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彈性散光法

光彈性散光法

光彈性散光法是一種實驗應力分析方法,利用光線通過光彈性材料時的散光性能進行應力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彈性散光法
  • 外文名:scattered-lightmethod of photoelasticity
  • 性質:實驗方法
  • 含義:一種實驗應力分析方法
  • 特點:三維光彈性實驗應力破壞模型
特點,發展過程,原理,模型製作,套用,

特點

光彈性散光法的主要特點是:
在進行三維光彈性實驗應力分析時不必破壞模型,有時也可不將模型凍結。

發展過程

1939年,R.韋勒首先提出光彈性散光法,經過D. C.德魯克、H.T傑索普、M. M.弗羅赫特等人的努力,到50年代末,它的原理已比較完善,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這種方法未得到廣泛使用。60年代雷射技術的發展,獲得高強度的片光源,才使光彈性散光法得到推廣。

原理

光線通過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質時,由於介質中的微粒或分子的作用,產生散射光。垂直於傳播方向的散射光,是平面偏振光。它的光強度和入射光的性質、材料的散光性能以及觀察方向有關。
入射為自然光時,在傳播軸的所有垂直方向的散射光的光強度相等(圖1)。
圖1  自然光入射時散射光的光強度示意圖圖1 自然光入射時散射光的光強度示意圖
入射光為橢圓偏振光時,從長軸的垂直方向觀察,光強度最大;從短軸的垂直方向觀察,光強度最小(圖2a)。
圓偏振光是橢圓偏振光的一種特例。入射時和自然光相似,在傳播軸的所有垂直方向,其散光的光強度相等(圖2b)。
圖2入射光為偏振光時的微光光強度示意圖圖2入射光為偏振光時的微光光強度示意圖
橢圓偏振光的另一特例是平面偏振光。沿其偏振方向觀察時,光強度為零;而從垂直於其偏振方向觀察時,光強度最大(圖2c)。

模型製作

光彈性散光法所用的模型材料,主要由環氧樹脂和適量的固化劑配製而成。為了增加其散光性能,可加入適量的摻台物,如矽油等。另外,為了除去材料中顆粒較大的雜質,可用聚四氟乙烯製成的過濾器過濾。

套用

此法已用來解決扭轉,平面應力、表面應力和軸對稱應力等的測量問題,但尚難以用於研究較複雜的三維應力問題。
圖3 圓軸扭轉的散光光彈性實驗圖3 圓軸扭轉的散光光彈性實驗
用散光法分析純粹的扭轉問題(圖3)有其顯著的優點。常常只要一次投射,就可以得到模型截面上剪應力的大小和分布。截面上各點的最大剪應力,決定於該點沿條紋法線方向的條紋級數變化率,即
式中τmax為最大剪應力;r為徑向距離,Nr為徑向r處的條紋級數;
為條紋級數變化率。最大剪應力的方向和該點條紋的切線方向相重合。
在研究非圓截面構件、變截面圓桿、帶鍵槽軸和花鍵軸的扭轉等問題中,散光法都有很好的套用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