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貝爾

克萊貝爾

克萊貝爾( Jean Baptiste Kléber 1753.3.9-1800.6.14),法國大革命時期將領。克萊貝爾生於斯特拉斯堡,父親是一名建築師,因此早年在巴黎學習建築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萊貝爾
  • 外文名:Jean Baptiste Kléber
  • 出生日期:1753.3.9
  • 逝世日期:1800.6.14
早年,法國革命戰爭時期,遠征埃及,遇刺,葬禮,

早年

在一次酒館鬥毆時,克萊貝爾幫兩名德國貴族解了圍,這兩人為表示感謝,為他在慕尼黑軍校弄到一個名額,畢業後克萊貝爾在奧地利軍隊服役。當發現自己的平民出身很難在注重門閥的奧軍中獲得晉升後,他於1783年從奧軍中退役。
回國後,克萊貝爾擔任貝爾福的公共建築巡查官,在這一崗位上他學到了大量軍事建築知識。1792年,克萊貝爾加入上萊茵省志願軍。由於軍事知識豐富,作戰能力強,克萊貝爾很快晉升為中校。

法國革命戰爭時期

在1793年7月的美因茨( Mainz)防禦戰中,克萊貝爾作戰英勇,與守城部隊拚死頑抗。雖然最終失敗被俘,但是獲釋後很快就晉升準將。平定旺代省(Vendéans)叛亂的過程中因戰績突出晉升少將。這一時期,克萊貝爾結識了馬索將軍( Marceau),並與他一起平定了勒芒(Le Mans)和薩沃奈(Savenay)的保皇黨叛亂。由於他在旺代省對保皇黨實施寬大政策,遂被解職並被召回;但又於1794年4月被起用,派往桑布爾-馬斯軍團(Army of the Sambre-and-Meuse)作戰。
之後在查雷洛伊( Charleroi)的戰鬥中表現出色,特別是為1974年6月26日的弗勒呂斯戰役立下大功。1794-1795年冬率部包圍美因茨。1795-1796年代理軍團司令職務。1795年10月13日率部奪取紐維德大橋(Neuwied)。1796年在儒爾當麾下作戰,取得一系列勝利。

遠征埃及

由於第一次反法同盟被擊敗,戰事結束,克萊貝爾於1798年辭去軍職隱退。拿破崙遠征埃及時,再次起用克萊貝爾。在亞歷山大港的登入戰中,克萊貝爾頭部受傷,被拿破崙任命為亞歷山大總督留守,因此錯過了著名的金字塔戰役。1799年參加進攻敘利亞的戰事,作為部隊前鋒,連克阿里什(El-Arish),加沙雅法,並在1799年4月15-16日的塔波爾山戰役(Mount Tabor)中取得勝利。
1799年底,拿破崙潛回法國,任命克萊貝爾全權指揮埃及法軍。克萊貝爾意識到法軍在埃及的處境日趨艱難便開始籌劃回國。1800年1月24日,克萊貝爾和英國海軍將領西德尼·史密斯(Sidney Smith)簽訂了《阿里什協定》,贏得了回國的航海權。但是史密斯的上級凱斯勳爵( Lord Keith)拒絕批准這個協定。克萊貝爾遂決定以戰求和,向赫里奧波利斯(Heliopolis)的土耳其部隊發起進攻。儘管法軍只有1萬而土軍多達6萬,克萊貝爾還是於1800年3月20日取得勝利,並奪回了被埃及起義軍占領的開羅。

遇刺

1800年6月14日,一名居住在開羅敘利亞學生,蘇萊曼·哈拉比(Soleyman El-Halaby),持刀向正在街頭巡視的克萊貝爾行刺。克萊貝爾被刺中心臟,當場身亡。巧合的是,同一天,在義大利爆發了拿破崙與奧地利軍的馬倫哥戰役,克萊貝爾的好友——法軍名將德賽( Desaix)也在戰鬥中陣亡。刺客被捕後,右臂被焚燒,人被釘在開羅的廣場上示眾,直到斷氣。頭蓋骨被法國人帶回法國用作醫學標本。法國政府稱:這是對“宗教狂熱犯下罪行的懲罰”。

葬禮

克萊貝爾死後,屍體進行了防腐處理並送回法國。由於拿破崙剛剛奪權實行獨裁,為了防止克萊貝爾的屍體成為共和主義者的崇拜對象,遺體被停放在馬賽港外的Chateau d'If要塞里,一放就是18年。1818年路易十八下令為克萊貝爾移柩至其家鄉斯特拉斯堡。1838年12月15日,克萊貝爾的遺體被安葬在斯特拉斯堡的中心廣場,位於他的塑像下方。他的心臟則被保存在巴黎榮軍院的聖路易斯禮拜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