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門茨針茅

克列門茨針茅(Stipa krylovii Roshev.),禾本科、針茅屬植物,分布於中國的內蒙古、甘肅(東北部)等地;蒙古、俄羅斯也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克列門茨針茅
  • :植物界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科
  • 亞科:早熟禾亞科
  • :針茅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外稃長1厘米,頂端光滑,不具環毛;芒長10~15厘米。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多年生叢生小草。通常於4月萌發,返青的進程與春季土壤水分的含量有密切關係。一般在秋雨較大、冬雪較多的年份或翌春土壤水分含量較高時,返青後迅速生長。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抽穗開花,6月下旬穎果成熟,8月開始乾枯,9月至10月徹底乾枯。正常年份,開花的克列門茨針茅可以結出大量穎果,對其營養繁殖具有重要意義。具鬚根系,可深入土中80餘厘米,根量大部集中分布於鈣積層以上,即表層0~25厘米的土層內,向下則顯著減少。植株低矮,鬚根發達,草叢密集緊實,在植叢基部保持著發達的纖維枯鞘,表現出適應乾旱、多風和寒冷的生態特徵。 克列門茨針茅是荒漠草原地帶的一種旱生小型密叢禾草。分布區內年降水量一般低於250毫米,≥10℃的積溫2000~3100℃,全生育期180~240天。廣泛出現在平緩砂質坡地或丘陵坡地粗砂與礫石的棕鈣土壤上,為主要的建群種。伴生成分有沙生針茅 (Stipa glareosa)、糙隱子草 (Cleistogenes squarrosa)、鹼蔥 (Allium polyrrhizum)、兔唇花 (Lagochilus ilicifolius)、戈壁天冬 (Asparagus gobicus) 及荒漠絲石竹 (Gypsophila desertorum) 等。除了組成荒漠草原群落外,也廣泛進入荒漠群落中。

分布範圍

克列門茨針茅(別名石生針茅、小針茅、內蒙古針茅、羊鬍子草)分布於中國的內蒙古甘肅(東北部)等地;蒙古、俄羅斯也有。

主要價值

優良牧草,馬和羊最喜食,牛、駱駝喜食。草質優良,家畜吃了易長膘,肉質好。抗寒、有耐力,穎果成熟時對家畜也少傷害。一般早春利用能迅速恢復體力,抽穗後採食較差,穎果脫落後又能良好地被家畜採食。根據放牧地進行適口性觀察,未抽穗以前家畜極喜採食,短的營養枝適口性高。抽穗以後,家畜僅採集短的營養枝,少採集或不採集生殖枝。秋季以後,尤其經霜凍後,葉及生殖枝又為家畜所採集。內蒙古農牧學院測定,綿羊對克列門茨針茅的可食性係數,春季53.46%,夏季34.36%,秋季50.42%,冬季63.28%。克列門茨針茅在抽穗以前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拔節期含胡蘿蔔素95毫克/千克,但植株在乾時則顯著降低,冬季殘株中粗蛋白質含量較青鮮時,幾乎降低5~10倍。因此,殘株的營養價值很差,雖然適口性較好,但不能滿足家畜對蛋白質的正常需要。為放牧型牧草,每公頃產乾草262.5~337.5千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