科學家在4月28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毀滅整個克里特文明的可能是1萬年來最大規模的火山噴發。
強大古文明
克里特島是愛琴海上最大的島嶼,而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起點,尤以富麗堂皇、結構複雜的宮殿建築聞名。
然而,這樣一個強大的文明最終卻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對此存在多種猜測,有人認為是它被來自小亞細亞的蠻族摧毀,有人認為是與希臘城邦交戰的結果,還有人認為可能是遭遇了大地震。
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瓦爾特·弗里德里希根據從克里特島附近的錫拉島上發現的一段橄欖枝,驗證了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理論:克里特文明是毀於一次空前規模的火山噴發及其引發的大海嘯。
人種與埃及相同,文化受到埃及的強烈的影響,克里特這個海上帝國類似東方王國,看來是合乎情理的結論。
火山大噴發
科學家說,大約3600多年前,錫拉島上一座火山突然猛烈噴發,其噴出的煙柱上升到高空,火山灰甚至隨風飄散到格陵蘭島、中國和北美洲。
火山噴發還引發了大海嘯,高達12米的巨浪席捲了距離錫拉島100多公里的克里特島,摧毀了沿海的港口和漁村。而且,火山灰長期飄浮在空中,造成一種類似核大戰之後的“核冬天”效應,造成此後幾年農作物連續歉收。克里特文明可能因此遭受了毀滅性打擊,迅速走向衰亡。
時間確定
弗里德里希的另一重要成果在於更加準確地確定了克里特文明消失的時間。
此前,一些考古學家通過把克里特島文物與古埃及新王朝時期文物作比較,間接推斷克里特文明滅亡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此次發現的橄欖樹枝能夠幫助科學家更加準確地確定火山噴發的時間。經鑑定,這個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627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間。
改寫歷史
雖然只是把克里特文明滅亡的時間向前推了100年左右,但其給歷史學界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小覷,西方文明史的起源部分可能要因此改寫。
此前,科學家認為,克里特文明與古埃及新王朝有著密切的商業和文化交流,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響。然而,最新確定的時間表卻否定了這種看法,因為古埃及新王朝開始於公元前16世紀,而那時克里特文明已經不復存在。

正文

公元前第3千紀末和前第2千紀分布於克里特島及其周圍地區以及希臘大陸的青銅時代文化。史稱愛琴文明。
德國學者H.謝利曼、希臘學者C.特孫塔斯、英國學者A.J.伊文斯和A.J.B.韋斯等人在邁錫尼、克里特島和愛琴海其他島嶼上進行的考古發掘,英國學者M.G.F.文特里斯對線形文字B的釋讀,極大地推動了世界各國學者對上述文明的研究。
克里特文明青銅時代中、晚期文化。又稱“米諾斯文明”(源於古代希臘神話中之克里特王米諾斯的名字)。地中海東部的克里特島是古代愛琴文明的發源地,歐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約公元前第 3千紀末出現了青銅文化,公元前第 2千紀初產生了歐洲最早的以克諾索斯為中心的奴隸占有制國家。克諾索斯位於克里特島北部,這裡最早的宮殿於公元前1900年左右興建於新石器時代的居民點內。這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組織得以發展,與東地中海沿岸的貿易頻繁,與埃及、腓尼基、小亞細亞、西西里、義大利等地有廣泛的聯繫。接著在法伊斯托斯、馬利阿、扎克羅斯等地也都出現了宮殿。克諾索斯的後宮殿來毀於地震或戰禍,旋又重建,而且更加雄偉。這是一個由多座兩層以上樓房組成的完美建築群,有專供舉行祭祀的場所(見彩圖)。公元前1500年左右,克諾索斯和法伊斯托斯等地的宮殿同時遭到破壞,有人認為是由於錫拉島附近的火山爆發。公元前1450年左右,宮殿遭到人為破壞,可能是由於巴爾幹半島希臘人的入侵。從這時起希臘人成了克里特島的主宰,並逐漸與當地原有居民融合,克里特文明亦隨之結束。
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在忒拜和邁錫尼都發現了線形文字 B泥版文書,以皮洛斯出土最多。這些泥版文書大多出於公元前13世紀。每塊上的文字,少的三、四個,多則達百餘,以簡短者居多。線形文字B由三種符號組成,即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計數符號。文書的內容基本上可以歸結為財產目錄,涉及勞動者的人數,牲畜和農產品的數量,土地的數量,祭品的多寡,武器數量等。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了解當時的經濟、政治、宗教和社會結構,說明當時已存在奴隸占有制國家,自由民有貧富之別。
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等地出土的精美手工藝品、青銅武器、金器和陶器的風格受到克里特文明的強烈影響,尤以邁錫尼文明早期的器物最為明顯。但是,邁錫尼文明時期的物品形制和紋飾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壁畫中戰爭題材占有重要位置。公元前1400年以後的一百多年內,邁錫尼文明各中心與地中海地區的許多地方有頻繁的商業聯繫。
根據荷馬史詩的記載以及其他傳說,以邁錫尼國王為首的希臘諸邦軍隊曾與位於小亞細亞的特洛伊進行長達十年的戰爭。謝利曼開始的在特洛伊舊址進行的多年發掘說明,這裡長期是一個文明中心。今多數學者認為,特洛伊戰爭可能發生於公元前13世紀下半葉或前12世紀上半葉。公元前12世紀起,邁錫尼文明漸趨衰落,宮殿、文字、國家相繼消失,以致有關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時期的許多國家的歷史長期僅存於傳說之中。至於邁錫尼文明衰落的原因,或曰由於內亂,或曰由於多利亞人入侵,或曰二者兼有。
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對後來希臘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一
古代史上最長久的不解之謎有了答案———
3000多年前在地中海上曾經盛極一時的克里特文明最後突然神秘消失,這是古代史上最長久的不解之謎,也是困擾考古學界多年的難解之謎。據4月27日《泰晤士報》報導,丹麥科學家在愛琴海的錫拉島發掘出一塊小小的橄欖枝,它上面可能隱藏著:盛極一時的克里特文明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又是為何突然從地球上消失的?
這塊橄欖枝是愛琴海的錫拉島———即現在的桑托林島上發生的一次災難性的火山爆發中被埋在地下。通過對它的研究,科學家相信他們能夠測算出這棵橄欖樹的確切死亡時間。弄清楚錫拉島火山噴發的確切時間非常重要,因為這次爆發威力是如此強大,幾乎可以肯定,以克里特島為中心的克里特文明就毀在它的魔爪之下。該研究發表在4月28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
橄欖枝證明克里特文明毀於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
克諾索斯遺址:國王與大臣議事的地方
克里特文明留下的排水設施
克里特島是愛琴海上最大的島嶼,而3000多年前的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起點,尤以富麗堂皇、結構複雜的宮殿建築聞名。然而,這樣一個強大的文明最終卻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對此存在多種猜測,有人認為是它被來自小亞細亞的蠻族摧毀,有人認為是與希臘城邦交戰的結果,還有人認為可能是遭遇了大地震。
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瓦爾特·弗里德里希和他的同事根據從錫拉島上發現的一段橄欖枝,驗證了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理論:克里特文明是毀於一次空前規模的火山噴發及其引發的大海嘯。
克里特島距離錫拉島只有60英里,弗里德里希認為,大約3600多年前,錫拉島上一座火山突然猛烈噴發,其噴出的煙柱上升到高空,數千噸火山灰甚至隨風飄散到格陵蘭島、中國和北美洲。火山噴發還引發了大海嘯,高達12米的巨浪席捲了克里特島,摧毀了沿海的港口和漁村。而且,火山灰長期飄浮在空中,造成一種類似核大戰之後的“核冬天”效應,造成這一地區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裡作物連續歉收。克里特文明可能因此遭受了毀滅性打擊,迅速走向衰亡。
科學家從遙遠的格陵蘭島、黑海以及埃及都探測到這次火山噴發產生的灰塵。他們還從愛爾蘭和加利福尼亞發掘出遭到這次爆發引起的霜凍破壞的植物化石。
活性炭的檢測,斷定這棵橄欖樹死於公元前1627~1600年間。
弗里德里希的另一重要成果在於更加準確地確定了克里特文明消失的時間。他和他的同事通過分析這塊橄欖枝的年輪並結合對發現物中活性炭的檢測,斷定這棵橄欖樹死於公元前1627~1600年間。弗里德里希教授說:“知道這次噴發的確切時間很重要,因為這次噴發是一個全球性的時間標誌,對它的精確記錄,可以把不同文化的時代聯繫起來。”
他的學生湯姆·普菲弗發現了埋在由火山岩碎片形成的岩石表層里的這塊橄欖枝。研究人員確信這棵橄欖樹是被火山灰掩埋後窒息而亡的。科學家從樹枝中發現有72圈年輪,包括最後一年的年輪。通過對放射性碳的檢測,他們把這棵樹的死亡年限精確到13年。
從考古物證可以看出,錫拉島的火山爆發導致克里特文明消失的時間比過去的記錄早了一個世紀左右。科學家認為克里特人在火山爆發的衝擊下還能生存下來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這意味著他們的文明滅亡的時間要比現有記錄提前100~150年。這種推測又意味著克里特文明與古埃及新王國不是同一時代的。
最新確定的時間表否定了克里特文明受古埃及文明影響的說法。
此前,很多考古學家認為,克里特文明盛極一時,尤以最後的200年的米諾斯王朝達到頂點。當時,米諾斯稱雄愛琴海,威震雅典,是聯繫歐、亞、非三洲先進國家的紐帶。米諾斯王朝充分利用了這一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造船業,並建立了強大的艦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海軍。所向披靡的米諾斯艦隊,使王朝能與埃及、敘利亞、巴比倫、小亞細亞等區域保持貿易來往,並成為海上霸權國家,愛琴海諸島各國紛紛向米諾斯稱臣,雅典也得向他納貢。克里特文明與古埃及新王朝有著密切的商業和文化交流,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響。然而,最新確定的時間表卻否定了這種看法:古埃及新王國開始於公元前16世紀,而那時克里特文明已經不復存在了。
相關連結二
毀滅克里特文明的火山爆發曾使埃及上空3天漆黑一片
事實上,早在1967年,美國考古學家便在桑托林島的60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一座古代商業城市。經考證,這座城市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火山大爆發時被火山灰所埋葬。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山大爆發,噴出的火山灰渣占地面積廣,達62.5平方公里,島上的城市幾乎在一瞬間就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並波及地中海沿岸及島嶼。據記載,當時埃及的上空曾出現3天漆黑一片的情景,除此之外,火山爆發引起巨大海嘯,浪頭高達50米,滔天巨浪,滾滾南下,摧毀了克里特島上的城市、村莊,米諾斯王國也隨之化為烏有。
1980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克里特島克諾索斯發掘出一座王宮的廢墟。它占地約2公頃,房屋有幾百間,均由迂迴曲折的廊道連線,結構之複雜實為罕見,迷宮中還發現了雙斧標誌,學者一致認為,這就是米諾斯王國的雙斧宮殿(希臘神話中曾提到雙面斧是克里特島上宮殿的重要特徵)。王宮的牆壁上有艷麗如初的壁畫,倉庫中儲存著大量糧食、橄欖油、酒以及戰車和兵器。一間外包了鉛皮的小屋有國王無數的寶石、黃金和印章。大量的繪製精美的陶器和做工精巧的金屬器具,表現出克里特人非凡的才華。
雖然這次新發現只是把克里特文明滅亡的時間向前推了100年左右,但其給歷史學界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小覷,西方文明史的起源部分可能要因此改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